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挠 丰碑永存

2018-10-31 21:02贺秋生龙衍庆
老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指战员新疆家乡

贺秋生 龙衍庆

1913年5月19日,王恩茂出生于永新县禾川镇北门赤石村一户贫苦农民家中。这天,天气晴朗,春风拂绿,父亲王美南给他取乳名春伏,寓意“春伏、春伏,不能总是埋伏着,还要伸出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王美南、谢凤娥夫妇共生育5个孩子,王恩茂排行老三。1928年5月上旬,年仅15岁的王恩茂毅然怀揣着《向导》周报和《先驱》杂志,独自从永新县出发,经过三天三夜,到达井冈山上,并幸运地找到了萧克的部队,当上了小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身经百战,征战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屡建奇功,扬名在祖国的天山边陲,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事业,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担任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漫漫长征路

1935年11月19日,红六军团在湖南省桑植县瑞塔铺的枫树塔举行誓师大会,并下达突围命令。当天晚上,王恩茂随军团主力从瑞塔铺出发,和红二军团一起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北渡波涛汹涌的金沙江后,红二、六军团摆脱了国民党军的疯狂追击。当时,如何翻越一望无垠的玉龙雪山和康藏高原成了部队面临的一个难关。为便于沿途筹集给养,军委分会决定红二、六军团分左右两个纵队北上。1936年5月5日,时任中共川滇黔省委秘书长的王恩茂随右路纵队的红六军团由大南坝一带进驻中甸县城,休整后,经定乡、稻城、理化、瞻化向甘孜前进。

从中甸的四列到稻城的藏坝是雪山区,王恩茂和大部分指战员都是从南方到达雪山区的,穿的都是单衣,不适应高山高寒地区的气候,更没有翻越雪山的经验。雪山寒冷、空气稀薄、缺氧,有的指战员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御寒的辣椒、生姜、烧酒等根本无法找到,王恩茂忍受了巨大的生存考验,翻越了雪山区。6月3日,王恩茂与全体指战员通过草地,那里人迹罕至,渺无边际,红军没有粮食吃,就吃野菜度日,凭着毅力终于到达包座——草地中心的第二个阿坝。包座出现了喇嘛寺庙、房屋和田垄,大片的青稞都已经成熟。王恩茂和指战员们找到一个仓库,收集了一些粮食,挽救了一些因饥饿濒临死亡的指战员,但还是没有完全解决粮食问题。7月2日,经过9个月的艰苦转战,红二、六军团穿越五个省,胜利到达甘孜地区,在普玉隆实现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合。7月5日,红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王恩茂随红二方面军继续北上,进入藏族地区后,由于大多数地方没有房子,部队只能露宿,也很难找到粮食,只能找野菜、野草充饥。当时正值多雨季节,草深地湿,粮食和御寒防雨的衣物奇缺。从甘孜出发时,每人只携带了8天的粮食,但由于沿途得不到粮食补充,每人每天只有三四两粮食,王恩茂和指战员们的体力消耗很大,行动缓慢。没有粮食吃,凡是牛皮、羊皮制作的东西,甚至连扎的皮带,干部带的皮包,以及喇嘛寺里的破鼓皮,都成了王恩茂和指战员们的食物。由于衣服单薄,寒冷刺骨,因饥饿、寒冷而死亡的干部战士不断增加,部队减员很大。9月11日,红二方面军向陕甘交界出发,先后攻克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威逼天水,与红一、四方面军形成互相策应的有利局面。在甘谷礼辛镇,国民党军的飞机轮番轰炸,王恩茂的马和马夫被炸死,红六军团政委王震随即调了一匹骡子和一个马夫给他,才使王恩茂顺利走完长征最后一段征程。10月4日,王恩茂随红二方面军从天水以西向北转移。在整个撤退中,红军都遭到国民党军的频繁堵截和骑兵、飞机的袭扰。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王恩茂与指战员们一道奋勇苦战,夺路前进,渡过渭水,越过西兰公路,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行军作战,于10月23日在甘肃省会宁县兴隆镇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悠悠天山情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后,解放軍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率领第六军10余万人受命进军北疆,第二军由政委王恩茂和军长郭鹏率领5万余人进入南疆。在鄯善,国民党残匪在解放军入城前,大肆烧杀抢掠。当王恩茂率大军进驻该地时,欢迎的人群突然一阵骚动,一群老百姓手举状纸,跪在地上,将王恩茂围个水泄不通,大声呼喊要求惩办烧杀抢掠的肇事者。当时,路上尘土飞扬,几步外就难以分清人影。战士们都为王恩茂的安全担忧,他们一边用半生不熟的维吾尔语喊“跪西,跪西(意为‘走开)”,一边奋力冲开围住王恩茂的人群。王恩茂示意战士们不要激动,说:“你们不要管我,先赶紧组织人员将火扑灭,将肇事者抓获,将他们抢走的东西还给老百姓。”当部队离开鄯善时,老百姓争相挽留,依依不舍。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当时中苏友好的大局和特定的历史原因,新疆许多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使用的是苏联版教科书。少数民族学生看不到本民族文字的书报,又不懂汉语,只好看苏联提供的书报。这种国家观念紊乱的状况在伊犁、塔城一带更为严重。时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的王恩茂认为不能任其发展下去。于是,他迅速请示中央编印少数民族语言课本,出版少数民族文字书报,在新疆努力推行“五个一”教育:宣传一个党——中国共产党、一个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条道路——社会主义道路、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个领袖——毛泽东。有人质疑,这样做是否有些过分?王恩茂说:“我们在自己的国土,宣传自己的政党,升起自己的国旗,热爱自己的领袖,有何不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广大少数民族群众都自觉接受了“五个一”教育。考虑到当地的特殊性,王恩茂还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亲自制订了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贫穷、落后、封建的旧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长期屯垦戍边,王恩茂报请中央批准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至1965年,兵团在全疆拥有169个农牧团场,4700个生产连队,工农业总产值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三分之一。

