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2018-10-30 10:17史孟珂白雨鑫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

史孟珂 白雨鑫

【摘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拒绝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拒绝的出现使人们感到尴尬,但又不可避免。人与人采用的拒绝方式不同,策略不同是否跟男女的性别有关,本文对此做出了以下研究。首先,本文将对拒绝言语行为和性别差异做出简短的介绍和具体的分类。其次本调查将采取调查问卷的调查方法去收集调查研究所需数据,最后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希望人们在交际中能够更恰当、得体的使用拒绝策略,更顺畅的表达自己的拒绝意图。

【关键词】拒绝;性别差异;拒绝策略

【作者简介】史孟珂,白雨鑫,华北理工大学。

引言

言语行为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Austin提出的。这一理论提出后,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了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包含很多的分类,拒绝言语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之一。语言是人用来交流的工具。当面对别人的请求时,人们往往不会盲目地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做答,甚至不可避免的采用“拒绝”的方式。然而,拒绝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如果不能妥当的拒绝对方,就有可能破坏双方的友好关系,产生误解。反之,如果“拒绝”使用得当,就可以减少误解,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近年来,学者们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同时,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对它的研究日益深入。早期的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本身的传统的修辞学和言语交际的领域,然而语言的发展与社会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言语行为割裂开来,只单独研究语言本身,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社会因素来研究它。

另外,三次女权运动以来,性别差异也成为了语言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国内外不乏有语言学家从性别的角度来对言语行为进行研究。最早,莱考夫(1973)在她的论文《语言与女性的位置》一文中,提出“女性语体”的说法。因此,本文从以往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入手,对中国大学生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随后,莱考夫指出语言的使用和男女的性别地位都有关,女性较之男性使用语言会更委婉,含糊,或者说男性更喜欢在言语行为中占主导地位。国内也有许多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的研究,例如:马月兰(2000)对中美拒绝语的对比研究;唐玲(2004)对间接的拒绝策略的研究;施栋琴(2007)年对语言与性别差异进行了综述等等。在诸多研究中,国外学者主要把视角投放在拒绝言语行为跨文化对比上,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拒绝行为的对比分析语言与性别。而国内学者的语料也多采用国外的语料,对母语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因此,本文基于东方文化的背景下,采集了中文的语料来对拒绝言语行为与性别进行了研究。

一、理论依据

根据Beebe等人的调查问卷,本文着力分析中国大学生男女在对说话人的邀请、帮助、建议等情境下做出拒绝的言语行为。主要采用的理论有: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面子理论和性别差异理论,详细的理论内容如下:

第一,言语行为理论。首先,Austin在1955年就提出了言语行为的三分说,即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言语行为;言外行为,言内行为,以及言后行为。在Austin的言外行为理论上,语言学家Searle(1975)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而间接言语行为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用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意”。

第二,礼貌原则。最早格莱斯(1975),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分别为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此后的语言学家又从不同角度对会话原则做了补充和划分。但是在实际会话中,人们往往出现违反合作原则现象,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语言学家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以此解释实际会话中不合理的现象。礼貌原则就是指在言语交际中,把不礼貌的行为或者语言降到最低限度,尽量减少对他人的反驳、贬低或拒绝,对于表达对他人观点的不一致和感情对立的话语尽量克制或者委婉的表达,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顾曰国也同时指出Leech的礼貌原则中,两个关键的概念就是“最大化”和“最小化”,即为了完成交际会话,遵守会话准则时需要我们使他人受损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损最大,使自身受惠最小。

第三,面子理论。“面子”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中国的人类学家胡先缙给介绍到西方的。Brown和Levinson(1978)和提出了“面子保全论”,他们认为会话参与者具有两种面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因此,绝大多数言语行为都是威胁面子的行为。然而顾曰国在其《现代汉语中的礼貌现象》一文中结合汉语自身的特点,认为在汉语观念里“消极面子”并不等同于Brown 和Levinson对面子的定义。

