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不住咬指甲,孩子究竟怎么了?

2018-10-25 02:17王瑜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8年10期
关键词:指甲微量元素胃肠道

7岁的畅畅刚上小学一年级,可最近半年来,妈妈发现畅畅多了个坏毛病——老喜欢咬指甲,尤其是在写作业的时候,畅畅经常直接把手指放在嘴里。妈妈回忆了一下,自己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给畅畅剪过指甲了,因为畅畅都是直接把指甲咬掉的!

妈妈带着畅畅来看儿保门诊,我发现畅畅的指甲已经被咬得很短了,有些地方甚至都快要出血了。从我和畅畅的问答沟通中,我感觉他是个内敛的小男孩。妈妈在一旁说起孩子的学习情况,原来畅畅在幼儿园没有学任何和幼小衔接有关的内容,幼儿园毕业后是零基础上的小学,所以最近半年的学习非常辛苦,成绩还没赶上去,现在又添了咬指甲的新毛病,妈妈心里一着急,经常会训斥批评他,孩子咬指甲的毛病越来越严重了。

找找孩子咬指甲背后的原因

畅畅为什么会出现咬指甲的行为呢?其实孩子行为问题的背后,通常都有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孩子爱咬指甲的常见原因有:

1.微量元素缺乏

爱咬指甲的孩子可能与缺乏某些微量元素相关,如缺锌、缺硒等,有些孩子在补充了微量元素后,咬指甲的行为可以消失,但也不是所有爱咬指甲的孩子都可以查出微量元素缺乏。

2.冲动控制障碍

冲动控制障碍包括咬指甲、扯头发等,孩子在咬指甲的那一刻可以获得一瞬間的愉悦和满足以及压力释放,为了那一瞬间的感受,冲动障碍的人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就像畅畅无法停止咬指甲的行为,但行为结束之后,孩子一般又会伴随随之而来的惭愧感和羞耻感。

3.不良情绪

咬指甲可能是孩子处于焦虑、压力、嘈杂环境、父母关系不和谐、兄弟姐妹嘲笑等状态下的一种情绪反射,通过和畅畅的交谈以及听妈妈叙述畅畅的生活情况,我判断畅畅就是因为入学后压力大,经常受到批评指责,紧张焦虑而引起咬指甲的行为。

4.习惯或者模仿

有些孩子喜欢咬指甲可能是小时候吮吸拇指延续而来,有些孩子是因为模仿家人的行为,有些孩子是小时候使用安抚奶嘴不当造成,不同的孩子出现咬指甲的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咬指甲的行为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但目前在临床诊断中,两者之间的区别并没有很明显的界限,目前普遍的看法是生理性的咬指甲是短暂性的、一过性的,而病理性不管在频率、强度还是程度上都较生理性的强。

孩子咬指甲,身体危害大

孩子喜欢咬指甲,看上去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但事实上,咬指甲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咬指甲不仅仅是一个不良的行为习惯,它还可以产生很多并发症,除了手指的问题,还包括口腔、牙齿、胃肠道的影响以及心理健康问题:

1.手指相关疾病

孩子咬指甲,首先遭殃的就是手指,例如指甲床短缺或者凹凸不平等影响指甲形态的美观及甲沟炎、甲下疣、严重者甚至可出现骨髓炎等感染。

2.颞下颌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咬指甲会影响孩子的咀嚼,还会导致一些口腔问题,如牙齿咬合不正、牙龈红肿化脓等。

3.胃肠道疾病

孩子咬指甲是一种不卫生的行为,可导致胃肠道受影响,可引起胃肠道紊乱及感染,例如慢性胃肠道炎症、寄生虫感染等。

4.心理健康受影响

心理健康方面,比如引起社交障碍。因为咬指甲的孩子通常对自我的评价不高,而且普遍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孩子自己内心也会觉得咬指甲是一件让人羞耻的行为,这会影响他们与他人交往的积极性。

5.多种精神障碍性疾病

孩子咬指甲可能只是某个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可能与多种精神障碍性疾病相关,如注意缺陷多动症、对立违抗障碍、分离焦虑障碍、遗尿、抽动症、强迫症、重度抑郁、精神发育迟缓、广泛性发育障碍等。

帮助孩子,重塑健康生活习惯

咬指甲的危害有很多,爸爸妈妈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爱咬指甲的行为,除了及时带孩子就诊外,生活中也应该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来帮助孩子重塑健康的生活习惯:

1. 重视家庭交流,营造良好阳光的生活氛围

父母要注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吝啬爱意的表达,如果以前不习惯对孩子说甜言蜜语,现在要多学学西方家庭中父母成天把“我爱你”挂在嘴上的习惯。欢声笑语的家庭氛围更能减少孩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2. 丰富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

孩子在无事可做或感觉无聊的时候,很可能就会不知不觉地咬指甲,所以平时父母要尽可能丰富孩子的生活,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陪孩子画画,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练习弹钢琴让双手有事可做,到户外运动等。父母还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参与到孩子们的世界中,加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带孩子出去踏青、郊游等,这样既可以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又可以增进家人的亲密感,经常和家人玩乐的孩子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还可以减少其不良习惯的习得。

3. 家长要承担起家庭教育职责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剪指甲勤洗手,不要因为孩子咬指甲而打骂责怪他们,更不能因为这个而嘲笑他们,应该给予孩子改正的鼓励及支持,帮助孩子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平时,不妨设立一些奖励机制,例如孩子如果能做到不咬指甲,可以奖励去动物园游玩等。通过奖励,带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养成好习惯。

4. 及时处理并发症

咬指甲较频繁的孩子,家长要注意经常查看孩子的牙齿、手指、口腔等部位,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及时处理。

5. 补充微量元素

如果检查发现孩子缺乏微量元素,要按医嘱及时给孩子补充微量元素。有些孩子饮食不均衡,爱挑食,家长要记得去检查微量元素是否缺乏。

6. 行为治疗

有时孩子咬指甲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表现之一,家长需要及时带孩子到专科医院就诊,让孩子得到系统规范的行为矫正治疗,对其他疾病进行合理的干预治疗,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及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7. 重塑习惯

平时,家长要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会引发孩子咬指甲,如能发现诱发因素则尽量避免,并寻找一些好的习惯代替咬指甲的行为。

8. 药物治疗

必要时可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总之,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爱咬指甲或者孩子指甲短缺等情况,要积极寻找原因并尽早干预,及时就诊。畅畅妈妈改变了对畅畅的教育方式后,以鼓励引导为主,在学习上给予孩子耐心的帮助,平时多带畅畅出去玩,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当畅畅忍不住咬指甲时也不批评不指责他了。慢慢地,畅畅咬指甲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少了。

作者简介:

王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华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发育行为分会上海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环境与儿童健康学组委员,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组委员。临床擅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发育迟缓,语言发育障碍、学习障碍以及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猜你喜欢
指甲微量元素胃肠道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ICP-OES法测定钢和铁中微量元素
解析中微量元素
指甲钳的收藏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ORS-ICP-MS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多种微量元素
剪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