1966年9月,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贴出了“火烧区党委,炮打王恩茂”大字报,形势急转直下。面对这股恶流,王恩茂坚信党中央。造反派要他揭发贺龙、王震的罪行,他不但只字不提,而且在向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报告中,再次肯定“贺龙、王震是好同志”,因而受到打击和迫害,被下放到安徽芜湖任地委副书记。后来,王恩茂向毛泽东写信要求回部队工作。1974年,王恩茂担任南京军区副政委,1977年调任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等职。

1981年,新疆出现混乱局势,不少干部向党中央写信,要求中央调王恩茂回新疆工作。10月,中共中央决定调王恩茂重返新疆。王恩茂以党的工作、新疆的大局为重,无条件地服从党中央的决定。临行前,邓小平和王震亲自找王恩茂谈话,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新疆是个地广人稀、多民族的地区,是祖国的西部边陲,那里有许多工作需要你去做,有许多复杂的民族问题需要你去解决。新疆的丰富矿产资源需要你去组织力量开发,经济需要你去领导振兴。”进疆后,王恩茂把全部精力放在做团结少数民族工作与发展新疆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他倡導“四个人人”,即人人要讲民族团结、人人要做民族团结工作、人人要维护民族团结、人人要做民族团结的模范;“五个互相”,即互相谅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团结、互相信任;以及“一个规定”,即规定每年5月为新疆宣传和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搞好改革、加强团结、发展经济的宣传月。1982年,王恩茂亲自主持召开了全疆民族团结模范表彰大会,大力表彰好人好事。在大会上,王恩茂提出开展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县”“民族团结模范个人”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全疆“民族团结模范县”达半数以上,新疆民族关系大大改善,民族和睦、团结气氛空前高涨。

拳拳赤子心

王恩茂生于永新、长于永新,永新的山山水水,记载着他儿时的点点滴滴。虽然少小离家,但他内心深处那份家乡情结却异常深厚,日久弥深。无论在新疆还是在北京,他的心未曾一刻远离家乡,时刻关心家乡人民的生活冷暖,时刻支持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只要家乡人民找到他,无论工作多么繁忙,王恩茂总会抽出时间热情接待,总会千方百计解决家乡的困难。20世纪50年代中期,王恩茂赠送家乡100头新疆细毛良种羊,帮助建立井冈山羊场,进行综合种养开发,提高了食品供应量,加快了家乡人民致富步伐。1986年,永新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旱,全县40余万亩稻田干枯开裂,旱情十分严重。王恩茂得知后,心急如焚,硬是从新疆的“牙缝”里挤出2000吨汽油、柴油,并亲自联系好专列及时送到永新,帮助家乡人民战胜了天灾。1990年,王恩茂积极与建设部联系,帮助解决禾河护堤立项和工程建设资金,使永新县城免遭了每年的洪涝灾害。为改变永新落后的通信状况,1993年,王恩茂帮助家乡争取了邮电部180万元项目资金,建设了永新县邮电大楼。

王恩茂曾三次回家乡,每次回到家乡,总会邀请儿时伙伴共聚一堂,谈笑风生。1991年8月,王恩茂第一次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在乡亲们的簇拥下,他沿着一条坑坑洼洼的泥泞小道边走边看。当看到一些住房依然残旧不堪时,他禁不住感叹起来,刚坐下来,便要求召集家乡的党员开会。他语重心长地说:“再也不能这么穷了!这要靠你们党员发挥带头作用,一不能只等国家拨款,二不能坐等别人扶助,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接着,他走出去向等候在外面的乡亲讲述自己在延安、新疆开荒种粮食、种棉花的故事,动员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种养产业,搞活经济。他的话掷地有声,让乡亲们得到深刻的启发。北门村乡亲经过多年的苦干实干,一幢幢新楼房拔地而起,整整齐齐地矗立在永新县城北面,由一个贫困村成为拥有净资产1500万元的富裕村。

1993年11月,王恩茂第三次回家乡。时任永新县委书记汪普生向他提出计划在禾河修建洋湖公路大桥的设想,但因财力紧缺,迟迟未能实现。王恩茂亲自到实地视察,当即表示回京后与交通部取得联系,争取中央交通部门财力上的支持。在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洋湖公路大桥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顺利建成通车,不仅方便了群众来往县城,而且缩短了从永新上井冈山的路程。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常会称赞:“修建洋湖公路大桥是千秋大业的工程,王恩茂将军为家乡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2001年4月12日,王恩茂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他的骨灰随后被安放于新疆。2018年5月,新落成的永新县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王恩茂将军骨灰安放仪式,王恩茂的亲属代表和数百名来自四邻八乡的干部群众在这里迎接这位开国将军魂归故里。

猜你喜欢
指战员新疆家乡
浅析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安全防控
指战员作战安全认知力和行动力训练方法
浅谈救援指战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
为“蓝朋友”身上增添“文艺范”
新疆多怪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