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预见性护理

2018-10-30 11:47万小贤沈恬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颈椎护理人员手术

万小贤, 陈 燕, 沈恬静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由于颈椎部位解剖位置较为特殊,因而颈椎手术风险较大且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病情改善和机体恢复[1]。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有效抑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机体素质和生活品质。本研究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接受颈椎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接受颈椎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为预见护理组,入选对象均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女17例,男23例,年龄47~74岁,平均(56.3±12.4)岁,颈椎骨折7例,颈髓损伤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25例。选择同期接受颈椎手术治疗的患者27例为常规护理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女10例,男17例,年龄24~77岁,平均(54.2±11.6)岁,颈椎骨折3例,颈髓损伤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20例。2组研究对象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术后均采取吸氧、脱水、营养神经以及感染预防等治疗防治措施,常规护理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预见护理组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干预。

1.3 术前护理

1.3.1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并给予其爱护和关心,主动与患者交流,在轻松愉快的交谈氛围中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受教育程度以及生活习惯等,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能够方便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积极向患者与其家属讲解病情以及治疗相关知识,详细介绍手术、治疗、麻醉以及康复训练等各个过程,使其了解采用颈椎手术治疗对于促进病情改善以及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告知患者颈椎手术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防止其治疗积极性受到影响。组织尚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与手术成功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鼓励患者互相分享治疗体会,使患者的手术信心得到增强,减轻和缓解其对手术治疗以及病情本身存在的恐惧感和焦虑感。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巡视力度,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若患者情绪激动可严格遵照医嘱应用适量镇静剂以优化患者睡眠质量[3]。

1.3.2 呼吸功能训练: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以使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抑制,还可使患者的肺活量得到增强并显著改善其肺部功能。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通过口呼气、鼻吸气,呼气时嘴唇保持吹笛形状并缓慢呼出气体,然后做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指导患者进行咳痰、咳嗽训练,取其坐位,身体适度前倾,双脚着地,双手环抱,行缓慢腹式深呼吸,深吸气后缩唇,然后将气体缓慢呼出,深吸一口气后持续屏气3~5 s, 前倾身体,于深吸气末时在胸腔行有力而短促的爆发性咳嗽以咳出痰液。遵医嘱给予患者雾化吸入二次糜蛋白酶等药物,确保呼吸畅通以有效咳出痰液[4]。

1.3.3 食管、气管推移训练: 手术进行前1周指导患者进行食管、气管推移训练,取患者仰卧位,将一软枕垫于患者双侧肩下,告知患者尽量将头部后伸。护理人员将一手第2指、第3指以及第4指插入切口一侧血管神经鞘以及内脏鞘间隙部位,将气管牵拉、推移至非手术部位,确保食管以及气管移过正中部线,初始训练时间5~10 min, 然后将训练时间逐渐延长至20~30 min, 操作需保持轻柔,用力不可过大,防止损伤颈部皮肤或者引发喉头水肿[5]。

1.3.4 疼痛护理: 手术治疗前由于伴有颈部骨折、神经根水肿等病症,容易引发强烈的疼痛感,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讲解疼痛引发原因并告知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疼痛感可得到减轻,增强患者的治疗勇气和康复信心。告知患者术后麻醉效果消退后会产生疼痛感,使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影响其顺利康复。在病房内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以及准备书籍等形式,使患者的注意力获得转移从而减轻其疼痛感。应用营养神经根药物以及激素等可使神经根水肿症状得到缓解。若疼痛感强烈,可遵医嘱给予患者适量镇痛药物[6]。

1.3.5 体位训练指导: 取患者仰卧位,在患者肩胛部位垫一软枕并指导患者稍向后仰伸颈部,每次持续训练1~2 h。手术进行前告知患者进食易消化的清淡饮食,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大小便以及进食等,防止由于术后体位变化而导致进食困难、排尿困难以及突发呛咳等[7]。

1.4 术后护理

1.4.1 心理护理: 术后待患者意识得到恢复后将手术成功消息告知患者与其家属,同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告知患者各类注意事项,防止其不当行为阻碍康复进程顺利进行。

1.4.2 观察生命体征: 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以及心电监护,观察其呼吸深浅度、频率以及节律等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同时观察患者切口渗血情况、呛咳、声音变化以及颈部是否存在疼痛或者肿胀等不适感。若患者出肌力减退或者四肢麻木等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向临床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8]。

