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10-31 09:00张如云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5期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效果

张如云

【摘 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52例胆囊炎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为23.0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7.69%,对照组复发率为26.92%,两组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明确,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5.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5--01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胆道疾病,致病因素较多,通常为结石、慢性感染等。患者病发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西药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胆囊炎,起效快,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西药治疗后患者极易复发,加上长期用药,患者极易出现并发症,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和心理负担[1]。本文探究了中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以期探究最佳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52例胆囊炎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患者,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4例,有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年龄在35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53.28±4.28)岁,病程为2个月至8年,平均年龄为(3.87±0.51)年,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3例,有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在在34岁至69岁,平均年龄为(54.24±4.31)岁,病程为4个月至9年,平均年龄为(4.15±0.46)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具体包括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肝、给予抗生素等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具体为大柴胡汤。汤药配方为:柴胡15 g 半夏10 g 白芍15 g 枳实12 g 黄芩15 g 大黄10 g 生姜15 g 大枣10 g。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治,如果患者出现呕吐症状,加竹茹15g;如果患者有发热症状,加败酱草和蒲公英各25g,以及生石膏50g;如果患者出现黄疸,则在汤药中加入茵陈和泽泻20g;如果患者出现胁痛,加元胡索和川楝子各10g。每日煎服1剂,15日为1个疗程,患者需要持续治疗2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估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評估,患者腹胀、返酸、腹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B超检查没有发现胆囊病变,则表示治疗显效;患者各项临床表现明显减轻,且炎性指标降低,胆囊缩小接近正常状态,则表示治疗有效;患者胆囊壁存在增厚情况,病情没有好转,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则表示治疗无效[3]。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具体包括急性胰腺炎、腹胀、嗳气、胆汁性肝硬化等。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通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有15例,有效有10例,无效有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显效有9例,有效有11例,无效有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意义(χ2=4.126,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为23.0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

半年后对全部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7.69%,对照组有7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6.92%,两组复发率差异显著(χ2=3.359,P<0.05)。

3 讨论

慢性胆囊炎主要是由于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者患者体内存在胆结石从而导致胆囊功能出现障碍,引发疾病。胆囊管的末端正是胆囊,可以容纳一定量的胆汁,由于胆囊管较小极易出现胆汁聚集的情况,如果胆汁长期聚集在胆囊内极易引发胆囊炎。此外,胆囊内的压力如果升高,会导致其抵抗力降低,使细菌有机可乘,从而引发胆囊炎。胆囊炎病情延绵,治疗时间长,常规西药治疗虽然能够快速见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但是无法有效根治,患者极易因为相同病因复发,加上长期服用西药,患者极易出现不良反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了患者治疗效果[4]。

通过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柴胡具有消炎和抗菌的作用,有助于排放胆汁和胆盐;而大黄有助于利胆,能够帮助患者松弛括约肌,促进胆囊的收缩功能,从而促进胆汁的排放[5]。元胡索能够镇痛,能够松弛患者的肌肉,从而实现止痛的效果。所有的药物合用,能够帮助患者排除胆汁,消除炎症,减轻患者的疼痛,从而实现治疗的目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明确,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李作文,刘羽,唐晓伟.慢性胆囊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2):240-241.

何计.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170-171.

李俊.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12):2536-2537.

张承学.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04):57-58.

刘鹏威.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47例临床效果分析[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2014,5(8):120-121.

猜你喜欢
慢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或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