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规律里的真相—评《规模》

2018-10-24 05:34马维
中国经济报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代谢率韦斯特生命体

□马维

如今的时代,万物相联,带来复杂性的急剧增加,动物、植物、生态系统、城市和公司,其中的几乎任何可量化的特点,都存在着同样可量化的规模缩放关系

如果有人问你生命是什么,你会怎么回答?有的人也许会说,生命是所有生物都有的存在形态,但那形态又是什么呢?还真不好概括。生命,或许是宇宙中最复杂、最多样化的现象。据统计,地球上有超过800万种生物,它们形态不一,最小的细菌质量不足1皮克(相当于一万亿分之一克),而最大的动物——蓝鲸则重100多吨。况且,每个物种的孕育、出生、繁衍和死亡,都千差万别。有些细菌只能存活1小时,而有的鲸类,则可以活100年之久。

多年前,搜狗公司总裁王小川读到了一本名为《复杂》的书,据他后来说,这本书彻底颠覆了他此前的宇宙观,也让他从更深广的视角出发去理解“生命”这个概念。如今,有一本书,从物理学视角出发,阐明生命存在和运行的法则,这个法则,就是规模法则。《规模》的作者杰弗里·韦斯特是英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全球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心圣塔菲研究所前所长。这位年近八旬的资深科学作家讲述了他眼中的“规模”问题及其对一切生命体的巨大影响力。在这部书里,他不是简单把生命体定义为生物的生命,而是把具有和生命体相似特征的企业以及城市,定义为生命体的一类特殊而有趣的形态。由此可见,作者想象力之丰富,简直连年轻人都望尘莫及,难怪《时代周刊》要将他列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从神奇的“奇普夫定律”说起

在物理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定律:任意翻开一本以拉丁字母写成的书,把单词出现的频率按降序排列,每个单词出现的频率,与其出现次数的名次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反比关系。这一定律说明,只有极少数的单词会被经常使用,而绝大多数单词,则很少被提及。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奇普夫定律”。再比如说, 每一次流感疫情爆发之后,统计数据都表明,随着流感病毒在全球的蔓延,如果感染人数增加一倍,那么被感染的国家可能只增加不到30%。

那么,这些看似巧合的现象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关系呢?这正是韦斯特在《规模》一书中所要讨论的问题。韦斯特把系统增长中存在的这些关联关系,在更广泛的范围和更普适的意义上进行讨论,研究各种事物和系统如何随着规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以及它们所遵循的基本法则。他构建了一个可量化、可预测的框架,以帮助人们了解世界的意义以及事物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而发展的。这本书所揭示的这个复杂世界背后的普适性简单规律,值得我们每一个对广义的“生命体”、对未来充满好奇心的读者去细细品读、思索。

《规模》的英文标题是Scale,还可以译为“尺度”。作者认为,如今的时代,万物相联,带来复杂性的急剧增加,动物、植物、生态系统、城市和公司,其中的几乎任何可量化的特点,都存在着同样可量化的规模缩放关系。而且,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看起来似乎处于不同层次的事物之间,都有着极为相似的运作方式,其组织、架构和发展也表现出了惊人的系统性规律和相似性。

比如,数字四分之三看似平淡无奇,对于生命体而言却几乎是命门。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生物学中有一个“克莱伯定律”,讲的是生命体的代谢率随着体重的约四分之三次幂进行变化。也就是说,体重差不多是老鼠的一万倍的大象,其代谢率(即维持大象存活所需要的能量)只是老鼠的1000倍。更令人称奇的是,这类法则不仅适用于代谢率与体重之间的关系,还适用于包括心率、寿命、线粒体密度、树木高度等所有与生物数量和生命历史相关的事物。

有人也许会问,知道这些有什么意义呢,除了满足一下人类尤其是科学家身上那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又能带给宇宙生物多少有意义的价值呢?在《规模》这本书里,作者就提到了一组科学家因未注意到“克莱伯定律”,只是采用简单的线性思维,所造成的大象意外死亡的惨痛案例。当时,为了测试一种名叫麦角二乙 酰 胺 (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的致幻剂对大象的作用,科学家以猫的体重和用药剂量为基础,估算了大象的用药剂量。他们认为,因为大象的体重大约是猫的600倍,所以大象使用致幻剂的剂量也会是猫的600倍。而这最终导致了大象的死亡,这就是一次没有意识到规模法则的结果。实际上,按照克莱伯定律,当生物体的重量变为原来的600倍时,它的代谢率却没有提到相当于原来的600倍的水平,而是只相当于猫所用药量的121倍。

