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与临床输血安全的探讨

2018-10-29 01:55张天池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张天池

【摘 要】目的:分析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输血科于2016年1月-12月期间引入规范化管理,通过加强对输血全过程的监管,从而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统计2016年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并与2015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2015年相比,输血科2016年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输血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确保患者的生命及健康安全。

【关键词】输血科;规范化管理;输血安全

【中图分类号】R82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278-01

输血是临床救治中重要措施之一,若在输血过程中出现问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容易引起重大医疗事故[1]。我国卫生部门非常重视输血工作的安全性,对各级医疗结构的输血规范进行了严格控制,确保每一位患者的输血安全,从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2]。输血科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警惕各种因素对输血安全的影响,需要不断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与完善,从而确保数学服务的质量。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输血科于2016年1月-12月期间引入规范化管理,通过加强对输血全过程的监管,从而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统计2016年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并与2015年进行对比分析。

1.2 具体方法 输血科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内容:①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在推动输血科工作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观念,认知学习我国输血相关知识,并掌握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范制度。为了确保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责与义务,还需要加强道德素质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工作的质量,确保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输血科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接受输血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技术培训,从而提高临床输血工作的质量。医院在推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其应用效率与质量,将信息化管理落到实处,借助互联网管理的优势,实现输血信息数据的共享,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充分提高临床输血管理的效率,减少输血风险事件的发生。②提高输血管理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完善输血全过程的管理,通过有效的措施预防血液采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时间,预防血液性疾病的传染。工作人员需要做好血液采集中的筛查工作,减少窗口期出现的漏检现象,并不断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与工具,提高临床检验工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确保样本采集的安全性。同时要关注输血过程中的管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服务,实现血制品输注的安全性。一旦发现任何不良现象都需要立即停止 輸血,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不良反应,联系相关科室进行及时救治,同时要做好急救的准备。加强对库存血液质量的监控,对即将过期的血制品进行警示,并定期清理过期血制品,并做好相应的报废记录。在患者输血之后需要进行密切关注,对输血后常见不良反应进行记录,例如休克、过敏、发热、皮疹、皮肤潮红、呼吸困难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与2015年相比,输血科2016年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1。

3 讨论

针对我国医院输血科管理现状分析,医院输血服务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输血管理强度,对于提高患者的输血安全具有积极影响,这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也有重要的影响[3]。为了提高输血科工作质量,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遵循输血管理规范,确保输血能够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并减少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医疗环境中,传统输血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构建与完善输血科内部控制体系成为医院经营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规范化管理是现代管理中常用的一种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对工作中的各方面细节进行控制,有助于提高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减少工作问题的出现,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的效率[4]。随着规范化管理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也得到了推广应用[5]。规范化管理在输血科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及健康安全,从而提高了临床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除了上述方法中提到的相关措施外,工作人员在采集输血过程中需要坚持三查七对的原则,尽快进行输血治疗,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工作人员在输血管理中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体征及身体状况的变化,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发热反应、溶血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等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症状。本次研究观察中,与2015年相比,输血科2016年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这说明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输血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确保患者的生命及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输血科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确保临床医疗服务的整体治疗,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宋春明,胡克义,于韶华等.基层医疗机构输血科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9):3004-3006.

[2] 晁艳艳.加强医院血库规范化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154-156.

[3] 孙然,黄薇薇,王春海等.医院输血科加强输血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3):3-4.

[4] 毕晓琳,李宁,梁晓华等.大连地区临床输血管理工作回顾性调研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8):836-838.

[5] 丁蔚,周群,赵丹等.应用问题追踪法加强输血安全管理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11):84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