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法学会应如何发挥独特作用?
——第十三届中国法学家论坛综述

2018-10-30 02:38张志然
民主与法制 2018年40期
关键词:中国法学会法学会新理念

本社记者 张志然

9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本次论坛中,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出席并讲话,中央政法委秘书长、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一新出席并讲话。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作总结讲话。

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中国法学会副会长鲍绍坤、张鸣起、张文显、王其江、张苏军、徐显明、郎胜、江必新、孙谦、朱孝清、任海泉、李林、王利明、黄进出席论坛,主持有关环节或作主旨演讲。朱景文、李德顺、何勤华、顾培东、周叶中、林嘉、周汉华、陈云良等法学家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专题演讲。中央有关部门代表,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各所属研究会、各法治研究基地、省级地方法学会负责人,论坛征文获奖者和优秀组织单位代表以及中国法学会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参加论坛。

那么,本次论坛有什么样的内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又有什么新的东西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思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王乐泉:法学家一定要讲政治、要时时关心政治

王乐泉在讲话中表示,法学家一定要讲政治、要时时关心政治。法学是治国理政的学问,政治性很强,法学家的工作也是十足的政治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下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要坚持讲法治与讲政治的统一,讲政治才能有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讲法治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得以实施。

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就是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把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我们工作和研究之中。法学会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牢牢把握政治性这一灵魂,是党对法学会组织第一位的要求;做好对法学界法律界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是通贯法学会全部工作的“一条红线”。法学会系统的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教学和法治实践的全过程,并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旗帜鲜明、亮明态度,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不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置身事外,要保持清醒和定力,要有同错误思潮作斗争的勇气,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

>>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给论文获奖者颁奖

王乐泉还指出,法学研究要强化实践意识和问题导向,积极主动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要敏锐捕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法学理论研究的需求,认真思考、谋划、梳理本学科本领域的法治建设任务,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总结新经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服务好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在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举荐人才、造就人才,培养更多熟悉和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

陈一新:七个关键词解释独特作用

陈一新秘书长指出,前不久,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他具体归纳为“十个坚持”“一个明确”。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法学会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如何充分发挥独特作用?陈一新在讲话中用“定盘星”“领路人”“智囊团”“孵化器”“强阵地”“大平台”“主渠道”七个关键词巧妙地给出了答案。

陈一新秘书长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定星盘”作用,指的是要肩负起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社会主义方向。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法学研究创新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富矿”。充分发挥法学研究创新“领路人”作用,指的是法学会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引领,推动法学理论研究繁荣发展,构建起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坚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感悟实践,鼓励和支持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开展实证调研,研究行动中的法律、实践中的法治,产出更多凝聚群众智慧和实践理性的法学理论成果。要坚持立足已知、研究未知、探索新知,充分调动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加强对法治实践成熟经验的系统总结,对法治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深入研究,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认识,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一新给论文获奖者颁奖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和与会代表亲切交谈 孙守森 摄

法学是治国理政之“显学”,是经世致用之“大道”。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国“智囊团”作用,指的是法学会要发挥联系面广、群英荟萃的优势,加强全面依法治国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提高咨政建言、服务决策的能力水平。发挥高层次法治人才“孵化器”作用,指的是推动建设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强阵地”作用,指的是要推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和全社会法治意识;发挥服务群众“大平台”作用,指的是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多察民情、多解民忧、多护民利,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发挥对外法学法律交流“主渠道”作用,指的是要推动扩大我们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陈冀平:切实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新时代做好法学会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法学会工作,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个坚持”和全面依法治国的七项重点工作,立足法学会自身职能、优势,找准着力点,积极承担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有关任务,切实发挥法学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独特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立足国情和本土资源,构建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理论分析框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要立足专家荟萃、中立性、第三方优势,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发挥智库功能。要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努力在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法律咨询服务和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王乐泉在讲话中表示,中国法学家论坛自2006年开始举办,是中国法学会“三个服务”的重要举措,这些年来,论坛举办不断创新、发展、进步,作用越来越凸显,已经成为引领法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抓手、汇集创新理论成果的重要平台、提出法治对策建议的重要渠道。

这样一场盛会既是对法学会重要的会,更是对法学界重要的会。是能够学到重要思想的会,更是学术交流的会。今年的盛会值得我们的关注和期待,明年的盛会一定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中国法学会法学会新理念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推进法学会研究会建设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综述
新理念下再启航
黑龙江省法学会2015年工作要点
黑龙江省法学会2014年工作总结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在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空间法学会第11届CASC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