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热区六省农业产业竞争力评价

2018-10-31 10:47姚利好郭颖梅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农技推广竞争力农业

姚利好 郭颖梅

摘 要 以国内热区6个省份和4个农业大省作为研究对象,选取9个指标,对10个省份的农业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降维,从农业技术、生产、资本3个方面来分析热区农业的发展状况和竞争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热区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受限,农业作物产出率有待提高,机械化水平不高。最后提出,要加大农业在科研和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加快土地流转,达到适度规模经营等建议。

关键词 热区 ;农业 ;竞争力 ;农技推广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8.07.020

Abstract Six provinces in the tropical China and four agriculturally strong province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9 indicator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rough dimension redu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capit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in the tropical area were limited, that the agricultural crop productivity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at the mechanization level in the tropical area was not high. A suggestion was made on increasing investment 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fixed assets, speeding up the land circulation and moderating scale management.

Keywords tropical area ; agriculture ; competitiveness ;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国热区自然条件优厚,作物丰富。橡胶、木薯、油棕等热作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福建热区六省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4.34%,生产总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17%,当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热作农业”的意见,热作农业首次写入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热作农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一些障碍因素随之而出,和其他农业大省相比,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1 热区

1.1 热区的划分

热区是热带地区的简称。通常所说的热带地区是指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由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结构和洋流等的影响,气候带并非严格按纬线方向分布,可因地区不同而有变化。目前我国热区的划分没有统一的界定,通常理解为热带地区和南亚热带地区,包括海南全省、福建南部、广东大部分地区、广西中南部、云南南部与西南部。还有四川、云南交界处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贵州南部的低热河谷地带,湖南南部郴州、永州市,江西赣南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热带地区总面积约51.6万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38%。

1.2 热区的特点

1.2.1 作物种类丰富

热带作物是指适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栽培的各类经济作物的总称。在我国通常指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栽种的特种经济作物[1]。热区光热气候资源充足,雨量充沛,能够满足热区作物对生长环境的独特约束力,广东省的岭南四大名果,柑桔、荔枝、香蕉和菠萝闻名全国;广西盛产甘蔗、玉米、木薯和荔枝;海南作为水果王国,每个季节都会出产各式各样的水果;云南冬季马铃薯销往全国,各种真菌和药草种类丰富。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天然橡膠为核心,各种热带水果、糖料、油料和药材为辅的中国热作产业布局[2]。

1.2.2 作物生长期较短

热带地区光热充足,雨量丰富,给予了作物最舒适的生长环境,发育成熟的速度很快。除了像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作物生长期在5~6年以外,其他大部分热带作物的生长期都在1年以内,如香蕉一年四季均可成熟,马铃薯也可以在冬季种植,冬季农业开发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其中云南省开发区域实现全覆盖,产值突破300亿元。

1.2.3 热作资源稀缺

热作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市场刚性需求增长趋势明显。热作产品受自然资源的限制,世界总供给量相对较少,但市场需求量很大。因此这些产品多数是国际市场上的短缺商品。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橡胶、椰子、香蕉、柑橘等热作和南亚热作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对国民经济贡献巨大,随着世界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渐提升,热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尤其对天然橡胶、木薯、油棕等热作产品的刚性需求增长幅度将更大。以橡胶为例,近5年来我国天然橡胶产量均在80万t左右,而其进口数量在250万t左右,合成橡胶的进口数量也在与日俱增。

2 热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2.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参考漆雁斌在《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区域农业竞争力实证研究》一文中的分析方法,在兼顾数据的可获取性与可靠性、竞争力指标显著性等原则下,选取9个指标作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包括X1粮食产出率、X2水果产出率、X3蔬菜产出率、X4生猪出栏率、X5渔业总产值占比、X6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X7实用新型专利、X8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X9农业机械总动力,对我国10个省份在生产、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

所选数据的样本期是2016年,其中X1粮食产出率、X2水果产出率、X3蔬菜产出率、X4生猪出栏率、X5渔业总产值占比、X8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和X9农业机械总动力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7》,X6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和X7实用新型专利来源于《专利统计年报 2016》。

2.2 方法及模型分析

影响热区农业竞争力的因素不同,而且各个因素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为避免其他分析方法所带来的弊端,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若干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借助于SPSS 19.0软件进行运算,得出结果,进行分析。表1为我国10个省份的数据,其中热区6省包括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海南。

