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脾胃虚弱型溃疡型结肠炎治疗的价值分析

2018-10-29 01:55赵伟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治疗价值

赵伟

【摘 要】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脾胃虚弱型溃疡型结肠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脾胃虚弱型溃疡型结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口服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并比较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试验组治疗后积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脾胃虚弱型溃疡型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加减;中药保留灌肠;脾胃虚弱型;溃疡型结肠炎;治疗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091-01

溃疡型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和整个结肠。溃疡型结肠炎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均有发病,但以20~30岁的人群较多见。根据临床研究,溃疡型结肠炎的发生可能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所致,心理因素在患者病情恶化中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对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脾胃虚弱型溃疡型结肠炎治疗的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脾胃虚弱型溃疡型结肠炎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本研究进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19~72岁,平均(41.25±6.42)岁,患者病程3个月~10年,平均(3.27±0.58)年。试验组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龄21~71岁,平均(41.37±6.58)岁,患者病程5个月~9年,平均(3.19±0.64)年。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辨证脾胃虚弱型;所有患者年龄均在18~80岁之间;所有患者入院前1周内均未服用相关药物;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

排除标准:排除患者中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排除患者中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情况;排除患者中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排除患者中属于过敏体质的情况;排除患者中有严重肠道并发症的情况;排除患者中对中药灌肠不耐受的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让患者按照1.0g/次,4次/d的标准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80148)。同时使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其中药物组成为川黄连和黄芩各10g,槐花、地榆、白头翁、白花蛇舌草、补骨脂和白及各15g,白术和党参各20g,当归和黄芪各30g,将药物加水煎煮后取汁80~100ml进行保留灌肠,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试验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参苓白术散的基本药物组成为:桔梗和砂仁各10g,白扁豆12g,人参、莲子肉、薏苡仁、甘草、白术、白茯苓各15g,山药20g。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症状不同给予其药物加减治疗,其中患者便中带脓血较重时加生地榆、丹皮、金银花和白头翁;患者便中黏液较多时加苍术、黄连和秦皮;患者久泻不止时加肉豆蔻、补骨脂和五味子;患者神疲乏力且面色萎黄较重时加黄芪和当归。将药物加水煎煮后取汁服用,每日2剂于早晚饭后服用。同时给予患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使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评价患者疗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评分,并对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疗效判定标准为: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镜检正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下降70%及以上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镜检指标有所恢复,症候积分下降30%~69%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为无效。症状积分评定主要是对患者腹痛、便血、腹泻等症状进行评分,其中0分为无症状,1分为症状轻微但不影响正常生活,2分为症状较重且对生活造成轻微影响,3分为症状严重且患者无法正常开展日常生活。生活质量评分用SF-36量表完成,对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四项评分进行统计,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用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疗效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2.2 症状积分 试验组治疗前症状积分为(18.62±3.25)分,治疗后为(3.58±0.48)分。對照组治疗前症状积分为(18.15±3.42)分,治疗后为(7.15±1.04)分。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积分均得到改善,但试验组治疗后积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2.3 生活质量评分 试验组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各项评分分别为(91.25±4.33)分、(90.86±4.19)分、(89.52±4.07)分、(90.24±4.12)分。对照组各项评分分别为(82.43±5.66)分、(81.96±4.87)分、(81.02±4.34)分、(83.45±5.06)分。试验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肠道疾病,患者发病初期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种形式,随着病情的不斷发展会出现血性腹泻、腹痛、便血、体重减轻和里急后重等症状,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根据临床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时可导致其发生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大出血和息肉等严重并发症,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脾胃虚弱型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中医分析,西医上对其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的方式,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改善,但效果有限,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中医上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因为脏腑亏虚、气血津液失调、邪实侵袭所致,其中脏腑亏虚以脾胃虚弱为主。参苓白术散是中药中常见的方剂,方药中人参补益脾胃,白术和茯苓健脾除湿,山药补脾益肺,莲子肉健脾益气,白扁豆和薏苡仁渗湿健脾,砂仁刑期或为、化湿止泻,桔梗宣利肺气、调畅气机、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起到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功效,在基础方药上根据患者的症状不同给予其药物加减,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其中药保留灌肠,能有效促使其局部炎症的吸收,从而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本研究中对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脾胃虚弱型溃疡型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试验组治疗后积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综上,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脾胃虚弱型溃疡型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海英.参苓白术散对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0):98.

[2] 周静洁,胡学军.参苓白术散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7,21(04):735-737.

[3] 翁湘涛,胡月,廖柳等.参苓白术散加减对比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0):205-210.

[4] 张雪.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脾胃虚弱型溃疡型结肠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03):187-190.

[5] 傅晓丹,吴丹,付善云.中药滴注灌肠与参苓白术散内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对比初探[J].贵州医药,2016,40(08):856-857.

[6] 安书卷,丁晓玲,胡改霞.参苓白术散保留灌肠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6):21-23.

猜你喜欢
治疗价值
心理护理在口腔正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对肺癌的治疗价值评析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价值分析
腔内置管负压引流术对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的治疗价值分析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乳腺癌的治疗价值评析
急诊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评析
急诊动脉介入栓塞术对肝脾破裂的治疗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