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疗效

2018-10-29 01:55郑世芝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治疗总有效率

郑世芝

【摘 要】目的:分析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治疗组(n=44),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常规治疗+黄芪建中汤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显示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评分、复发率对比对比显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现轻微腹泻、轻微谷丙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停药两天后,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再次用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且不会影响治疗效果,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既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又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经正确处理后可自行缓解,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胃溃疡;黄芪建中汤;治疗总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092-01

胃溃疡属于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较高,可发生于十二指肠或者胃、食管内,同时也会发生在胃-空肠吻合口中附近。因胃溃疡较为常见,引发原因为胃酸与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而引起的,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还会引发出血或胃穿孔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中医学认为胃溃疡多属于脾胃虚寒型,主要表现为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喜热喜按,得食则缓,神倦乏力,食欲不振、泛吐清水,食后脘闷,手足不温或畏寒肢冷,大便稀溏或虚秘,脉沉细,舌质淡[2]。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实施对症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脾胃虚寒型胃溃疡诊断标准,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治疗组(n=44)。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3.5±10.7)岁,病程0.7-8.5年,平均病程(4.5±2.1)年;治疗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4.3±11.2)岁,病程0.6-8.6年,平均病程(4.2±2.2)年。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以下数据对比。诊断标准: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临床表现为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喜热喜按,得食则缓,神倦乏力,食欲不振、泛吐清水,食后脘闷,手足不温或畏寒肢冷,大便稀溏,脉沉细,舌质淡,同时配合胃镜检查结果确诊[3]。纳入标准:明确患者胃溃疡者;治疗前一个月没有用过相关抑酸药物者;了解研究方法,自愿参与并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肺功能异常者;其它严重胃部疾病者;有严重恶性病变者;药物禁忌证者;中途退出治疗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病情后,均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阿莫西林(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44021518),口服给药,每天两次 ,每次1.0g;奥美拉唑(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577),口服给药,每天两次 ,每次20mg;克拉霉素(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13),口服给药,每天两次 ,每次0.5g治疗,此组患者连续用药1w。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黄芪建中汤治疗,药方:大枣5颗、生姜5片,炙甘草各10g,元胡、白岌各15g,海螵蛸20g,白芍25g,黄芪30g,饴糖50g。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进行加减治疗,如患者胃阴受损,可加生地、麥冬各15g;如患者为虚寒症者,加炙党参、白术各15g,同时先煎10g熟附子,如患者伴有气血淤滞者,可加丹参、郁金各15g。此组患者遵医嘱,均续用药8w。

1.3 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复发率(6个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胃镜检查结果与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对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价;治疗后,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创面已愈合,反酸、疼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为显效;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创面已逐渐缩小,反酸、疼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为有效;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创面、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变化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临床症状包括胃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时吐清水、纳差腹胀、神疲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薄,将以上症状进行评分,无症状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重度为6分,分数越高证明临床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临床症状评分)、计数资料(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临床症状评分 胃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时吐清水、纳差腹胀、神疲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比较复发率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出现复发患者4例,复发率9.1%(4/44);对照组出现复发患者15例,复发率34.1%(15/44),组间对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x2=8.122,P<0.05。

2.4 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出现轻微腹泻1例、轻微谷丙转氨酶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5%(2/44);对照组患者出现轻微腹泻2例、轻微谷丙转氨酶升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9.1%(4/44)。所有不良反应停药两天后,均可自行缓解,再次用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且不会影响治疗效果,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x2=0.715,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从而增加了胃部疾病发病率,尤其是胃溃疡。胃溃疡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性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且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程度造成了严重影响。引发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有精神心理压力、不洁的饮食习惯、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等。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与进步,通过中医分型,临床最常见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中医学认为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属于胃脘痛范围,其的发生与情志不舒、饮食失调等有关,临床表现为喜温喜按、便塘及吐清纳叮当等症状,且舌苔还会出现发白症状,脉象较沉且细[4]。在临床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时,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且易出现复发现象。临床实践表明,在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降低复发率。

黄芪建中汤在是小建中汤基础上加味黄芪组成的,此汤中的成分黄芪具有益气补中效果,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建中汤,能实现缓急比痛、温遥用寒的治疗目的,可起到和胃比痛、温中健脾的疗效。再加上黄芪建中汤中其它药材,由大枣、生姜、炙甘草、元胡、白岌、海螵蛸、白芍、饴糖等相关成分组成,针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还可缓解脾胃受损症状,能进一步缓解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还可促使患者脾胃受损症状快速改善,抑制胃酸分泌的同时,阻断病情的发展及蔓延,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好转[5]。本次研究显示: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97.7%、对照组84.1%,临床症状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9.1%、对照组34.1%,P<0.05。且所有不良反应,停药后再用,可有效缓解,由此可知,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韦勇.探讨黄芪建中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0):17786-17787.

[2] 曾泽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8):161+163.

[3] 张存锁.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0):176+180.

[4] 李静.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54-55.

[5] 文驰,梁锦汉,陈刘庆.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潰疡72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2):270-272.

猜你喜欢
治疗总有效率
针灸治疗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