造船也同理,根据一位叫做布鲁内尔的英国工程师估算,如果要把载货量增加到原来的10倍,那么你只需要相当于原来的4.6倍的动力就可以了。这也就意味着,船越大,每一吨载货量所需要的动力就越小,这就是“规模效应”的最佳体现。可见,规模对事物程度乃至性质的改变,是普遍存在的,可说物理学的底层法则之一。

企业与生命体的相似性

如果把韦斯特强调的这种规模法则运用于对企业的观察上,同样有效。因为企业和生物的生命具有很多相似的属性:人有生存欲望,企业也有;人体内有细胞的新陈代谢,企业内部也有员工的流动;人会面临肥胖问题,企业规模变大之后也难以避免结构臃肿;人类会生育繁衍,企业也可以通过孵化子公司等进行“繁殖”。而在韦斯特看来,企业和生命体一样,也会受到来自规模效应的主导——在生物学中,生物体停止增长,是因为能量的供应无法跟上细胞的维护需求;而对企业而言,据统计,美国上市公司无论何时上市,都会有一半的公司在10.5年内消失,而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被并购。对此,韦斯特写道:“正如所有生物体必须死亡以使新生物体绽放一样,所有的公司都必须消亡或改变,以使新的创新物种能够繁荣发展。”

韦斯特对企业消亡原因的分析则表明,规模是决定企业寿命长短的重要原因。就像生命体会因为大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代谢率和寿命一样,如果把企业的收入和支出看作是企业的“新陈代谢”,那么,如果一家公司的收支无法经受市场波动的影响,那它就有可能会消失。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为:在企业创办初期,企业规模的增长相对较快,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以及企业运营支出的增加,企业发展的速度就开始放缓。发展成一定规模的企业之后,基本规律是,企业规模越大,维护企业的开支也就越大,这时的企业看似很强大,其实可能比初创时更脆弱,更经不起风吹草动。

是什么摧毁了企业

曾有无数的管理学家研究过企业消亡的原因,韦斯特通过对企业以及城市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凡是经营到一定规模的成熟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严格管理,来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其实是有问题的。当企业在追求通过所谓“高效”的管理来保持一定的利润率的时候,它们其实是在以当下赚快钱的方式,来牺牲掉企业未来的生命。

在韦斯特看来,企业流行的那套流程管理模式,其实是让企业快速僵化的罪魁祸首。因为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流程的应变能力,要远比生活在现实中的、灵活多变的个体差得多。因此,除正常的流程管理之外,韦斯特还认为应该强调研发,虽然它看起来注定不是高效的,但若没有研发,就像生命体缺乏更新体验的机会,企业的活力就会逐渐丧失,新陈代谢也会变慢,最终将濒临死亡或者被并购。据韦斯特的调查,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分配给研发的相对资源总是会系统性地减少,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管理开支的增加。这一规律性的现象,也就解释了很多企业最终消失的原因。

至于如何克服这些普遍存在的“老企业病”,韦斯特给的建议是:去流程化、控制规模对企业的存续非常关键,因为臃肿不堪的人事制度和繁琐无用的流程会让企业的新陈代谢负担变得相当沉重。

那么,企业究竟应该怎么办呢?在韦斯特看来,企业应该学习那些去中心化的超大型城市的发展经验,让自己更像一个包容开放的生命体,鼓励不同的想法和创新,而不是为了管理的方便,随意打压那些有意思的、可能引领企业未来的想法和做法。这样的模式看似低效,实则充满了创新的精神和生命的活力,在实现规模效应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延缓衰老的到来。

猜你喜欢
代谢率韦斯特生命体
中国人群代谢率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人要活得“凉爽”
夜晚长时间开灯容易长胖
韦斯特罗斯新旅游中心
中年“发福”别怪代谢率
格拉迪丝·韦斯特:协助开发全球定位系统的隐藏人物
夺爱计
“侃爷”迷惑操作看呆网友
奇异的生命体
更 进 一 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