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优质护理干预

2018-10-30 11:47杜丽绒李新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消化性消化胃炎

杜丽绒, 李新梅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 肝病一科, 陕西 宝鸡, 721001)

调查[1]指出,受居民饮食习惯变化和生活压力增大的影响,近年来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案已较为成熟,但患者普遍面临因治疗周期长而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的问题[2]。既往研究[3]证实,良好的护理服务可显著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8年3月本院所收治的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9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4年9月—2016年2月)和观察组(2016年3月—2018年3月),2组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符合《实用消化病学》中相关诊断标准。观察组47例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23~54岁,平均(42.9±6.7)岁,平均病程(2.2±0.6)年。对照组47例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25~57岁,平均(43.5±7.4)岁,平均病程(2.4±0.7)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器质性病变者、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实施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常规治疗,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及其他常规抗炎药物,对于幽门螺杆菌检查呈阳性者,予常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消化内科常规护理,包括病情教育、用药指导和日常生活护理等。

1.3.2 观察组: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① 心理干预: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充分交流,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交谈,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各项入院手续,并向其介绍住院环境、责任护士和主治医师等,帮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减轻其进入陌生环境后的防御心理。同时,针对患者的文化水平、性格特点,根据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开导,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使其保持心理情绪稳定,避免对病情造成负面影响。② 健康教育: 对于慢性胃炎合并胃溃疡患者而言,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坚持服药是保证疗效发挥的重要前提。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慢性胃炎、胃溃疡相关疾病常识,并帮助患者解读检查结果,帮助其正确认识自身病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过程中的相关药物种类、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按时、定期服药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此外,可通过发放慢性胃炎、胃溃疡疾病知识宣传手册、画报等方法,向患者普及相关常识,避免其因过度担忧自身病情产生严重焦虑、抑郁情绪。③ 饮食指导: 对患者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进行纠正,指导其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如保证睡眠、劳逸结合,鼓励患者多参加体育活动,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养成良好心态。根据与患者及家属的交谈内容,了解患者日常饮食中的不良因素,指导其调整饮食方案,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增加咀嚼频率,以促进消化; 多进食高维生素、易消化、高营养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刺激胃黏膜功能,引起病情恶化。对于合并恶心、呕吐、急性大出血患者,应指导禁食; 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出血停止12~24 h后可适当进食清淡、温和的流质食物; 对于合并肝硬化者,在出血停止2~3 d后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流质饮食,并对钠盐、蛋白质摄入量进行限制。④ 出院指导: 在患者院内治疗结束后,指导患者及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并检查患者对服药方法的掌握情况。嘱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患者服药情况的监管并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与支持,以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嘱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后按时复查,以便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

1.4 观察指标

① 治疗情况: 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显效(内镜检查未发现活动消化溃疡面,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内镜检查可见消化道溃疡面愈合程度在50%以上,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内镜检查可见消化道溃疡面无明显变化或有扩大趋势,临床症状无好转)。② 护理质量: 采用本院自制消化内科护理服务质量评估量表对2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估,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级。④ 生活质量: 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NHP)在患者出院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睡眠情况、躯体活动、社会活力、身体精力4个维度。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在患者出院时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护理质量

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睡眠情感、躯体活力、社会活力、身体精力4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2组患者NHP量表评估结果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对于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溃疡患者多采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尽管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与改善临床症状,但由于治疗周期较长,其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绪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4-5]。研究[6-7]指出,有效的护理方案对于慢性疾病患者预后的改善至关重要。因此,探讨如何采用有效的护理服务来提高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研究[8-9]证实,心理情绪、饮食生活习惯与慢性胃炎、消化溃疡患者的病情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中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会引起胃肠道应激反应,使患者病情加剧。消化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单一,且实施过程较为机械化,对疾病的针对性不足。与此相比,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更多体现在“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上,还在于其涵盖内容的全面性[16]。程道荷等[7]在研究中指出,消化内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情绪稳定,并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本研究中,观察组从预见性、个体化和整体性3方面出发,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入院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稳定情绪,避免负面情绪对慢性胃炎、消化溃疡病情的不利刺激; 通过饮食指导,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在为疾病康复提供充分营养的同时还避免不健康饮食对胃黏膜功能的刺激,从而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顺利康复[11]; 通过出院指导强化患者的用药观念,提高其对健康饮食、规律生活的重视程度,进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对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溃疡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消化内科护理服务质量,且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对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溃疡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消化性消化胃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