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舍小说作品《猫城记》《二马》《骆驼祥子》中的隐含作者的干预性评论

2018-10-30 08:14张建华
速读·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老舍

张建华

摘 要: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含蓄价值观的体现。虽然在正常情况下,喜欢在作品中公开讲道的作者并不受欢迎,但老舍认为作者的意图在文中是正常的。文章以《猫城记》《二马》和《骆驼祥子》为例,探讨关于隐含作者的干预性评论。

关键词:老舍;隐含作者;干预性评论

尽管再傲娇的作者,也会有自己的死忠粉丝,但是总的来说,喜欢在作品中公开说教的作家,通常都是不受欢迎的。这种介入主义的评论严重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和谐。要知道,文学价值的最高表现,不是它给我们提供的知识—这些都是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目的—文学价值的最高表现,是作者如何向我们提出这些观念。

当我们阅读一部小说的文本时,它可能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故事,但在作家的笔下,他会使用各种叙述策略,使我们的阅读成为一种愉悦和兴奋的过程。因此,任何含蓄的作者都会用各种方法把读者拉进他肯定的道路上。

但是有时候,隐含作者往往不能在幕后等待,或者他所设置的东西并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效果。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会削弱文本的审美效果。失败的作品往往是同一种作品,在这种作品中,隐含作者迫使读者遵守规范,而后者并不是有意为之。

但是,老舍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老舍的小说中,也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作家虽然动用了各种叙事技巧以达到自己在现实上和情感上的目的,但是在幕后掌控一切的他仍然无法一直保持缄默,会不时地跳出来,急于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表达出来。

当然,“作家”的责任是控制和设计文本,以表达他想向读者表达的感情和意图。然而,这里的“表达”并不是一个直接的评论或论证。文学就是文学。它不在于作者告诉我们什么,而在于作者如何告诉我们。文学创作并不是一个直截了当的说教,而是用一种隐晦的方式表達出来,让我们的读者可以用他们的感悟和理解来探索作家创作的初衷。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想法来理解作品的本质。处于创作状态的作家,在叙事科学中被称为“隐藏的作者”,在疯狂的创作状态下一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觉,像一道影子,游弋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一、关于老舍其人及本文架构

老舍是一位对社会和生活的态度,进行讽刺的讽刺小说家。但在他的作品里,却并不会让人觉得他充满尖锐。相反,读老舍的作品,会让读者觉得他是个可爱的老人。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他那承袭自北方人的秉性。

鲁迅评论老舍“是个老滑头”,确实,读老舍的作品有时会感到软塌,绕圈子很长时间都是不相关的。但实际上,老舍的幽默具有永恒的魅力和价值。他决不是那种玩游戏、卖弄笑话的作家。他真的很有思想,很有才华,而且在写作方面也很熟练——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真正的语言大师。例如,老舍经常在文本结构中,使用巧妙的设置来秘密表达他的道德意图。

在西方叙事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老舍的小说,可以得到老舍小说的叙事特征;探讨关于老舍作品的隐蔽性伦理意图和隐蔽性伦理倾向,可以对文本的内在世界进行探索和挖掘,其中包括结构性讽刺、比较性讽刺和非常规性讽刺。

这种分析,通常都是集中在两种类型的叙述者:有选择性的全知叙述者和第一人称作为故事叙述者的主角。在这里,主要研究老舍小说中的符号叙事手法,包括对象隐喻和环境隐喻。符号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本中叙事症状的产生,增加了文本解释的空间,丰富了文本的含义,以及重点谈论隐含作者的干预性评论。

二、关于老舍作品《猫城记》《二马》和《骆驼祥子》

在《猫城记》中,老舍讲述了一个类似寓言的科幻故事。主角“我“因意外坠毁而降落在火星上,我目睹了“猫国”发生的种种事情,知道其中有无知、落后,也有邪恶的一面。

作者在其中运用了大量的符号手法,其类比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不时的,老舍总想跳出来发表评论,以表明他的态度,表达他心中想表达的小说文本的主题。作者的这种介入性的评论会影响读者在阅读中的审美乐趣,有时甚至会与叙述者的声音产生冲突和冲突,形成多重的对话。

在《二马》中,老舍架构的字里行间,叙述者和隐式作者之间的意图几乎没有区别。也就是说,在《二马》中,主角不再是主角,而是成了老舍的“代言人”——字面意义上的——作为隐含作者的代言人,即使叙述者如此负责,隐含作者仍然要跳出来表达自己的倾向。同时,它也为理解和判断作者在文章中所作的主题评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骆驼祥子》中,老舍提出的是一个本质上的矛盾。如果祥子的意志力再强一点,即使面对同样的社会环境,他也不会走到悲惨结局的尽头;但另一方面,被暗示的作者所表达的态度却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描述祥子的内心状态时,隐含的作者仍然要插入自己的评论,形成一个跨界的叙述。隐含作者反复跳出来强调自己的观点,表现出对祥子悲惨命运起源的主观信念。

在《骆驼祥子》中,隐含作者经常跳出来进行抽象的演讲,但不幸的是他后来并没有对此作深入的评论,也没有说出这种在文本中出现的主观说教的利弊。这样,其实,在《骆驼祥子》中,叙述者的叙述声音不强,因为叙述者在描写祥子的内心时,除了正常的客观描写外,叙述者的叙述声音并不明显,因为我们基本上看不出叙述者自己的态度倾向。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说法。同时,我们也可以把文本中角色的内部显示的很大一部分看作是角色的自白。

三、结论

隐含作者,这个控制整个文字操作的“神”,是不愿意做幕后的操控者。他也渴望来到前台,迅速说出他的价值观和想法,压倒叙述者和人物。当然,这种话语有时与叙述者或角色的声音不一致。

否定真实作者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是“隐含作者”理论中常见的误解。“隐含作者”与真正的作者关系密切。隐式作者的艺术人格始终是作者真实人格的投射。它反映了真实人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某些方面或互补性。它是对真实人格的评价和理想化,所以对于这个内部矛盾的文本,往往是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阅读结果。

参考文献

[1]田璐.“隐含作者”再思考[J].职大学报,2018(01):37-41.

[2]凤媛.身份焦虑与老舍早期小说的宗教反思[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09):135-143.

猜你喜欢
老舍
北平的秋
跟随老舍寻“京味儿”
印象·老舍纪念馆
济南的冬天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对话”小伙伴老舍
丹柿小院忆老舍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在济南,重寻老舍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