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下伏采空区地质灾害治理探究

2018-10-26 03:46熊彩霞刘沂轩
西部探矿工程 2018年10期
关键词:浆液采空区灌浆

熊彩霞,刘沂轩

(1.徐州中国矿大岩土工程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100;2.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徐州分局,江苏徐州221008)

由于煤炭地下开采导致较多采空区的出现,其极易导致地面坍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对该地区生活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威胁,给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因此,为了防止煤矿下伏采空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全面了解该地区煤矿采空区的分布特点,评估采空塌陷危险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地质灾害现状

该村庄周围有较多的煤矿,煤矿下伏采空区会导致地面坍塌现象,引发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方面也会受到不良影响,给当地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与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影响。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该村庄周边地面出现塌陷现象,大多为圆形、串珠状,破坏面积达1326m2,在没有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2)由于该村庄地面出现变形,使得该地区居民建筑物发生变形,受损房屋数达到105户。(3)水资源破坏:村庄周围较多的煤矿,在实施采煤作业时,需要将矿坑的水排出,导致煤层上覆岩层的裂缝变形,煤层上的水层状态处于半疏干,由此破坏了含水层储水结构,使该村庄的人民用水十分紧张。(4)土地资源破坏:频繁的煤矿开采作业中,使得村庄土地出现较多的裂缝,同时该村庄内耕地出现大面积荒芜,加大了土地沙化与水土流失的灾害发生率。

1.2 区域内煤层情况

区域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大同组地层,其中11#、14#煤为采煤层,11#煤埋深110m,厚度在5.67m左右;砂质泥岩与砂岩是构成顶板的主要部分,且两者都属于软质岩类;14#煤层埋深为140m其平均厚度为2.5m;细砂岩、砂质泥岩是构成底板的主要部分。

1.3 受灾村庄煤矿分别状况

该村庄发生坍塌、开裂等地质灾害主要是由2个煤矿所引发的,分别为煤矿甲、煤矿乙。其中煤矿甲受F1断层影响分为2个井:1号井、2号井,1号井的位置处于村庄的南边,主要对11#、14#煤层批采,矿区面积大约为1.48km2,2006年停产;该村庄西南边是2号井的地理位置,主要对14#煤层批采,矿区的面积大约为0.86km2,2005年停产;煤矿乙的位置处于村庄北偏东方向,矿区面积达到1.87km2,主井深度为133m,副井深度为146m,煤矿主要采用房柱式、炮采的采煤方法[3]。

2 采空区地质勘察

2.1 地形图测绘

测绘目的:主要对该村庄采空区周边地质构造展开深入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地形图的绘制,为下一步的勘察提供有效依据。可以将GPS控制点作为测区的主要工具,以此为保证测图的准确性奠定基础。通过实际应用得出测绘面积为0.26km2

2.2 采空区地质调查

调查目的:对该村庄煤矿采空区的分布情况全面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当累计村民房屋受损的数量,以此为下一步的物探勘察奠定良好基础。

为了更好地展开地质调查工作,可以让地方政府与煤矿矿主给予帮助。通过调查了解到:各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4副,有7眼调查水井,该地区房屋受损累计496间;同时该村庄采空区重点勘察对象为村庄东部及西南区。

2.3 物探勘查

勘察目的:了解该村庄周围地下采空分布情况,并对地质调查采空区域进行验证,将该依据作为重点治理区域的线索。

为了保障物探勘察的质量,采用瞬变电磁与RaA测氡法作为探测方法,对该村庄的21条物探测线展开探测,15~20m为线距,5~10m为点距,3240m测线是总共的布设数,其中测点有650个。通过数据分析可知:该村的东部及西南角为该村庄治理的主要区域,并计算得出采空区深度大约在130m左右。

2.4 钻探验证

确定采空区各层的厚度,并掌握每层顶板所处的位置,之后将物地质调查结果与物探勘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明确空点采空区治理区域的具体位置。

各类钻探孔共布设5个,煤层顶板实验完成共5组,总共有55块试件。通过钻探验证可知,物探成果及地质调查结论得到验证,且知晓重点治理区为该村庄东部及西南部2处;11#煤层埋深110m,14#煤层埋深140m;11#煤层埋深平均煤层厚度为5.67m,14#煤层埋深平均厚度为2.5m。具体见图1。