1.4.3 切口护理: 观察切口引流量、引流液性状以及颜色等,同时观察手术切口部位是否存在渗液、渗血现象,若患者出血量过大或者存在积血无法有效排除等现象,容易引发呼吸困难。观察患者颈部切口是否存在肿胀现象,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或者发绀等反应需要立即向临床医生报告。若患者呼吸症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或者血肿未得到完全清除则需要立即协助麻醉师或者临床医生对其采取气管切开治疗术,术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率[9]。

1.4.4 颈部护理: 将患者送回病房后,协助患者将下肢、躯体以及头颈部托起,确保身体各部位处于同一直线上,保持颈部正中卧位,对颈部进行制动,配带松紧度适宜、型号合适的颈托以使颈椎稳定性得到保持。定时协助患者进行体位变换,同时对下颌骨、枕部以及耳廓等部位皮肤采取保护措施。

1.4.5 饮食指导: 由于患者气管受插管麻醉刺激且手术伤口与食管距离较近,术后进食时容易产生疼痛感,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向患者解释清楚,防止患者对手术效果产生疑问,首先进食温流质食物,然后逐步过渡至半流质食物,避免由于呛咳导致患者颈部血管压力增加[10]。

1.4.6 并发症预防、护理: 术后遵医嘱给予患者应用地塞米松、鼻导管吸氧等雾化吸入治疗以稀释痰液并加快痰液咳出。确保患者皮肤干燥性,每日用温水进行全身擦洗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指导患者进行坐起活动以及临床活动等以有效抑制压疮发生率。术后若引流液出现青亮色或者淡红色,则发生脑脊液漏的风险较高,应该立即告知临床医生,指导患者侧俯位与仰卧位交替,调节负压引流器为无负压状态,同时严格遵医嘱适当加大抗生素应用剂量以防止发生蛛网膜下腔感染。进行尿管留置等操作时必须确保无菌操作,患者膀胱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后即将可尿管拔除。告知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量应该保持2 500~3 000 mL, 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活动、直腿抬高、臀肌收缩、踝关节旋转等活动,待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后及早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类抗凝剂,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采取应激性溃疡、便秘、失用性肌萎缩、高热以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告知患者保持侧卧姿势,护理人员一手掌侧保持杯状,应用手腕部力量自患者肺底部由里而外,由上而下对其胸壁进行叩拍,需避开脊柱骨突、心脏以及乳房等部位,每次持续叩击5~10 min, 以餐前半小时或者餐后2 h叩击为宜,可显著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向自主呼吸患者讲解咳嗽的意义,指导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将双手置于腹部两侧部位,深吸气后缓慢呼出气体并在约呼出2/3气体时咳嗽,多次重复上述动作。若患者咳嗽无力,在其呼气时护理人员可对其腹部加强膈肌进行压迫以获得反弹力量。鼓励患者在精神状态较好、体力较为充沛或者接受雾化吸入治疗后有效咳嗽。同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高热现象需要立即进行物理降温,若降温效果不佳则严格按医嘱应用退烧药物。指导患者顺时针进行腹部按摩同时配合床上运动可促进排便,有效抑制便秘[11]。

1.4.7 康复训练: 待患者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初期训练强度不可过大,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身体复原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并延长训练时间。首先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确保患者意识完全恢复后再行锻炼。指导患者进行爬墙、握拳、伸指以及双足踝泵运动,每次训练时间为20 s, 每天练习4次。若患者复原较佳,则可于术后3~7周下床活动,必须应用颈托保护,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先缓慢自床上坐起并适当搀扶其下床以防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跌倒现象。

1.5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后2组研究对象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并统计总发生率,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与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级。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术后并发症

预见护理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6例(15.00%), 常规护理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12例(44.44%), 预见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与常规护理组比较, *P<0.05。

2.2 护理满意度

预见护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24例,比较满意15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7.50%, 常规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12例,比较满意9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为77.78%, 预见护理组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上作为具有较高难度及复杂度的手术治疗方式,颈椎手术治疗风险较高,一旦失败容易引发不可逆损伤,临床病死率较高。因此,患者通常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手术的成功既取决于主刀医生的操作熟练程度与临床经验,同时也受患者围术期配合度、自身机体状况以及各种护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调动患者的治疗配合度,确保各项治疗措施有序执行,及早采取有效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使对患者造成的身心损害降至最低,加快术后康复速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接受颈椎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预见性护理可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抑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加快患者康复,提升生活品质。

猜你喜欢
颈椎护理人员手术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手术之后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