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10-29 01:55许照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

许照阳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还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助恢复患者关节活动,提高关节稳定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229-01

膝關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疾病[1],该种疾病患者会出现骨质流失、局部关节软骨退变等现象,且关节边缘还会产生数量较多的骨刺,发展至晚期,患者膝关节可能出现畸形,影响膝关节活动能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构成较大健康问题的同时,还会影响日常生活[2],患者的膝关节常常出现剧烈疼痛与肢体僵硬。临床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常以保守方法为主,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3]。本文研究分析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2例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经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符合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7.3±4.3)岁,合并内翻畸形17例,外翻畸形6例,屈曲挛缩畸形3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59~80岁,平均年龄(66.9±4.4)岁,合并内翻畸形16例,外翻畸形7例,屈曲挛缩畸形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关节边缘均有骨赘,关节间隙有不同程度变窄,且存在髌骨增生。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法。即口服氨基葡萄糖胶囊药物,同时行膝关节烤电物理疗法。保守治疗期间减少日常活动,观察时间1个月。

1.2.2 观察组 使用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于患者膝正前方实行纵向切口。采用髌骨内侧进入膝关节,切除髌骨下脂肪垫、髌骨上囊、半月板以及滑膜等组织,随后切断前交叉韧带,将挛缩软组织松解,取出股骨远端骨赘和胫骨近端骨赘。如患者膝关节存在畸形,应松解副韧带或截骨纠正,在行股骨远端截骨时,需使用髓内定位系统。截骨操作时,应外旋3°,外翻6°,利用髓外定位系统将胫骨关节面切除,截骨厚度控制在10 mm内,且保持截骨面后倾5°。使用试模调试,直至力线正常,软组织维持平衡。保留患者髌骨,并将髌骨周边增生的骨刺剔除掉,利用电刀灼烧髌骨去神经化,随后将大小适宜的假体植入,并使用骨水泥固定,检查患者膝关节屈伸情况,术后切口留置引流减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根据治疗前后疼痛、功能以及活动度评分判断患者膝关节功能,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肢体活动度恢复>80%,自觉症状全部消除;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肢体活动度恢复60%~80%,症状基本消除;无效:治疗后肢体活动度恢复<60%,各项症状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还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助恢复患者关节活动,提高关节稳定性,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冰,韩文朝,王献印,等.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于人工表面关节置换的应用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 193-194.

[2] 张剑君,吕龙,李华,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6):1069-1073.

[3] 宋文福,張玲.中医理疗与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6,18(8):546-547.

[4] 高健,陈德超,刘斌,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民康医学,2015,16(13):76-77.

猜你喜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探析康复护理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邵氏无痛诊疗法规范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健骨痛消丸及风湿骨痛胶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