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8-10-29 01:55王春霞修珺健高培凇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王春霞 修珺健 高培凇

【摘 要】目的:观察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优质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2017年11月3日到2018年5月3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数字抽取法分组原則,分为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优质急诊护理),各45例,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有效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优质的急诊护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关键词】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优质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9.0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149-01

临床将24h内出血量大于或等于1个血容量或3h内出血量大于等于0.5个血容量的现象称之为严重创伤性大出血[1];严重创伤性大出血多伴有脏器或多部位的严重创伤,在大量出血后患者会出现失血性休克的现象,病情极其危险,需对患者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在急诊对患者采取急救措施前需对患者展开疾病预估,确保患者的安全,降低失血过多造成的严重伤害[2]。

为改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本文当中,对本院2017—2018年收治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护理方案,见正文描述。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取在我院治疗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共收集70例),所选时间属于2017.11.3日~~2018.5.3日期间,将这7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45例为一组。

对照组——男性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6例,女性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9例;年龄在24~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73±8.83)岁。

观察组——男、女性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占比各为25、20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2岁,下限值25岁,年龄平均值(49.49±9.32)岁。

对比2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值大于0.05),由于其对比性不强,则2组可以实施比对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方法,即在抢救期间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在不影响患者呼吸情况下给予止痛药物),加强对患者瞳孔、意识、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根据患者的休克程度和失血情况给予止血和血容量补充,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切开患者的静脉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建立通路。

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优质急诊护理,主要措施如下:①评估病情:在接诊患者后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估,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案。②呼吸通道:调整好患者的头部位置,让其保持后仰状态姿势并将头偏向一侧,对患者的口腔和鼻腔进行观察,清除痰液或血凝块后给予有效吸氧。③急救护理:在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的情况下对其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现象进行纠正,在输血补液期间给予患者哌替啶等镇静止痛药物进行治疗。合理的进行包扎和手术止血治疗,对于合并有骨折患者,在移动是需注意预防周围神经或软组织,防止出现二次伤害。④并发症护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极易出现呼吸道阻塞和呼吸窘迫等症状,在长时间的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情况下会引起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失血过多亦会引发脏器功能障碍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抢救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急诊有效救治时间等。

1.4 统计学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2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均数,并用t值检验;用“%”的形式,表示2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抢救率和并发症发生概率,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2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2组对比急救效果 观察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对比性,P值<0.05。如表1:

2.2 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 观察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P<0.05。如表2:

3 讨论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血液流失较多的情况下,机体代偿能力会严重受损,继而导致病情危急。常规的急诊护理也会伴有多种并发症,且无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随时面临着生命的威胁;优质急诊护理作为临床推出的急诊新型护理方案,通过对急诊病患病情的综合评估、建立呼吸和静脉通道[3],及时给予血液和氧气的输送,稳定患者的生命机体,来降低后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根据我院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展开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急诊护理的观察组急诊有效抢救时间为(2.84±0.75)min,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36±1.64)min;且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77%,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67%,均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概率(86.66%、22.22%),差异显著(P<0.05),具有临床可比对性。

总而言之,对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优质的急诊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抢救率,减少抢救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急诊推广使用该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艾利芳.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32):168-170.

[2] 沈冬冬,倪英女,张义花.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优质急诊护理[J].医疗装备,2017,30(13):136-137.

[3] 周伟.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5):1684-1685.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
高渗氯化钠复合右旋糖酐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孕产妇生产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
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护理要点分析
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
输卵管妊娠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