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2018-10-29 01:55李桂亭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心病

李桂亭

【摘 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对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对于冠心病患者和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的Ⅰ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Ⅱ组,选择同期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100例健康人作为本研究的Ⅲ组,对本研究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C反应蛋白检测对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进行检测的价值。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明显高于Ⅲ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Ⅱ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明显高于Ⅰ组患者,两者之间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冠心病患者和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明显升高,所以采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来检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具有典型的价值,可以作为辅助的诊疗手段,并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鉴别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当中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047-01

冠心病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情,这种病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患者冠状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1]。临床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动脉内膜出现慢性炎症等情况具有一定的关联[2]。心肌梗死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患者在心肌梗死以后迅速激活免疫系统,产生短暂的炎症反应,所以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它是一种急性的炎症反应蛋白,对于冠心病患者和心肌梗死患者来说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3]。本研究基于此主要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当中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00例,共选入本研究300例研究对象。冠心病患者有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的年龄为46~8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4±7.5)岁;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患者的年龄为48~8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4±8.2)岁;健康体检人群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为(62.5±5.2)岁。本研究的冠心病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得到确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区疼痛情况和胸闷情况。本研究排除因为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本研究排除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排除糖尿病和其他分泌系统疾病,本研究排除肿瘤和肝硬化患者。心肌梗死患者经过临床检验和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的诊断指南,同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和创伤感染患者。采用统计软件对三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除病情外,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本研究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血,对所有研究对象取4ml的空腹静脉血,将采集的标本放置在促凝试管当中,等待血液凝固以后,对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为3500r/min,离心时间设置为五分钟,当血清分离成功以后,对其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选择检测方法为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选择采用相配套的全自动分析仪和试剂。

1.3 评价标准 对于本研究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纳入统计软件IBM 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量资料均采用t值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明显高于Ⅲ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Ⅱ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明显高于Ⅰ组患者,两者之间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 讨论

临床上有研究表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能够作为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检测的有效指标之一,而临床上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对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冠心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患者心肌出现缺血和缺氧坏死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斑块破裂,急性闭塞使得患者前向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和缺氧,导致出现坏死。

本研究主要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对于冠心病进行检测的价值,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分析能够看出,对本研究Ⅲ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此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人体当中含量相对较低,当患者机体出现有损伤和感染炎症反应的时候,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会出现显著的升高。所以临床上也将C反应蛋白作为反映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冠心病患者在发病的时候,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患者出现慢性持久性的局部炎症,因此能够将非粉蛋白作为对冠心病进行诊断的一个有效指标。

綜上所述,临床上冠心病患者和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明显升高,所以采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来检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具有典型的价值,可以作为辅助的诊疗手段,并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鉴别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当中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秦秀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15,05(01):47-49.

[2] 姜兰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测定[J].中国民康医学,2014,06(09):30-32.

[3] 赵军.C反应蛋白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表现[J].首都医药,2014,05(22):78-79.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
二尖瓣病变合并冠心病13例外科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