图1 地质剖面图

3 采空区内地质灾害治理设计

3.1 治理方法

在治理过程中,采用填充灌浆的方法十分有效,首先需要布设注浆孔,其主要是按照一定孔距与排距布设的,之后进行地质钻机成孔,使水泥粉煤灰浆液连同细骨料固化、结胶,防止上覆岩层的进一步塌陷。

3.2 注浆工艺

(1)测量放点:在放样测量过程中,可采用全站仪来实现注浆孔的放样测量,需注意的是,其位置设计要求在50cm以下,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成孔要求:将XY-4地质钻机钻进应用实践中,对于开孔孔径来说,应当处于130~150mm最适宜,钻进过程中,需要保证破碎、松散层3~5m,之后再将带有法兰托盘的50mm钢管下入孔内变径后封堵,变径后的直径取91mm,成孔效果应钻至采空区塌陷冒落带以下3~5m处。

(3)浆材配置:关于浆液的配置问题,应当按照试验配比展开,需注意的是,浆液搅拌时间应在合理范围内,一般在10min以上。

(4)由于该项目有2个可采煤矿层:11#、14#,所以在钻孔过程中,如果发现11#、14#煤矿层均存在采空现象,应将下行式分段注浆预案的方法应用其中,也就是说钻至11#煤矿层后需注浆,之后扫空钻井至14#每层采空再进行一次注浆。

(5)在钻孔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的顺序,首先进行帷幕孔的施工,再进行注浆孔的施工,在灌浆过程中需注意跳孔灌注。

(6)灌注结束标准:对于注浆结束的标准来说,应符合这几点要求:泵量小于70L/min,且达到1.0~1.5MPa的孔口管压力,使其稳定10~15min后即可停止注浆。

(7)注意事项:在注浆孔钻进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掉钻、漏水、埋钻等,同时还应对注浆钻进的深度、层位与耗水量进行观察,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与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3.3 灌浆质量检查

结束灌浆后的1个月,应当对灌浆质量进行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这几个方面检查:

(1)灌浆质量检测孔位置应布置在脱空较大、窜浆孔集中的地方;对于孔的数量来说,应当为灌浆孔总数的5%。(2)在检测采空区治理工程质量时,可采用钻探取芯、孔内电视观测、波速测井等方法进行检测,质量标准应当符合:注浆浆液的结石率不小于80%,且浆液结石强度应达到1.0MP。完成注浆后的6个月,应当对冒落岩石中浆液填充情况进行检测,可以采取孔内取芯的方式检查,取芯率为80%以上。(3)结束浆孔灌浆与钻孔注浆的检查后,应当将孔封填密实,可采用水泥砂浆的方式。(4)结束上述工作后,再进行物探。

3.4 其它应注意事项

(1)应当对村庄受护界限内地裂缝进行回填处理后才能进行注浆,对于深度的处理,应当大于80cm,对于宽度来说,应高于50cm,为了防止注浆过程中沿地裂缝冒浆、跑浆等问题发生,可以采用碎石土分层夯实回填的方式,为保证注浆质量奠定基础。

(2)注浆孔的顺序应注意,注浆孔施工应当在帷幕孔施工之后;同时,采空区高的钻孔施工应当在采空区低的钻孔施工之后,以此保障施工质量。

(3)浆液浓度应该先稀后稠,灌浆时,应当对泵的吸浆量与泵压进行定时观察,对灌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灌浆量与浆液浓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4)在注浆过程中如果发生地表裂隙跑浆的问题,可以将间歇式注浆应用其中,或者实施减小泵量等方法,以防止浆液从地面流失现象发生。

4 结语

本文通过探讨煤矿下伏采空区地质灾害治理可知,第一步应明确重点治理区域,可以通过综合勘察手段来明确,之后判断出采空区“三带”后再计算各项数据。对于治理方法来说,可采取填充灌浆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展开施工。

该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采空区地质灾害的发生,为类似的项目施工提供指导意见。

猜你喜欢
浆液采空区灌浆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脱硫系统用浆液循环泵汽蚀分析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敦德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后采空区的治理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盾构法单液同步注浆浆液的对比分析
大面积超厚层灌浆料施工工艺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无盖重固结灌浆在乌弄龙水电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