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10-23 09:58张宇
文教资料 2018年25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情景教学语文教学

张宇

摘 要: 思维既是创新的源泉又是心灵的启迪,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仅是核心素养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语文是一门感知型学科,学生除了对文章进行记忆、背诵外,还要理解文章背后的寓意,与作者在文字间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语文并学以致用。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理解的关键。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阐述思维能力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案例探索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景教学 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讲授法授课。通过对课文的讲授,让学生课下记忆本堂课的重点。这样虽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却既忽略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又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一旦学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只想着让教师讲授,不自己思考,这样在考试中面对陌生题型时便不知道从何思考。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的学科,教师一味地讲授,不让学生去探索、去观察,只会降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又要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思维能力培养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所谓思维能力,广义上指的是人脑对世界的反应,具体分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运用的是狭义上的思维能力,也就是指逻辑思维,它能够使人迅速判断、做出对应的反应。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具体有以下内容:

首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对于中学生而言,语文概括能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运用语言说出文章大意。这是每一位学生必备的语文基础能力,但部分学生很难在阅读后自我消化,或是消化的时间较慢,这便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渗透思维教学的影响。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或许在第一次学生还会表达错误,但是通过多次练习,学生阅读完后会潜意识地归纳重点,掌握中心思想,这对于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或是在考试中遇到陌生的短文十分有利。

其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章分析能力。文章分析能力是理清文章脈络的关键。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分析能力强,可以瞬间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古人的词汇、语法与我们大不相同,学生拥有分析能力可以在文言文学习中找到解题的关键,才可以在考试中做到融会贯通,以此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想象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形成了语文学习的“套路”,不愿意创新。在培养思维能力中,教师为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语文的海洋中遨游。一些学生在写作中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导致写作质量差。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直接作用,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拓展想象,将自己的想象通过文字表达,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

《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语文这门学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教师所教授的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语文的更多知识需要学生自己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每一位学生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更好地培养自主思维。

如在教学《龟虽寿》这首诗歌时,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自己阅读诗句,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语句,那么对于中学生而言无疑是难如登天,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师存在差异,所理解的中心词句也会有偏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视频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理解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

除了视频情境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质疑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如在教学《在山的那边》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将这篇课文的题目写在黑板上,询问学生你们想对这个题目提出什么问题吗?有的学生提出这篇文章讲述的山的那边是什么呢?有的学生提出作者是不是走到了山的那边?教师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自己解答,一下子就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对课文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通过多元情境,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走进课堂、思考问题,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二)走进生活,培养学生探索思维。

深化教改对语文的学习要求进行了重新定义,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不仅要学习语文知识,更好地借助语文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探索,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更要理解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出来的含义。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探索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习散文诗《荷叶·母亲》这一课时,如果教师直接讲授课文,点明课文讲述的是女儿对母亲的依恋及母亲对女儿的呵护,从而歌颂母爱,那么不仅无法激发学生与课文的共鸣,而且不能引起学生的情绪。教师可以在讲述完荷叶为红莲挡住了风雨后,暂停一下,问一问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关于母爱的故事,探索文章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想母爱的故事,再让学生感受课文表达怎样的感情,使学生对荷叶的故事有了更多的感触,实现了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探索。

(三)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灵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读写结合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写作训练,降低学生写作难度,让学生在文字中抒发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措施:

首先,可以让学生书写读后感。读后感是学生阅读文字后的所思所想,在学生刚刚阅读文字后,一定有许多情感想要表达,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与平台,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情,完成一篇优秀的读后感。

如在教学《最苦与最乐》这一课时,学生在阅读后便产生了自己的阅读感想。教师可以相机在教室中展开一个读后感分享会,先让学生将自己读后感的大纲写出来,按照大纲分享加读后感内容,在将其书写在练习本中。这种分享会的形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想法、完成大纲,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段落总结能力,使学生养成习作时先写大纲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还在展示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后也会主动写下读后感。

其次,可以引导学生仿写文章。通过仿写文章,能够使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方法,并在文章中灵活运用,这是学生创新的前提,掌握了写作方法,才能够写出优美的文章。

如在教学《蚊子和狮子》这一首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寓言故事的写作方法,再动手写一则寓言。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寓言故事都是以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有些还运用了反讽的写作手法。当学生分析了寓言的写法后,一个个都动笔写出了自己想象的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张贴“寓言故事”文化展览,使学生课后能够欣赏到他人的寓言故事,这样既积累了更多的写作素材,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水平。

最后,可以鼓励学生续写文章,激发创新。续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续写时要对人物性格、故事走向有清晰的理解,才能够续写出自然、不突兀的内容。

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续写课文,说一说当皇帝被小孩子戳穿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续写给了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拓展思维,创新续写,呈现出一个个有意思的故事。在读写结合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让学生创新思维得以展开,进而提升了语文水平。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创设情境、走进生活、读写结合等不同方式,一步步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的大门,使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好地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韩冰.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7):65.

[2]何遂吟.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速读(上旬),2016(11):120.

[3]邱六碧.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与路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7):43,45.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情景教学语文教学
浅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心得
改进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