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培育路径

2018-10-24 06:04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制度

刘 娟

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文化氛围,彰显出一种精神气质,它既表现在师生的言行中,也表现在物的布置中。文化是由人与物承载的,不同的人与物,孕育不同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气质的涵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校园文化。一般认为,校园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能够看得见的,如校容校貌、空间布置、建筑风格等;制度文化,指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包括一些未成文的惯例;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潜在的文化氛围,表现为校风、教风和学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是相互影响的,好的精神文化能够影响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好的物质文化有助于培育良好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好的制度文化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形成能够发挥保障作用,但这三者并不必然表现出一致性。比如,美丽的校园并不对应着优良的校风。

美国心理学家沙因也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文化的人工成分。文化的人工成分是文化的表层,是你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所有现象,包括群体的有形产品、语言、技术和产品、艺术创作、风格、群体所描述的关于自身的传统和故事、群体公布的价值观、可观察的仪式和典礼,等等。这一层次的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便于观察。第二层次是信奉的信念和价值观,这些信念和价值观会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而至于实际怎么做,是另外一回事。第三个层次是基本的潜在假设。所谓“潜在”,就是说,这是不自觉的,是习惯,也就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沙因认为,“一人群体文化的本质在于它共享的、理所当然的基本假设模式”[1]。

从沙因对文化的理解,我们来看看高校的校园文化现状。现在的高校都重视第一层次的文化建设,校园都建设得非常美丽,虽然一些高校缺乏个性特色,但如何单就个别来看,校园环境还是不错的,而且也重视在文化环境中增添一些文化饰物,如楼宇广场的命名、创意作品的展示等。高校对制度文化的建设可以理解为沙因的第二次的文化。高校在制订一些规章制度时,就有潜在的价值预设,即应该如何,表现出良好的愿景。但我们看到,高校在制订规章制度时,缺乏统一的价值理念的指引,多就事论事,致使这些制度在精神上可能缺乏一致性,而更多地带有完成任务的临时性。这一方面弱化的制度的严肃性,另一方面也难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关于沙因所谓的第三层次的文化,这是最深层次的文化,不是通过短时期的建设就能成就,而一般高校对此还缺乏深刻认识。如果要培育一种对师生成长都有利的校园文化,这三个层次都要着力去做。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师生员工素质的提升,消极的校园文化会阻碍其成长。

美国管理学家玛格丽特·惠特利说,组织空间中存在着影响我们行为的无形的力。其实所谓的无形的力,就是指文化观念、价值观、愿景和道德规范等。其中的每个概念都是对组织生活某个侧面的刻画,它们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却无法独立于这些行为而存在。校园中也存在着这样无形的力量,它在无声地影响我们的行为,这就是校园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能够对教师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一个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教师。教师的状态影响着学生的状态。如果教师生活在一个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他会受到这种文化的感染,被这种文化同化。并且,他的精气神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如果是一种消极的文化环境,会对教师产生消极的影响,本来对前途充满希望的人,也会因环境的影响而变得消极、不求上进。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建设积极向上的文化,引导教师的职业发展。对高校来说,重要的是教学与科研。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让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它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对一个学生来说,学校的好,除了有优秀的师资,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主要指学习氛围。著名高校的学生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学习负担特别重,时间不够用。没有人催着学,是环境的作用,因为大家都在学习。而普通高校的学生,普遍比较闲,无所事事。原因出在哪里?就是校园环境。在一个学生环境好的学校,能够更好地成长。因此,高校要重视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第三,它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健康的校园文化,除了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外,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的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高校的立身之本就是立德树人。校园文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善于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其育人功能。首先,要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让大学生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育其思想道德素质。再次,还要善于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来营造文化氛围,开展文化教育。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校园文化的培育要抓住校园环境建设、制度建设和重大活动三个方面。

首先,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走进不同的校园,就会有不同的感觉。我们首先感受的是校园的环境。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在环境中彰显文化的氛围。先作一个比较。寺院、道观或教堂,都是宗教场所,首先把它们区分开来的,就是其特色鲜明的建设风格,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由此,我们就能够认识到,建筑风格对于校园文化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再比较一下英美大学和中国大学,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因此,学校文化首先表现为建筑文化。中国的一些老高校,校园环境比较有特色,能让我们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这表现在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上。随着高校的迅速扩张,建设的速度压倒了风格的选择,功能性的作用更加突显,而文化则被忽视了。文化对于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的地方。什么是高素质?不仅指专业技能,还应该包括生活品质。只懂技术,不会生活,那一定不是高素质。康德讲,人不仅是工具性存在,也是目的性存在。我们要培养的应该是热爱生活、会生活、有文化、有本领的人。美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美感和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在校园环境方面做好功课,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其次,要重视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会通过制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运行。良好的制度及其执行,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而积极的文化氛围能够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这里我们必须说明的是,好的制度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形成健康的文化,不好的制度恰恰相反,会阻碍学校的发展,形成不好的文化。虽然每个学校都会制度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不是每项制度都是好的、合理的。因此,学校要对这些不好的制度进行淘汰、修订,使之能够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而且,好的制度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际上我们注意到,不少高校花了不小的气力制订出来的东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甚至不为人知,就难以发挥其应用的作用。比如,不少高校都制订了学校章程,“章程一般通过明确清晰的条文形式规定了高校的办学宗旨、高校性质、主要任务、办学形式、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内部管理、财务活动等重大的基本事项,是高等学校依法运行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基本准绳,是政府依法监管高等学校的基本依据”[2]。要发挥这么重要的文件的指导作用,就必须组织师生认真学习,而不是束之高阁。但我们发现,有些高校的实质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第三,要重视重大活动的开展。有选择地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对培育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要重视活动的组织,尽可能发挥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使其对广大师生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不是所有的活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些活动不仅不能产生正面的影响,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组织。既然把大家组织起来,就要把活动开展好,让参与者有所收获。这里不仅学生的活动要组织好,教师的活动也要组织好,通过活动向大家渗透学校的价值理念。活动要抓三个方面,一是仪式,二是内容。仪式很重要。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仪式的重要性。仪式能够让我们对活动的意义有不一样的认识,产生敬畏感,因此,仪式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其次是内容。内容要精选,要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保证活动能够紧凑的开展。活动如果对内容不作精选,就会搞得很散,缺乏重点,主题也不突出。第三是参加者。一个会议或一项活动,哪些人参加,要安排好。要根据参加人员来设计活动内容。如果一个会议或一项活动,与参加的人没有什么关系,就是在浪费参加者的时间。活动组织不好,就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如果活动总是搞得让大家感觉浪费了时间,那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因此,活动一定要精心组织,要通过活动的组织来向活动参与者表达讯息。积极的讯息通过积累,就会形成共识,影响大家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制度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