第四,性别差异理论。关于语言性别差异理论,国外语言学家主要认同的四种论断:缺陷论,主导论,文化差异论和社会建构论。缺陷论是指女性和男性相比较,她们的话语有弱点,莱考夫认为这是性别角色不同而造成的后果。主导论认为女子处于一种无权的社会地位,因此在语言交际中她们也总是被动的,总是受到他人的主导。文化差异论是从文化的角度来探索女性和男性在交际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而社会建构论是指女性在社会活动中不断的成长才发展成现在的女性的语言,该理论认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密切。

二、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数据,调查对象是中国的大学生,学生均为华北理工大学大二的学生,共40人,男20,女20。問卷基于请求,邀请和帮助三个情景下,在不同的社会距离中,来研究中国男女大学生在拒绝言语行为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男女是否会使用不同的拒绝策略,然后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具体分析。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如下:

三、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

拒绝言语行为是日常交际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对于他人提出的请求、邀请和建议,我们不可能全部答应,如何礼貌的拒绝他人,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收集到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得出,在拒绝言语行为中,男女是有一些差异存在的。

首先,在称呼语的使用上,女性比男性使用更多的称呼语,并且女性使用的称呼语比较亲昵,例如问卷中,女生会使用“亲爱的”或者“亲”来称呼对方,而男性在称呼语的使用上则比较随意和主动,举例子像“喂”“嘿”等等。其次,在语气词的使用上,女性比男性较多的使用语气词,“呢”“吧”“吗”“啊”,这些语气词女性常常在拒绝时使用。例如在拒绝问路的时候,女性会说:“你问问别人好吗?”“我不知道啊”等等。同时,在辅助言语行为的过程中,女性的拒绝多委婉,间接的拒绝策略或者采用延迟的拒绝理由,假装想答应对方的请求,但实在无能为力。这样的拒绝策略会减少被拒绝人面子的损害,使双方关系更加的融洽。另外,在表层话语序列的长度上,女性明显比男性的话语序列更长,女性在表达拒绝时为了更礼貌并减少对于对方面子的威胁,会用更多的话语去解释说明理由,而男性的话语语序则更简洁。

总之,男女在拒绝他人的时候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女性会更考虑对方的感受,更多的采取一系列的拒绝策略去减少拒绝带来的负面的影响,男性则相对来说更简洁明了。对于男女性别差异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性別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减少交际摩擦,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Austin,J.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2nd Ed.)[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Beebe,L.&,T.Development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by Japanese learners of English.JALT Journal 8(2),1987.

[3]Blum-Kulka,S.and House,J.and Kasper,G,eds.Cross-Cultural Pragmatics:Requests and Apologies.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Norwood:New Jersey,1989.

[4]Brown P,Levinson S C.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J].1987.

[5]Goffman E.On Face-Work[J].Psychiatry Interpersonal&Biological; Processes,1967:213-231.

[6]Gu Y.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14(2):237-257.

[7]Lakoff,Robin.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Language in Society,1973(2):45-79.

[8]Levinson,S.Pragma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9]Searle,J.Indirect Speech Acts.In P.Cole&J.Morgan;,eds.:Syntax and Semantics,Vol.3:Speech Acts.New York,NY:Academic Press,1975: 59-82.

[10]马月兰.从语篇表层谈中、美拒绝策略[J].外语研究,1999(4): 74-77.

[11]马月兰.中美拒绝语策略共性比较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2):45-48.

[12]唐玲.汉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表层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 2004(10):117-119.

[13]王爱华.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3):178-185.

[14]施栋琴.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7(5):38-42.

[15]颜晓春.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
提高相对贫困识别质量:性别差异视角下多维动态测度及分解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性别差异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性别差异及解决策略
交际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家庭背景与教育获得的性别不平等
大学生“三生教育”的性别差异分析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