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团队合作在胸痛中心开展舒适护理模式中的作用

2018-10-29 01:55滕玉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舒适护理胸痛

滕玉芳

【摘 要】目的:观察护理团队合作在胸痛中心开展舒适护理模式中的作用,探讨胸痛中心护理人员合作模式的改进方向。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急诊胸痛患者编为观察组,同时回顾性选取2017年同期急诊胸痛患者100例编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护理团队合作模式开展舒适护理,对照组常规开展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132人,尚可8人,不满意0人,护理满意率94.3%(132/140);对照组满意85人,尚可11人,不满意4人,护理满意率85.0%(85/1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团队合作用于胸痛中心舒适护理模式的开展,符合舒适护理模式的实施需要,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实施。

【关键词】护理团队;胸痛;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138-0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原因引起的胸痛相关疾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胸痛中心作为胸痛患者的集中诊疗部门,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提升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救治成功率[2]。本次研究以我院2017年至2018年期间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了护理团队合作工作模式及常规工作模式在开展舒适护理中的作用,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及经验,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急诊胸痛患者编为观察组,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6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2例,其他非心源性胸痛14例,非ACS心源性胸痛6例,因自行放弃诊疗病因未查明2例,病因不明2例,主动脉夹层1例。选取2017年同期急诊胸痛患者100例编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及教育程度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案

1.2.1 对照组 舒适护理措施如下:(1)保持病室环境干净整洁,通风良好,摆放绿植,减少过于鲜艳凌乱的摆设,避免声光刺激;(2)根据患者病因、个人史及过敏史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给予清淡饮食,根据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减轻疼痛;(3)每日与患者交流沟通5min左右,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慰及生活指导,引导患者控制呼吸、充足睡眠等,减轻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降低疼痛阈;(4)对于病因明确的患者,采用发放手册的方式,针对病因给予相应的疾病宣教,主要包括致病因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转归及预后等,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及非专业的表达方式,力求达到“现学现用”,调动患者作为疾病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配合护理及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舒适护理措施与对照组相同,但工作模式采用团队合作方式,基本思路为变“专人专护”的一对一模式为“专护专人”的一对多模式,整合部分重复性较高的护理措施,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多名患者的单一护理措施,从而减轻每名护士的工作强度,提升护理措施的实施效率,具体如下:(1)病室环境安排专人负责,确保病室环境安静、整洁、无视觉刺激,每日清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安排责任护理人员与医务人员沟通,集中报告各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时调整对症治疗的剂量及给药方式;(3)安排经过专业心理学培训的护理人员每日与每名患者交流沟通10min左右,根据其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慰及指导,采用呼吸疗法、纠正不良认知等方式,力求保证患者情绪平稳;(4)将不同病因的患者分组,安排经过相关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疾病宣教,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促进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配合护理及治疗。以上各护理措施的责任护士均根据工作量调整其负责的患者人数,必要时可不安排患者,甚至可以多名护理人员协同负责同一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7d后进行护理质量满意度评价(若患者住院时间不满7d,则于出院时评价),护理质量满意度判断标准如下:(1)满意:胸痛症状明显缓解,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2)尚可:胸痛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存在,对正常生活有一定影响,但不严重;(3)不满意:胸痛症状缓解不明显,甚至加重,无法维持正常日常生活。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全部资料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以p<0.05作为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依据。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132人,尚可8人,不满意0人,护理满意率94.3%(132/140);对照组满意85人,尚可11人,不满意4人,护理满意率85.0%(85/1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胸痛患者多为急性起病,临床症状明显,痛苦较为严重,如呼吸困难、剧烈疼痛、甚至濒死感等。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往往心情焦虑,急躁不安,在与护理人员的交流中容易产生矛盾,为护患冲突埋下隐患[3]。加之近年患者维护自我权益的意识逐步提升,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护理人员若在工作中处理不当,造成延误诊疗,甚至救治不及时导致猝死等严重后果,将可能导致严重的纠纷,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造成经济及信誉的损失[4,5]。基于以上因素,胸痛中心开展舒适护理措施,并选择相应的有效工作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研究采取的护理团队合作模式具有三大优势。首先,这一工作模式使得部分常规护理工作模式下无法实施的护理措施成为可能。例如,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由于采用了专人负责心理护理的方式,因而能够实施更加细致的心理护理,在不增加护理人员工作负担的前提下,每名患者的心理护理时间得以增加,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安慰,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团队合作模式也使得疾病宣教由发放手册的自学模式发展为集中宣讲的互动模式,确保宣教工作落到实处,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其次,这一工作模式提升了单一护理措施的实施质量,由于单一护理措施由专人负责,不仅可以在人员安排上选择具备相应知识及技能的护理人员,也可以降低护理人员工作的复杂程度,使其能够专心致力于负责的护理措施,提升工作质量。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一工作模式使得护理队伍分工明确,避免了责任不清的状况,降低了管理难度,减少了护理队伍内部的矛盾及冲突。整体上看,这一护理模式减轻了护理人员的个体劳动强度,提升了单一护理措施的工作质量,因此能够减少工作失误,提升患者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胸痛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该工作模式是有效可行的。

本次研究为半回顾性研究,因此无法获取早期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未能针对不同时期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直接关系到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及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其对整体护理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本次研究的中心为护理团队合作,这一工作模式理论上能够提升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及工作效率,从而减轻个体劳动强度,改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今后的工作若能针对这一指标开展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證实护理团队合作在胸痛中心及其他专业性较强的护理部门建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是一项很值得去做的工作。

综上所述,护理团队合作用于胸痛中心舒适护理模式的开展,符合舒适护理模式的实施需要,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江慧琳,李云妹,莫均荣等.急诊老年胸痛患者临床特征和30天死亡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6(7):780-783.

[2] 蔡飞跃,杨静,吴疆等.胸痛的全科诊断思路[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114-118.

[3] 陈淑芳.急诊内科惊恐发作胸痛患者的特征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7,38(18):48-50,54.

[4] 戴李华,陈淼,王海嵘等.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7,38(z1):106-107.

[5] 杨扬,张伟,彭明等.急诊预防致死性胸痛患者误诊措施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5):423-425.

猜你喜欢
舒适护理胸痛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