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文怕

2018-10-27 01:03王启元
时代金融 2018年19期
关键词:过路雾气云雾

王启元

刚来普洱市镇沅县文怕村委会不久,就赶上县里退出贫困地区的迎检工作,村委会成员天天在各个村小组间走访,我们也有了不少机会深入到各个村小组去。在我的认知里,村庄就是一片农户的聚集地,从头到尾不过一二里路,走路就可以挨家串户了。文怕却不一样,11个村小组散落在大山上,村委会距最远的河头组有近9公里,村内的交通基本靠汽车或者摩托,到大多数村小组都要经历10至30分鐘左右的车程。村里的路是依着山修的,路比较窄,有些地方遇到对头车是错不开的;坡很陡,一路上都可以听见发动机的轰鸣;弯也很急,很多回头弯,不习惯的人是会晕车的。朝路边看去就是深深的山谷,目及之处都是绿色,但不是一种绿,阳光照在上面会泛出深浅不一的绿色,村民的房子和耕地就这样一簇簇撒在半山腰上。

在小组走访的时候,隔着老远就能听到村民朝你喊“吃水、吃水,进来吃水”,你朝他摆摆手,他还是要坚持喊上三四遍,看你走远才罢;到村民家里走访,一进门一定先是摆好桌子和几个小凳子,拿上一个大口缸泡上茶叶,再拿出一包烟,递上一个烟筒,无论去到谁家,都是这个流程。有一次到一家农户拍旧房子的照片留档,只有一名妇女带着小孩在家,倒完茶以后,她回屋里翻弄了半天,出来的时候拿着一包皱巴巴的红河烟。其实有些村民白天是不在家的,但不会影响拍照留档的工作,要是敲了门没人应声,村委的人在前头门一推就开了,要推不开就朝门顶上的沟槽里摸一摸,大多数时候钥匙就在那。

来文怕已经快一个月了,山里的雨季已不声不响来到。文怕的雨不是那种淅淅沥沥延绵不绝的雨,文怕的雨每次下之前都要酝酿很久,下不了多一阵又停了,但是反反复复一天之内可以来好几次。雨前的老乌山格外静谧,山谷之间浮起一片片云雾,若即若离,站在路边,云雾触手可及。等雨哗哗啦啦下起来的时候,雾气更大了,站在村委会的楼上,看不到百米之外的路灯。雾气笼罩下生出与世隔绝的感觉,只听得到滴滴答答的雨声,只看得见白茫茫的雾气,正想坐下慢慢看这雨,一回头,雾散了,雨也渐渐停了,远处的山渐渐开始露出轮廓,恍如隔世。

来之前就听说普洱的生态环境很好,森林覆盖率高,查了查资料,普洱市的森林覆盖率超过67%,而全国平均不过13%左右。来到文怕之后,发现果然名不虚传,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路边时常可见盘根错节的老树。村委会的对面就有一颗大树,每次出门都看得到粗壮的树干。有一天出门的时候村委会的人叫住我们,问我们知不知道这棵树在这有多少年了,我才第一次抬起头仔细看了看这棵树,真是枝繁叶茂,站在树底下几乎看不见阳光。据他说这棵树有上百年的历史,民国时期,这里是周围村民去县城赶集的必经地,赶路的人累了就会在这歇歇脚,避避太阳。时间长了,到这歇脚的人也多了起来,当时文怕村的蔡家就在树对面不远处装了一个大水缸,让过路的人歇息的时候喝上一碗水,这棵树就在这看着路过的人来来往往。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多少时代的变迁,曾经的砂石路变成了水泥路,过路的马车变成了汽车。

茂密的树林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傍晚坐在院子里吃饭的时候,四周此起彼伏响起各种虫子和鸟的叫声,热闹得很,晚上回到房间要是不把门窗关好,它们就争着来跟你作伴了,只可惜我从小怕虫子,只好谢谢他们的美意,抱歉地把门关上了。

在文怕呆了一段时间,忽然发现这山里的生活无比和谐,要不是生存技能缺乏,还真想试试在这山里当个农夫,在自家院子里泡上一口缸茶叶,坐下晒晒太阳,抬头看看天是蓝的,低头看看树是绿的,伴着虫鸣鸟叫打个盹……

猜你喜欢
过路雾气云雾
云雾
雾气一样的摆渡船
云雾是山做的梦
沉积过路现象的地震识别特征及控制因素探讨
山中雾气
云雾缭绕宜昌城
高速公路节能型过路收费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