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社区128例新生儿满月时母乳喂养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10-29 01:55陈霞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母乳喂养影响因素

陈霞

【摘 要】目的:了解居住于清华园社区新生儿满月时的母乳喂养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居住于清华园社区的128名新生儿及母亲进行上门访视,了解新生儿喂养情况及相关因素,测量新生儿体重增长情况。结果:128名新生儿满月时纯母乳喂养率为54.69%,混合喂养率为37.50%,人工喂养率为7.81%。母亲年龄是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母亲及新生儿健康情况也影响母乳喂养率。结论:清华园社区新生儿满月时母乳喂养率较低,加强母乳喂养宣教、提倡30岁之前分娩、保障母亲及新生儿健康可提高新生儿满月时的纯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母乳喂养;新生儿访视;新生儿体重增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181-01

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论证认为,母乳是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下婴儿最适宜的天然食物。母乳不仅能够提供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营养学、免疫学和心理学等方面众多的优点已被人们所认识[1] ,并且母乳喂养可促进婴儿神经行为的发育[2]。同时,母乳喂养可以预防肥胖,与人工喂养相比,婴儿期母乳喂养不仅可以降低儿童期肥胖的发生率[3]甚至对成人期肥胖也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4] 。因此,促进母乳喂养已成为全球性的活动,具有深远意义。而出生至满月期間母乳喂养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进而影响4~6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故抓住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出生至满月),提高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意义重大。

我院负责清华园社区的新生儿及产妇的产后访视工作,对所有居住于清华园社区的新生儿及其母亲进行上门访视,了解新生儿喂养情况、发育情况及母亲产后恢复、健康状况等,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提出合理建议,避免了从医院到家庭的脱节,旨在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新生儿及母亲健康保驾护航,为儿童乃至成年期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责任重大。本文就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居住于清华园社区的128名新生儿的喂养情况、体重增长情况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出生并居住于清华园社区的128名新生儿及其母亲。

1.2 方法 对每位新生儿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和测量方法进行产后访视,登记所有访视的 128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分娩孕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产钳)、新生儿满月时的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满月体重及出生至满月期间的健康和患病情况等;同时调查128名母亲的相关情况:年龄、学历、产后恢复、乳汁分泌量及健康、患病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列联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母乳喂养率 128例新生儿出生时有10例因母亲患乙肝采用人工喂养,其余新生儿有98例为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率为76.56%,20例为混合喂养;满月时新生儿纯母乳喂养为70例,纯母乳喂养率为54.69%;混合喂养为48例(37.5%),人工喂养仍为10例(7.81%)。本研究发现出生时为纯母乳喂养,满月时转为混合喂养者为22例,其中有8例母亲因为患乳腺炎转为混合喂养,有4例因母乳不足转为混合喂养,其余10例因为新生儿黄疸转为混合喂养,导致满月时纯母乳喂养率下降。

2.2 分娩方式与母乳喂养率 128例研究对象中,满月时10例为人工喂养,其余118例新生儿的分娩方式与满月时喂养情况的分析,结果提示顺产者(阴道分娩)较难产者(剖宫产或产钳)母乳喂养率高,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4.06%和55.55%,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3 母亲年龄与满月喂养情况分析 满月时10例新生儿为人工喂养,118例新生儿满月时的喂养情况与母亲年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年龄≦30岁者,满月时的纯母乳喂养率为69.23%,年龄>30岁者的纯母乳喂养率为45.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3.1 母乳喂养率 我国目前产后1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为47-62%[5] 。本调查显示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居住于清华园社区的128名新生婴儿满月时纯母乳喂养率为54.69%,较产妇出院时稍有下降(76.56%),可能与产妇出院后遇到的母乳喂养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与指导有关,容易导致母乳喂养中断。产后上门访视由专业妇幼保健医师进行,能及时发现母乳喂养相关问题并提供科学、规范指导,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清华园社区新生婴儿1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不高,应注意加强宣教,不仅注重产后访视的作用,更应该注重孕前、产前对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强化母乳喂养观念,促成母乳喂养行为,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

3.2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很多,心理因素、哺乳因素、剖宫产因素、乳房及乳头因素、母婴患病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母乳喂养率[6]本研究表明,自然分娩者满月时母乳喂养率较高(64.06%),产钳助娩及剖宫产者母乳喂养率较低(55.56%),虽然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考虑可能与样本小有关,需进一步扩充样本量后进行研究分析;母亲年龄是否影响母乳喂养率呢?本研究结果显示,小于等于30岁母亲满月时的纯母乳喂养率较高,与大于30岁母亲的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母亲年龄影响母乳喂养率,可能与年轻母亲身体健康情况较好,体力充沛有关,所以应加强宣教,提倡在30岁之前分娩,可提高母乳喂养率,有利于母亲及新生儿健康;同时,母亲及新生儿患病情况等也影响母乳喂养率。母亲及新生儿健康情况良好,母乳喂养率高。本研究发现母亲患乳腺炎及新生儿患黄疸是影响母乳喂养的常见疾病,应注意预防,保障母婴健康,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母乳喂养对婴幼儿乃至对儿童、成年期健康的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母乳喂养不仅营养丰富、方便经济卫生,又能增进母婴健康、母婴交流,并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及心理健康,提高母乳喂养率责任重大。妇幼保健工作者更应深入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积极鼓励并正确指导母乳喂养,为提高母乳喂养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敬彩,姚国,衣明纪.婴儿期母乳喂养与学龄期儿童认知行为发育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8):619-621.

[2] Mortensen E L, Michaelsen K F, Sanders S A, et a l.Breast-feeding and intelligence [J].Ugeskr Laeger, 2003, 165 ( 13 ):1361-1366.

[3] 迟克强,毛定安.母乳喂养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 ,18 (3 ):234-236.

[4] Hediger ML,Overpeck MD,Kuczmarski RJ,et al.Associaton between infants of breastfeeding and overweight in young children[J].JAMA,2001,285(22):2453-2460.

[5] 会议秘书组.全国母乳喂养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 30( 10) : 579.

[6] 江淜,吴佩雁,黄海星,等,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

猜你喜欢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
关于母乳喂养的这些“奇葩说”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