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英语支教助力农村学生英语学习

2018-10-23 09:58陈妙如邓俊朗莫玉凤许玲丽原志萍
文教资料 2018年25期
关键词:三下乡

陈妙如 邓俊朗 莫玉凤 许玲丽 原志萍

摘 要: 为响应“三下乡”的号召,大学生英语支教成为一股新生的重要力量,对农村地区英语教育做出一定的贡献。但“三下乡”英语支教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在了解农村英语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调研的方式对“三下乡”语支教的受教农村学生进行调研,旨在揭示“三下乡”英语支教对激发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三下乡” 英语支教 农村英语教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英语支教便是活动内容之一。对“三下乡”英语支教的研究一方面是积极响应团中央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为大学生“三下乡”英语支教提供新的工作思路,不断改善支教的方式方法,促进支教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日后引起社会更大的关注及英语支教的继续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调查并研究“三下乡”英语支教,有利于了解这一活动给农村地区学生带来的影响,促进传播新知识新理念和新的教育方法,激发广大农村学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帮助农村地区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理念。

一、农村英语教育的现状

(一)英语教师师资缺乏,英语课程开设晚。

近年来,农村英语教师多从师范院校毕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英语教育水平。但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薄弱,尤其在一些山区,缺乏良好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可能落后,加之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小等原因导致人才流失,即使是农村地区自己培养的英语教师也往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寻求发展,种种原因结合起来造成如今农村英语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

由于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地区的孩子一般都是从三年级(一般此时为9岁)才开始接触英语学科,城市的小孩子3岁便送到国际教育的幼儿园或者英语教育机构学习英语。在起点上,农村英语教育就落后于城市教育。

(二)教学设施短缺,难以跟上现代化教学的步伐。

2000年“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1]农村英语教师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辅助材料不足。虽然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在农村学校建起简易的多媒体教室,为农村配备了部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一些农村老师对电子化教学手段知之甚少,只会简单的操作。再加上农村地区能经常使用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为数不多,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此外,图书资料是学生汲取“营养”的来源,学校的图书馆便是“营养”的仓库。然而,农村中学里,由于场地及资金问题,难以配备图书馆,图书资料音像资料缺乏。教学设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对英语这门实践性和互动性强的学科教学来讲,教学基础设施的紧缺和简陋对英语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信息闭塞,思想僵化,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由于受到多年应试教育传统理念的影响,广大农村家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意义盲目,甚至有的农村家长对英语缺乏认识,不了解英语对这个世界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学好考试的科目就好。因此,在小学阶段一二年级,一些农村学校只重视语文、数学的学习,没有开设英语课程。学生为了升学考试而学习外语,因此难以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同时,现在的教师薪酬体系——绩效考核制、考核标准基本还是以学生成绩作为量化标准,促使一些教师把目标放在学生的成绩上,更注重学生的成绩,观念里仍以应试教育为主。

农村地区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农村英语教师认为学习英语的重点应该是单词、句型、语法等知识点,只是死记硬背,因此在课上课下都反复强调语言点的记忆,忽视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是使用英语,以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根据数据调查,在农村地区,英语教育主要采用翻译法进行教学,在英语课堂上汉语使用的频率要比英语高。最终学生形成翻译思维,英语的敏感度不如城市那些采用浸入式教学法的孩子。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农村英语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

另外,周围特定生活环境与家庭教育的长期影响,农村地区孩子与同龄的城市孩子在认知上与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存在差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更上一层需要才出现,而农村部分家庭仅能满足自身的温饱问题,对于英语学习这种不可及的层次需求较低。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地区孩子淳朴,但问及关于“梦想”与“未来”的时候,常常避而不谈或者一笑了之。没有太大的抱负,缺乏“走出去”的思想观念,学习的原始动力较低,对未来的解读只是停留在干好农活或者长大就外出打工从事简单的工作即可。

二、当下“三下乡”英语支教的意义与问题

(一)意义。

第一,“三下乡”英语支教作为大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丰富假期生活。推动大学生深入农村地区,体验农村生活,有效并有针对性地策划“三下乡”的活动内容,用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和智慧,为当地农村孩子带来不一样的课堂,感受不一样的学习乐趣,力量微薄但意义重大。

第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三下乡”英语支教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简陋,师资面临短缺的状况,同样的年纪,城市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在不同的地区,接受的教育质量是完全不一样的。“三下乡”英语支教能够弥补农村学生较少接触英语的缺憾,通过在“三下乡”英语支教,大学生分享自身学习英语的经历与学生互动,讲述英语趣味故事和英语国家的先进文化,传播相关的英语知识,引起农村地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农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学习英语知识,通过将文化、科技和卫生三者结合,激发他们对英语和外面其他地方的好奇心,由此调动他们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农村孩子可以贫困,但不应该接受知识贫困,应该有对生活的希望,对知识的渴望,更加渴望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第三,“三下乡”英语支教对于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支教的主体,具有丰富的知识,观念开放具有时代性,包容性强。他们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使其正确认识英语。英语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全球三分之一的人都在讲英语,其适用范围广泛。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改变对英语学习的狭隘认识,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三下乡”英语支教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三下乡”英语支教通过培养受众群体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英语教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民知识素养的提升,外语人才的培养,多元化社会的形成,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更重要的是,孩子眼界的开阔能为日后农村脱贫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二)问题。

