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2018-10-29 01:55温桂新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手术治疗进展

温桂新

【摘 要】高位肛周脓肿是肛肠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重症,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而在手术的整个过程中,如何提高一次根治率以及减轻肛门开闭功能损害已成为临床上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近年来相关学者在高位肛周脓肿的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效果,而本文旨在对高位肛周脓肿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其进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位肛周脓肿;手术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297-01

引言

高位肛周脓肿是指病灶部位处于肛提肌之上距离肛缘5-7cm的脓肿,由于其位置在肛管直肠环以上,包括高位肌间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以及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等类型,是肛肠科中的一种急症,同时也是临床上的治疗难点[1]。若是不及时对患者的感染进行控制,有可能会导致败血症以及脓毒血症的发生,使用抗生素治疗并不能控制脓肿和脓液的形成以及脓腔的扩大,治疗效果微乎其微,因此手术成了早期治疗该症的唯一有效方法[2]。而如何提高手术治疗一次治愈率并保护患者肛门开闭功能一直是临床上探索的方向,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善,一次治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本文就高位肛周脓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进展做一些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一、内口处理

手术中利用视诊、探针探查、MRI检查以及美兰染色等方式准确寻找内口后再进行切开,若手术切口延长0.3cm或同时对内口两侧黏膜进行结扎能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2]。有学者认为,彻底清除引发感染的肛腺内口能有效防止肛瘘的形成并确保肛周脓肿一次性治愈。所有手术均要在腰俞麻醉下进行,患者取侧卧位或截石位,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此外,术后换药质量同样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需要对脓腔进行清洗,在脓腔基底放置引流条并确保引流条的通畅。

二、高位脓腔处理

(1)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 该术是传统的高位肛周脓肿处理方法。手术方法:将内口至低位脓腔打开,在探针后端系上丝线,而丝线另一端则系橡皮筋,将探针从切口探入并从内口穿出,将橡皮筋置于脓肿顶部与肛管直肠环间的腔道中,利用橡皮筋勒住直肠环肌,但要注意松紧度适宜,最后使用丝线将橡皮筋固定。通过慢性切割方式将肛管直肠环边切开边修复,从而确保肛门开闭功能不受损伤[3]。该术具有较高的一次治愈率,但会给患者带来较为剧烈的疼痛,并且术后的紧线也会增加病人痛苦,术后瘢痕较为明显,部分患者肛门开功能受到影响。因此不建议使用该术式。

(2)低位切开高位定向挂线术 该术式是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而来,其手术方法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基本相同,改良之处在于在进行紧线时将韧质皮垫置入挂入肌肉下方从而起到改变紧线后被切割组织的受力方向,实现基底部优先切割、定向切割的目的。该术在临床上虽取得了较好的初步效果,但其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3)高位虚挂线术 手术方法:在内口对应的肛缘向外做一条长约3-4cm的放射状切口,具体长度根据患者脓腔实际大小决定。随后切开皮下组织以及部分内外括约肌间隙,以这条切口作为引流切口。使用中弯血管钳探入到脓腔底部并穿过肠壁至肠腔,使用双股橡皮筋进行虚挂线,术后不给于紧线。需要注意的是应将内口腐坏组织完全清除以确保引流口的通畅。该术式去除了实挂橡皮筋所需的反复紧线操作,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痛苦并保护了肛门肌肉,但其治疗过程较为漫长,有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因此该术式只适合用于没有地位脓腔的肛周脓肿[4]。

(4)改良式挂线术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改良后的挂线术也随之诞生,如保留皮鞘根治术、窗式引流挂线术等,均具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切开引流术

(1)低位切开高位引流术 该术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手术方法:将内口彻底清除后,将内口以下脓腔全部切开,而内口以上脓腔则旷置,将引流管放置于高位脓腔内引流并进行固定,保留肛管直肠环。该术术后瘢痕形成较少,无肛瘘等后遗以及脓肿复发,并且手术疼痛感较轻,相比挂线术而言疗程更短,治愈率更高。

(2)分次手术 分次手术就是不对感染的肛窦以及内口进行处理,待后遗肛瘘再进行二次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切开低位脓腔,使用止血钳将组织钝性分离制肛门后间隙,在脓腔内放置胶管或凡士林纱条进行引流。有学者认为对于内口不明确的肛周脓肿患者而言,分次手术是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内口不明确时不能盲目地寻找内口或是认为制造内口,而应先做切口进行排脓,待形成肛瘘后再行手术治疗[5]。此外对于伴有严重糖尿病的患者以及体质较弱的;老人或婴幼儿患者也应使用分次手术进行治疗。但若是能明确内口,则应避免使用该术式,以避免浪费患者时间以及减轻其二次手术的经济负担。

(3)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负压球引流 负压球是由带多方位侧孔的引流管以及负压球两部分组成,负压球容量一般为200ml,负压范围在30-40kPa。方法:在对内口及周围炎性组织进行清理后,缝合内口,切开低位脓腔并将腐坏组织清除,将带有侧孔的引流管经切口置入到脓腔顶端并给予固定,最后接负压引流球并确保引流球处于负压状态。使用负压球引流能确保脓腔内分泌物及时排除从而保持切口清洁,并且切口较小,术后愈合快,很好的解决了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不能保护肛门开闭功能的问题。但术后需要注意预防切口的感染。

四、生物蛋白胶二期封堵术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临床上又被称为纤维蛋白封闭剂,是一种从血液中提取有关成分并模拟人体凝血机制最后阶段而形成的乳白色凝胶物。改材料主要用于解决术中手术视野渗血问题以及局部止血,能对缺损组织进行封闭从而促进创面愈合[6]。方法:首先将低位脓腔切开,对内口进行处理,高位脓腔引流,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待创口分泌物少、肉芽新鲜时行生物蛋白胶二期封堵术。使用生理盐水纱布或棉球进行脓腔清洗,从高位脓腔顶部将10ml纤维蛋白封闭剂注入创面,填塞并封堵脓腔,同时外敷生理盐水纱布。该术式操作简便,疗程较短,患者痛苦较轻,不仅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

五、结束语

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主要手段,并且手术方式较多,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挂线术进行治疗,该术是在传统的一次切开术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前提下提出的。但临床经验表明,挂线术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较为剧烈的疼痛感,并且疗程较为漫长,创口愈合后瘢痕加重,容易造成肛门潮湿、肛门闭锁不严等后遗症。而众多改良术以及引流术虽能减短疗程,减轻术中痛苦,减轻对肛门的损伤从而保护肛门开闭功能,但其在临床上的治愈率以及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在高位肛周脓肿的治疗方面有待研究出一张损伤小、治愈率高、疗程短、符合现代微创趋势的优良术式。

参考文献

[1] 张君锋, 王振彪, 焦霞,等.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 2016, 22(3):497-500.

[2] 陳若愚, 庄华章, 李家冰,等.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7, 20(6):471-473.

[3] 伍炎俊, 莫健文, 陈少娴.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20):85-86.

[4] 黄续, 马慧萍.低位切开虚挂线加腔内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20):90-91.

[5] 张仁豹.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8):918-920.

[6] 王志新.综述浅挂线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53):10472-10473.

猜你喜欢
手术治疗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仿生学应用进展与展望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效果观察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耳鸣的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