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尔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2018-10-29 09:23罗永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9期
关键词:肺泡通气新生儿

罗永锋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也被称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多见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 病死率高。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应尽早补充新生儿肺表面所缺乏的活性物质, 需选择副作用少、疗效显著药物。为此本文探讨应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与《实用新生儿科学》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按入院诊治时间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24例。对照组男15例, 女9例;日龄1~15 h;出生体重900~2100 g, 平均出生体重(1371±290)g;Apgar评分:6例≤3分, 11例4~7分, 7例≥8分。治疗组男16例, 女8例;日龄1~15 h;出生体重900~2000 g, 平均出生体重(1368±285)g;Apgar评分:6例≤3分, 10例4~7分, 8例≥8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确诊后, 采用常规治疗静脉滴注氨溴索、氨茶碱, 补充白蛋白, 包括若氧饱和度<85%,PaCO2升高, 则使用无创辅助通气、心电监护。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固尔苏治疗, 每次100~200 mg/kg, 加温至37℃, 轻轻上下转动, 使药液均匀;气管插管,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由气管导管分别于4个不同体位(仰卧、右侧卧、左侧卧, 再仰卧)滴入药液, 随后气囊加压给氧1~2 min, 用药6 h内不宜翻身、叩背、吸痰。必要时可间隔12 h追加100 mg/kg, 总剂量≤400 mg/kg。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儿用药前后氧合功能比较 用药前, 两组患儿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 h,两组PaO2均有所升高, PaCO2均有所降低, 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 d)

表1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治疗组 24 2.51±0.86a 12.85±2.69a对照组 24 4.52±1.18 21.96±2.47 t 6.744 12.221 P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儿用药前后氧合功能比较( , mm Hg)

表2 两组患儿用药前后氧合功能比较( , 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与用药前比较bP<0.05

指标 时间 治疗组(n=24) 对照组(n=24) t P PaO2 用药前 31.1±4.3 31.6±4.0 0.417 0.339用药后1 h 73.6±8.2ab 53.9±7.4b 8.738 0 PaCO2 用药前 55.1±8.6 54.9±8.5 0.081 0.468用药后1 h 41.2±7.9ab 47.0±7.6b 2.592 0.006

2.3 两组患儿死亡率比较 治疗组使用固尔苏替代治疗未见明显副作用发生, 死亡率为4.2%(1/24), 对照组死亡率为25.0%(6/24), 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5)。

3 讨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属于一种磷脂蛋白复合物, 其作用是使肺泡表面张力降低, 在低肺容量下肺泡起到一定的抗萎陷及润滑效果[2,3], 以此保持肺泡张力。有研究[4]认为, 新生儿, 尤其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6~12 h内极易发生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该病属于自限性, 一般新生儿在出生3~4 d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逐渐恢复正常, 但大部分患儿在出生3 d内由于肺不张, 或有肺透明膜形成致呼吸衰竭而死亡[5,6]。

有学者资料报告[7]:固尔苏是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常用替代疗法, 能增加肺潮气量, 提高肺功能通气量及肺部顺应性。虽采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预后, 但成本高昂, 致使家属选择放弃。由本文资料显示:治疗组患儿PaO2、PaCO2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且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文结果看出, 固尔苏替代疗法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这与相关文献报告一致[8-10], 对患儿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能相应减少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对机械通气的需求, 也能明显缩短患儿通气时间。治疗组病死1例(4.2%), 是因经济原因未能及时接受重复治疗导致死亡, 对照组病死率高达25.0%, 两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肯定了固尔苏替代疗法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固尔苏价格成本高,需掌握好用药指征及方法, 并注意药物保存温度, 以此提高药物疗效及安全性。

总之,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给予固尔苏替代疗法治疗, 能改善患儿氧合功能, 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 降低患儿死亡率, 疗效显著, 具有安全性, 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肺泡通气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