第一,“三下乡”英语支教具有短期性。“三下乡”英语支教虽然能提高农村孩子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但时间较短暂,一些以学生为支教主力的队伍只在暑假或者寒假下乡支教,维持在1个—3个月左右,学习兴趣需要通过长期学习培养,“三下乡”英语支教时效太短,等队伍离开后,没过多久英语学习又会被放下,热情随之下降。时间的局限性使得“三下乡”的结果不太明显。

第二,受众群体局限性。由于参与人数的数量有限,“三下乡”英语支教只是针对某一所学校的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做到完全有针对性地对所有有需要的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普及。受支教的学校集中在较为靠近城市的农村地区,距离城市较远的农村地区普及率则较低。

第三,支教队伍缺乏对教育教学系统的学习。部分大学生支教队伍都是按照队伍自己讨论的文案进行支教,缺乏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老师进行指导支教方法或者实地支教。比如板书不够规范,课堂内容不够丰富灵活,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缺乏技巧方法,教学模式传统且缺乏新意,专业功底不够扎实,大学生支教以体验式支教为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三下乡”英语支教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方法

哲学家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在当代中国式的填鸭教学当中,我们最缺乏的是对学习的兴趣,唯有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体会快乐,学习动力才能由外力变成内推,让学生主动学起来。

(一)利用网络音频等各种资源,让学生多方面了解英语文化。

调查发现,“三下乡”队伍在英语支教方式中,多媒体及网络的利用率较低;而随着如今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对最新的英语资讯、网络文章、影视视频、音乐等多媒体的利用,能够有效地调动支教地点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视觉、听觉、阅读中给予学生接触欧美文化及英语的机会,知道学习英语的途径是多样的,当今社会上,英语又有什么样的推广与应用,从而提高他们对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二)多元化开展英语课堂教学,加强学生间合作学习。

在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应当多元化地开展英语课堂,农村学生一开始对英语的了解是薄弱的,采用初中、高中等以升学为前提目标的教学只会在一开始便大大降低学生对英语的好感,相应的,我们应当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重点,降低英语学习压力,用一种轻松快乐的形式让学生慢慢对英语产生主动学习的感觉,如:通过英文歌曲、模仿欧美动画配音、朗读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同時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语言唯有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才能有所进步,如可开展两人为一组完成每天布置的英语对话小作业,又或者定期开展童话话剧扮演比赛等,提高课堂及课下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增强家长及老师对英语的认识,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一些支教学校的老师及学生家长对英语认识存在着盲区,认为学习英语并没有多大用处,殊不知英语的使用已经慢慢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同时很有可能是如今农村家庭摆脱贫困的关键所在。开展走访、公益讲座等,让当地老师及家长了解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学习中、生活中鼓励孩子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同时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英语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父母在生活中鼓励孩子尝试说出看到物品的英语单词、校园中粘贴英语标语、写英语的黑板报、校园广播播放关于英语的故事及英语等,通过环境让学生沐浴在英语的学习氛围当中,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四)建立长期的英语支教关系,并可让外教加入支教中。

英语兴趣不是一星期或者一个月就能培养出来的,与英语学习一样,都需要经过日积月累、在熏陶中慢慢培养出来。因此,支教队伍应与支教地点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支教队伍应针对学生制定不同阶段的学习互动方案,让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阶段式的提升,而随着能力的提高,一定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不会再是一时兴起,而是真正规范有计划的能力提升。鼓励让外教加入支教中,一方面让外教看到中国农村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比较大,呼吁外国教师多多加入支教行列。另一方面让学生有机会真正接触外国人,在锻炼英语交流能力的同时,接触到真正的标准英语,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提高讲英语的自信。

(五)加强农村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知。

在“三下乡”英语支教的课程设计中,可以传播一些英语文学与西方历史文化等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到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在国际社会上的重要作用,更加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逐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将这一兴趣转换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对农村外的世界产生兴趣,了解到英语在这个世界起到的重要作用,自觉地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刘燕飞,宋冠一,宋阳.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对实践地区教育影响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9):201-202.

[2]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6.

[3]何世潮,张海亮.基于多方受益的大学生农村义务支教活动的思考——以安徽科技学院英语支教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2014(11).

[4]张敏.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农村教师流失及应对策略[EB/OL].http://www.tceic.com/g998383452j380kh 63946j1j.html,2013.7.

[5]百度网.中国支教行业发展研究报告[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77860116800927796𝔴=spider&for;=pc,2017.9.

[6]宗莉.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a9408674cec789eb172ded630b1c

59eef8c79acf.html,2018.3.19.

猜你喜欢
三下乡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