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物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2018-10-29 01:55高明袁恒涛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龄股骨髋关节

高明 袁恒涛

【摘 要】目的:评价内固定物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52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探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内固定物的治疗方式,予以观察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状况和并发症状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长、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使其统计学成立(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23%,对比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价值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方式,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医学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内固定物;人工半髋关节置换;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071-01

老年髋部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临床骨科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随之增高,这时必须采用有效的手术的治疗方式[1]。目前,治療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式为内固定物,但是该治疗方式还存在一定的争论。于是本文笔者选取了我院的52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52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探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26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3例,有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68-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35±5.01)岁;对照组也有26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0例,有女性患者16例,年龄分布在70-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23±4.65)岁。这52例患者当中,有24例高血压患者,有15例糖尿病患者,10例肝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有7例肺功能不全患者。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使统计学无意义(P>O.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物的治疗方式,首先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措施,麻醉完成后,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采用X线进行骨折部位的透视,将其具体部位确定后进行复位,选取宽外侧部位作为切口,将骨外侧肌剥离,使得股骨大粗隆充分暴露出来,并在股骨的近端部位进行锁定钢板的置入。而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式,让患者保持侧仰体位,取髋关节后部外侧部位为入路,将转子间骨折部位完全暴露出来,采用一般的截骨方式,尽全力对大、小转子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可采用张力带钢丝或钢丝,并采用逐步扩髓的方式,选取适当的假体,将假体柄采用标准第三代骨水泥技术进行安装,前倾角为股骨内外髁平面或股骨小转子位置,并将前倾角保持在10-15度的范围内,确保大转子顶部位置和假体的股骨头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最终将双动人工股骨头置入其中。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状况进行观察与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况进行分析与对比,并将详细状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将涉及到的全部数据都将录入到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并对此次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值检验计量数据,然后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研究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时,其统计学存在意义(P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手术状况进行观察与分析 观察组的手术时长、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使其统计学成立(P<0.05)。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2.2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状况进行对比与分析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23%,对比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价值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2所示。

3 讨论

髋部骨折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占其总发病率的35%左右,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会使患者出现短缩畸形、肢体外旋以及髋内翻等症状,与此同时会出现肌肉萎缩、废用性骨质疏松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据国外相关文献显示,该疾病的死亡率达到34.5%。所以,临床学者针对该病症主要采了手术的治疗方式,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现象,并使髋内翻现象得到有效减少,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由此可见,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比内固定的方式好,值得临床领域广泛采纳与推广。

总而言之,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方式,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志刚,冷震.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DHS内固定治疗的比较[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0):11-12.

猜你喜欢
高龄股骨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