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针对性护理对子痫前期易感孕妇心理应激反应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2018-10-29 01:55秦岭岭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秦岭岭

【摘 要】目的:观察早期针对性护理对子痫前期易感孕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行常规护理的子痫前期易感孕妇3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予以早期针对性护理的子痫前期易感孕妇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心理应激反应、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心理应激反应轻于对照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痫前期易感孕妇,早期针对性护理可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改善新生儿结局,效果较好。

【关键词】子痫前期易感孕妇;早期针对性护理;心理应激反应;新生儿结局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019-01

子痫前期是致使孕妇死亡的重要因素,同时亦会对新生儿结局带来不良影响。临床上可从子痫前期年龄、血压、体重指数、每周体重增加率等高危因素中筛选出易感孕妇,进而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1]。早期针对性护理即是一种预防性、系统化、优质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孕妇由于易感子痫前期出现的心理应激反应,改善新生儿结局。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子痫前期易感孕妇应用早期针对性护理对心理应激反应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行常规护理的子痫前期易感孕妇3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予以早期针对性护理的子痫前期易感孕妇30例为观察组。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对照组:年龄24-36岁,平均(27.95±2.34)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4例。观察组:年龄25-37岁,平均(28.01±2.39)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5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如监测血压、予以疾病基础知识宣教、鼓励其保持乐观心态。观察组给予早期针对性护理,主要内容如下:①对护理人员进行子痫前期体征、症状、实验室指标、护理要点等专业知识培训;②耐心、详细讲解疾病知识,说明危害、护理必要性,嘱其保持左侧卧位,充分休息;③真诚、礼貌地与患者接触,观察、评估其情绪状态,通过准确熟练的护理技术、家属支持、成功病例介紹等减少不良情绪;④嘱高维生素饮食(尤其是维生素D)、低盐饮食(<3g/d)、高蛋白饮食(>80g/d),定期测量体重,1次/周;⑤对于自觉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预见性住院,以随时观察病情,同时需注意保持安静、空气新鲜,予以吸氧支持,2次/d,30min/次,定期检查尿常规;⑥鼓励宫缩期患者自由活动,并通过舒适体位、轻音乐、家属全程陪同等缓解其精神压力。

1.3 评价指标 ①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估孕妇的心理应激反应,SAS≥50分则为焦虑,SDS≥53分则为抑郁,且分值愈高心理应激反应愈大,于产后评价。②记录两组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死亡、早产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应激反应 观察组心理应激反应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新生儿结局 观察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子痫前期可发展为子痫,引发昏迷或抽搐,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该病发生率在5%左右,患者存在胎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管重组障碍,易导致新生儿体重降低、早产儿、窒息、死产、死胎等不良结局,且母体清蛋白水平、凝血活酶时间等均有异常表现[4]。一旦病情进展,就可能被迫终止妊娠,故需积极进行预防干预。

早期针对性护理能够以易感孕妇为中心,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于维护母婴健康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理应激反应轻于对照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常规护理,早期针对性护理在缓解心理应激反应、优化新生儿结局中存在明显优势。分析其原因在于该护理模式主张在开展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的基础上来提供知识宣教、心理关怀、饮食护理、预见性住院、产程护理等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安全感与信任感,进而缓解心理应激反应,提高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与护理依从性,避免出现子痫前期,改善新生儿结局[5]。值得一提的是,加强饮食护理,能够有效补充蛋白质与微量元素,同时监测体重与血压情况可有效减少子痫前期易感因素[6]。另外,开展左侧卧护理利于减轻子宫右旋,增加子宫血流量,预防出现胎儿宫内缺氧。预见性住院治疗,利于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情况,并提前干预,降低子痫前期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针对子痫前期易感孕妇,早期针对性护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可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改善新生儿结局,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青,王岩岩,赵雪莲,等.子痫前期相关高危因素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24):3789-3791.

[2] 陈黎栋,冯亚玲,胡玲卿,等.个体化心理指导对子痫前期病人焦虑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07):860-862.

[3] 陈欢.自我效能干预对子痫前期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37(11):1746-1747.

[4] 倪琰琰,程蔚蔚.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2016,35(01):135-138

[5] 张彩媚.早期护理干预对子痫前期易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36):4552-4554.

[6] 陈敏利.系统护理对子痫前期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妊娠结局的治疗及预防作用[J].河北医药,2015,37(01):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