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X线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效果分析

2018-10-29 01:55李慧霞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X线

李慧霞

【摘 要】目的:探讨CT与X线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04月18日至2018年05月14日,均采用CT与X线技术进行检查,且对检查后结果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CT组的肺部炎症22例、肺结核40例、良性肿瘤30例、肺癌54例、其他疾病为14例;而X线组的肺部炎症为18例、肺结核48例、良性肿瘤22例、肺癌50例、其他疾病为22例,两种检查技术对比的确诊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属于病变类型之一,进行诊断时必须借助影像学技术,如CT与X线,继而为早期诊断良恶性病灶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CT;X线;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191-02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是影像学检查中较为常见征象之一,可见于支气管肺癌、炎性病灶、结核球等疾病中,继而导致误诊率及漏诊率呈持续上升趋势[1];我院为了探讨CT与X线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效果,选取160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正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160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04月18日至2018年05月14日,均采用CT与X线技术进行检查,且对检查后结果进行观察及分析。男女性别各占例数分别为80例、80例;平均年龄值(47.51±1.25)岁,年龄上限值72岁,下限值23岁。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标准,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咯血、咳嗽等临床症状;③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①依从性较差;②伴有严重感染性疾病;③存在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1.2 方法 160例患者均采用CT(64排螺旋)与X线检查,其中CT电压控制为120kV,电流控制为100mA/s,距阵为512×512,层厚7.2mm;造影剂选择优维显300mg/ml+生理盐水50ml经肘前静脉注入,注射速度控制为6ml/s,图像采集时间控制为30秒,待获得全部扫描数据后传输至图像工作站进行处理及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且评估16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处理及分析文中数据可运用SPSS20.0版本的医学软件,以P<0.05表示对比的数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查结果对比

见下文数据可看出CT组的确诊率高于X线组数据,P值小于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检查及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是目前临床上诊断工作中的挑战,存在较高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因此在临床上寻找一种新型的有效诊断方式尤为重要,对提高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率具有积极作用[2]。曾有学者研究表明:一旦肺部孤立性球形影像直径大于5cm则说明存在较高的癌变風险,如肺癌中的上叶前段病变,而属于结核与炎性在于上叶尖后段病变,因此证实影像直径越大,癌变风险越高的说法;良、恶性病变患者在临床上均伴有分叶的典型临床表现,其中以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且两者(良性、恶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3]。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在影像学检查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肺癌、肺结核、肺部炎症等患者中;其中肺癌典型临床症状在于孤立致密的球形块影,主要是因为肿块组织是朝四周浸润性生长,属于分叶类型,可在边缘见较为毛糙的细短毛刺,少数部分可见胸膜凹陷影[4];而结核则具有较为清晰的边缘与较高的密度,属于分叶类型,部分患者可伴有分层状及点状钙化现象,与此同时周围组织可隐藏卫星病灶组织,临床上一般采取抗痨方法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而炎性假瘤密度属于中等,部分患者边缘部分较为模糊,部分患者边缘部分较为清晰,且伴有毛刺及肺纹惯穿于整个影块中;除此之外,存在少量的胸腔积液及胸膜肥厚粘连现象,临床上一般以抗感染治疗方法为主[5]。

影像学诊断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多种肿瘤疾病均具有肺部孤立性病灶的共同表现,临床上选择采用X线及CT技术进行检查,诊断时格外注意肺部孤立性病灶大小、部位、分叶、是否存在毛刺、胸膜凹陷、脐样切迹、空洞、钙化及支气管充气征等表现;经调查研究结果发现CT技术的确诊率高于X线技术的确诊率,且本次研究结果可证实以上说法,即CT组的肺部炎症22例、肺结核40例、良性肿瘤30例、肺癌54例、其他疾病为14例;而X线组的肺部炎症为18例、肺结核48例、良性肿瘤22例、肺癌50例、其他疾病为22例,两种检查技术对比的确诊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是影像特征并未完全具有特异性,主要是因为部分影像学表现能够在肺癌疾病与良性病变中出现,继而导致误诊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为此在临床上不能依靠一种方法作为诊断疾病的最终依据,需将影像学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从而在最大限度下提高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6]。

总而言之,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结果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早期诊断良恶性病灶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雍振文.CT检查与X线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6):1110-1111.

[2] 刘冠立.CT与普通放射检查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53):10598-10599.

[3] 李静.探讨采用CT手段与普放手段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88):183-184.

[4] 张金良.CT检查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37):128-128.

[5] 孙耀辉.CT与普通放射检查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系统医学, 2016, 1(7):94-96.

[6] 黄伟涛.CT与普通放射检查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 25(5):886-887.

猜你喜欢
X线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骨转移瘤X线和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常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