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

2018-10-31 10:50孙如银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水稻绿色

孙如银

摘要 推广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对于保护生态、减轻环境压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品种选择、栽培方式确定、播种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总结了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增产增效;绿色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033-01

天长市粮食生产以稻麦连作为主,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多年来由于片面追求高产,稻米品质不高,同时资源投入越来越大,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加大,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提高种植效益,在天长市开展了系统的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按“优质、稳产、资源高效、多抗、合法”的原则选择优质品种。一是优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稻的需求已从主要对量的需求转变为主要对质的要求,应选择部颁三级米以上的优质品种,淘汰等外米。二是稳产。选择中穗型品种,不要选择大穗性品种,所选品种产量年际间要相对稳定。三是资源高效。根据茬口和栽培方式选择生育期适中的品种,空茬及油菜茬应选用生育期145 d左右的品种,麦茬应选用生育期135 d左右的品种,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1]。手插秧可选择Y两优900、两优688等品种,机插秧可选择徽两优996、徽两优858、徽两优898等品种,直播稻可选择黄花占等品种。四是多抗。要求抗倒伏、抗稻瘟病、抗高温、抗低温等综合抗性好。五是合法。选择通过国家审定的适合本区域种植的合法品种。

2 栽培方式确定

目前,天长市水稻主要有3种栽培方式,即手插秧、機插秧、直播稻。其中,手插秧用工成本高,将逐渐淘汰;直播稻存在出苗不匀、产量低、米质差、易倒伏、杂草防除难等缺点,要淘汰;机插秧节本高效,符合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要求。因此,应首选机插高效栽培[2-3]。

3 播种育秧

根据茬口,合理安排播栽期,以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天长市7月底至8月初发生高温的几率较大,要尽量将水稻孕穗开花期安排在7月上中旬或8月中下旬,以避开高温期。手插秧4月15—20日播种,秧龄30~35 d,机插秧5月15—25日播种,秧龄18~25 d,直播稻5月10日至6月20日播种。

播种前用浸种灵等药剂浸种,手插秧采用旱育秧,机插秧采用塑盘育秧。在常规育秧的基础上做5个改变:一是改水育为旱育,提高秧苗素质;二是改软盘为硬盘;三是改纯营养土为营养土与基质混合,具体比例以营养土∶基质=1∶1为宜;四是改手工播种为机械播种;五是改露天育苗为设施育苗,用小拱棚配遮阳网、无纺布使用。

4 移栽

手插秧株行距为27 cm×13~15 cm,穴数为22.5万~27.0万穴/hm2,每穴茎蘖苗4~5株,基本苗90万~120万株/hm2;机插秧株行距为30 cm×16 cm,穴数为19.5万~21.0万穴/hm2,每穴茎蘖苗为2~3株,基本苗为45万~60万株/hm2。栽插要“浅、匀”,以促早发。

5 肥水管理

5.1 肥料管理

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一是改善农田基本设施,减少肥料渗漏、淋溶、挥发;二是改变施肥方式,推广侧深施肥等高效施肥方式;三是依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需肥特性,考虑土壤(含灌溉水等)供肥能力和特点,确定水稻目标产量的总施肥量及不同阶段的施肥比例,一般中等地力田块,施纯N 195~225 kg/hm2,P2O5 75~90 kg/hm2,K2O 135~180 kg/hm2,磷肥、微肥、30%的氮肥、50%的钾肥于整地前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栽后5~7 d和12~14 d分别施入20%的氮肥作分蘖肥;拔节前结合复水施入剩余的50%钾肥作拔节壮秆肥;于主茎幼穗长1~2 mm时施入20%的氮肥作促花肥,于主茎幼穗长4~5 cm时施入10%的氮肥作保花肥;四是推广缓释肥、生物肥、商品有机肥等新型肥料[4]。

5.2 水分管理

根据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生长规律,实施高效水分管理,推广水稻浅湿晒间歇灌溉、精确定量灌溉等技术,促进水肥耦合。移栽至有效分蘖阶段,田面保持3 cm水层,当群体80%够苗后自然断水搁田,搁田至土壤沉实后直至成熟前1周,每次灌入3 cm水层,当田水消退至无水层后再复水,成熟前7~10 d断水。

6 病虫草害防治

6.1 化学除草

手插秧栽后5~7 d,秧苗活棵后,结合除草施返青肥,除草可用25%乙·苄·甲(精克草星)可湿性粉剂300~375 g/hm2,拌湿细土150 kg/hm2、尿素75~105 kg/hm2,均匀撒施,施药后保持3~5 cm浅水层5~7 d。机插秧在田耙平后用60%丁草胺1 800 mL/hm2均匀抛撒,结合田间泥浆沉淀并保持浅水层2~3 d;栽后化除在栽后7~10 d秧苗活棵后进行,用50%苯噻酰·苄可湿性粉剂750 g/hm2拌细土75~105 kg/hm2,均匀撒施,施药后保持3~5 cm浅水层5~7 d。对于除草不彻底的田块,根据田间杂草类型,进行挑治。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375~525 g/hm2兑水450 kg/hm2叶面喷雾防除稗草;用10%氰氟草酯悬浮剂600~900 mL/hm2兑水450 kg/hm2叶面喷雾防除千金子等恶性杂草;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450~750 mL/hm2防除阔叶草。喷前需排清田间积水,喷施时土壤湿润,叶面无水珠,8 h内遇雨需重喷,喷后隔天建水层,保持5 d左右。

6.2 病虫害绿色防控

转变水稻防病治虫方式,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建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安全。农业防治主要是从育秧、移栽、田管等环节规范管理,实行健身栽培,从根本上减轻病虫危害;物理防治主要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等;化学防治作为必要的补救措施,结合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好病虫害达标防治,“抓两头,放中间”,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施用绿色生态环保的农药,改良喷雾机械,淘汰喷雾效果差的手动喷雾器,推广高效行走式喷雾器、无人机等植保机械。6月上中旬分蘖期如有枯心苗,可用40%氯虫噻虫嗪150 g/hm2防治二化螟,兼治稻蓟马等,不要求普治;7月中下旬用康宽450 mL/hm2、25%吡蚜酮300~360 g/hm2、5%井冈霉素3 000 mL/hm2对二代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进行病虫兼治;8月上中旬用75%三环唑375 g/hm2+40%氯虫噻虫嗪150 g/hm2混防稻曲病、稻瘟病、螟虫等后期病虫害,整个生育期用药控制2~3次。

7 收获贮藏

黄熟末期及时收获,待水分含量下降到13.5%以下后贮藏。

8 参考文献

[1] 朱德峰,陈惠哲,徐一成,等.水稻机插秧技术知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 张培江.水稻生产配套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3] 李成荃.安徽稻作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 谭继春,宋国志,郭艳明,等.水稻绿色栽培技术要点[J].北方水稻,2015,45(5):53.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水稻绿色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