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花生病虫害的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2018-10-31 10:50胡小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发生规律花生

胡小丽

摘要 阐述了唐河县花生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现状,并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以及农民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花生品质和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以期解决花生重茬导致病虫害加重的问题,为花生种植户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生;病虫害;发生规律;绿色防控;河南唐河

中图分类号 S435.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133-02

由于粮食作物价格低迷和油料作物前景看好,唐河县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经达到7.3 hm2,占耕地面积的44.8%,成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花生适宜种植区域连续重茬,造成病菌、害虫不断积累,花生病虫害逐年加重。因此,农药使用量很大,农民盲目用药现象普遍。在当前提倡农药减量控害、绿色发展的大形势下,花生病虫害科学防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近2年,笔者深入田间调查花生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结合工作实际和查阅资料,总结了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花生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有益参考。

1 病害

1.1 花生茎基腐病(Diplodia gossypina)

花生茎基腐病是唐河县花生常发性病害,整体偏轻,局部偏重,全县发生面积约1.4 hm2。一般田块病株率5%~8%,造成减产10%~15%;多年重茬田块病株率高达30%以上,减产30%以上。该县沿唐河两岸属茎基腐病重发区,6月初开始出现死苗现象,6月下旬进入第1次发病盛期,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为第2次发病高峰。温暖多雨,土壤湿度大;大雨骤晴,土温变化剧烈;连续干旱,又遇连阴雨等易诱发该病。

1.2 花生根腐病[Corticium centrifugum(Lev.) Bres.]

花生根腐病在唐河县属局部常发性病害,发生面积1 hm2左右。该病主要危害花生根部,初感病后,在根颈部产生黄褐色浸润状病斑,以后病部逐渐变黑褐色,根皮变褐腐烂,易剥离脱落,无侧根,或侧根少而短,主根形同鼠尾,因而花生根腐病又称“鼠尾”。病株地上部矮小,开花结果少,秕果多。一般减产5%~10%,重者减产20%以上。通常連作、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晴、少雨干旱的不良天气等发病较重。

1.3 花生叶斑病

花生叶斑病主要有花生黑斑病(Phaeoisariopsis perso-nata)、花生褐斑病(Cercospora arachidicola)、花生网斑病(Phoma arachidicola)3种,以褐斑病为主。叶斑病是唐河县花生上的主要病害,全县发生面积在6 hm2以上。花生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侵害茎、叶柄和叶托,轻者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提早脱落,造成严重减产,一般减产10%~30%。3种叶斑病常混合发生,一般始见于花期,在生长中后期形成发病高峰。花生褐斑病发生期较早,在初花期即出现;黑斑病则较迟,在下针期发生;网斑病更迟。春花生一般有2次发病高峰,第1次在7月中下旬,第2次在8月中下旬;夏花生发病高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高温高湿、品种抗病性弱、地力差、施肥不足等有利于发病。

1.4 花生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

花生白绢病是唐河县近年发生的新病害,危害花生根、荚果及茎基部。发病初期病部呈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茎处逐渐出现白色绢状菌丝,并有油菜籽状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花生荚果腐烂。目前,该病在唐河县属零星发生,发病点一般有2~3株发病,病株一般零产量。白绢病是由土传真菌引起的病害,在花生荚果膨大至成熟期才表现出症状。病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开始萌动,侵染花生,砂质土壤、连续重茬、种植过密、阴雨天多的情况下利于发病。唐河县一般7月中旬可见病,发病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

1.5 花生疮痂病(Sphaceloma arachidis)

花生疮痂病是唐河县花生新病害,始见于2014年,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及茎部。叶片初染病,两面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点,边缘稍隆起,中间凹陷,叶面上病斑黄褐色,叶背面为淡红褐色,具褐色边缘。叶柄、茎部染病初生卵圆形隆起的稍大病斑,多数病斑融合时,引起叶柄及茎扭曲,上端枯死[2]。