通过无量纲化处理后,进行因子分析,由KMO和 Bartlett的检验数据显示,数据的KMO值为0.520,大于最低标准0.5,且Bartlett的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远远小于0.05,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巴特利球型检验。因此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通过 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可知,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一共有3个,第一个公因子的特征值为3.872,方差贡献率为43.025%,高于其他2个因子。根据旋转载荷平方和,第一个公因子特征值3.192,方差贡献率为35.465%,抽取的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8.399%,说明这3个因子能反映原始数据88.399%的信息。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主因子一在X8、X9上的载荷比较大。其方差贡献是3个主因子中最大的,达到35.465%,其影响排名第一;主因子二在X1、X2、X3、X4上的载荷比较大,其方差贡献率26.538%,可见影响其次;主因子三在X5、X6、X7上载荷比较大,其方差贡献率26.396%,可见它的影响排名第三。通过研究和总结,可将3个主因子定义为农业技术竞争力、农业生产竞争力和农业资本竞争力。根据成份得分系数矩阵可知,各因子的得分函数为:

F1=-0.112X1+0.114X2+0.143X3-0.312X4-0.151X5+0.042X6+0.034X7+0.291X8+0.323X9;F2=0.483X1+0.266X2+0.205X3+0.389X4-0.105X5

-0.081X6-0.070X7-0.073X8-0.083X9;F3=-0.103X1-0.060X2+0.06X3-0.047X4+0.253X5+0.434X6+0.429X7-0.029X8+0.140X9,最终因子得分为F=(F1×35.465%+F2×26.538%+F3×26.396%)/88.399%,计算排名如表2。

2.3 结论与讨论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热区6省和山东、河南、江苏、吉林四省相比,综合排名比较靠后;F1代表农业技术方面的竞争力,除了云南、四川和广西排名略靠前以外,其他热区省份不佳,这与各个地区的研发投入紧密相关;F2代表农业生产竞争力,热区整体排名靠后,可以看出热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有待提高,这与热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有关,像云南多为山地,不能像平原地区一样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连片耕作;F3代表农业资本方面的竞争力,广东省排名第二,其他热区处于中等水平,热区农业资本投入力度还需加大。

3 提高热区农业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大科研投入和推广,提升热区农业技术竞争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政府是农业科技投入的主要渠道。热区自然条件优越,科技研发和应用有更多的可能性。政府可以制定优惠的税收、价格政策,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支撑手段,鼓励并引导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对热区农业科技活动进行投资[3]。此外,据相关研究人员统计,我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实有12.6万个,其中县以下机构占很大一部分,为10.2万个[4]。2010年云南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4 593个,其中县级机构1 395个;海南省基层农推机构1 049个;福建省734个;广东省(含综合站)3 238个。2012年广西省基层农推机构3 625个。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薪酬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而且推广机构内部成员更新速度缓慢。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公益性,除了向政府各有关部门争取农业科技推广扶持资金和通过项目争取资金外,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和种养殖大户资金赞助,形成由政府、社会组织、个人共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的新局面,既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供给主体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需求主体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成果[5]。

3.2 加快土地流转,提升热区农业生产竞争力

规模经营意味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只有当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够顺利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并且从中获取稳定的收入的时候,土地流转和集中才有可能出现[6]。热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也要侧重于挖掘农村的非农产业和推动城镇化,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还要在农民中建立起必要的社会保障,这样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会减弱,从而促进规模化经营的达成。

3.3 扩大农业资本投入,提升热区农业资本竞争力

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虽然可以很好地为农村带来资本的投入,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些投入资本所获得的利润最终还是进入富人的手中,很难在农村落地生根。所以,政府在为农业给予资金支持的同时,还应该通过一定的政策引导,鼓励农户参与到农业项目的投资中来。此外,有学者研究表明,固定资产的投资对农业经济的提升具有持久的刺激作用。比如机械化生产设备的应用在短期投入較多资金,但是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升了农作物产品的质量,对于其销售是极其有利的[7]。以橡胶产业为例,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务费用越来越高,其他行业与橡胶业争夺劳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胶工短缺和老龄化问题已严重影响世界天然橡胶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机械化采割的必要性在逐渐增强[8]。

参考文献

[1] 邱小强. 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6):362-367.

[2] 邱小强. 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J]. 热带农业科学,2010,12(12):1-6.

[3] 邱小强,邓远宝,常偲偲. 建立我国热带作物产业政策体系的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11,1:75-78,83.

[4] 杨 芳. 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种业导刊,2011(9):11-12.

[5] 宋红艳,张慧坚,方 佳. 热区农业科技推广现状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3,33(11):92-96.

[6] 王雅鹏.现代农业经济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7] 许强林. 现代农业在热区发展的思考[J]. 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3:1.

[8] 宏 华. 浅议机械化采割的紧迫性和可行性[J]. 中国热带农业,2015,4(65):10-13.

猜你喜欢
农技推广竞争力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加强农技推广工作,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如何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