2 虫害

2.1 蛴螬

蛴螬的成虫是金龟子,其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危害重。据调查,唐河县金龟子多达10余种,其中危害花生的主要有2种,即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前者约占85%,后者占13%,其他占2%。以幼虫为害花生荚果,形成孔洞,造成花生空壳,严重影响产量。一般田块减产15%~20%,严重田块减产40%以上,甚至绝收。

暗黑鳃金龟1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越冬幼虫春季一般不危害,但遇早春温度较高时,幼虫向土表移动,3月上中旬破土室,危害小麦,截断根系或茎基部,造成小麦枯心。3月下旬,越冬幼虫再下沉,开始化蛹。6月中旬开始逐渐羽化为成虫,7—8月为成虫发生盛期,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幼虫危害盛期,9月下旬以后不再危害。

铜绿丽金龟1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越冬幼虫春季不危害,4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4月下旬开始逐渐羽化为成虫,6—8月为成虫发生盛期,7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幼虫危害盛期,10月上旬,若秋季温度较高,该虫会为害秋播小麦,造成缺苗断垄(唐河县2009年秋季小麦受害较重),10月下旬后逐步下移越冬。

2.2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近年来,花生受棉铃虫危害特别严重,发生面积接近种植面积,常将花生的叶片、花蕾吃光,影响受精和果针入土,造成大幅度减产,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以上。在花生上,三、四代棉铃虫幼虫为主害代,其中三代幼虫发生盛期为7月上中旬,四代幼虫发生盛期为8月。

2.3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甜菜夜蛾是花生食叶害虫之一,但在唐河县以前比较少见,2017年发生严重。甜菜夜蛾以幼虫为害花生叶片,咬食成缺刻,影响花生光合作用,从而影响产量。

2.4 花生蚜(Aphis medicaginis Koch.)

花生蚜不仅刺吸植株营养,影响花生正常生长,导致减产,而且是花生病毒病的传播媒介。蚜虫多集中在嫩茎、幼芽、顶端心叶及嫩叶背面和花蕾、果针上危害。受害严重时,花生生长停滞,叶片卷曲、变小、变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和开花结果。唐县蚜虫发生盛期在7月上中旬[3]。

3 绿色防控技术

3.1 防治理念

花生的防治上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防控,科学植保”理念,以“经济高效,简易可行,环境友好,食用安全”为指导思想,把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2 主要技术措施

3.2.1 推广健康栽培。①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根据唐河县病虫害发生特点,建议选择种植豫花7号、宛花2号、远杂9102等品种;在播种时,要注意合理密植,使用匀播耧,春花生种植密度为15万穴/hm2左右,夏花生种植密度为18万穴/hm2左右。②清洁田园,合理施肥。清除田间秸秆;施花生专用肥或自混肥,比例为氮∶磷∶钾=1.0∶1.5∶2.0,并增施钙肥。③利用引诱作用。蓖麻对金龟子有诱杀作用,可在花生田间地头种植蓖麻,减轻蛴螬危害;棉铃虫等成虫期,利用杨树枝把、糖醋液引诱鳞翅目成虫并集中杀死,减少田间落卵量,减轻食叶害虫危害。④推广拌种技术。预防地下害虫及早期蚜虫可选择使用护粒丹悬浮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预防根腐病、茎基腐病等可选用噻呋酰胺悬浮剂、适乐时乳油、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等进行拌种[4]。

3.2.2 灯光诱杀。频振式杀虫灯可诱杀逾30种农业害虫,其中以金龟子、棉铃虫、玉米螟、甜菜夜蛾等为主,通过诱杀成虫,可大幅度减少田间落卵量,减轻害虫危害。

3.2.3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应优先选用生物制剂,其次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制剂。①防治叶斑病。可选用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适量兑水进行喷雾防治。②防治棉铃虫、甜菜夜蛾。可选用甲维盐乳油、阿维菌素乳油、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在幼虫低龄期施药,大龄幼虫可用茚虫威悬浮。③防治蚜虫。可选用30%蚜克灵可湿性粉剂、2.5%扑蚜虱可湿性粉剂、10%高效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防治。

4 参考文献

[1] 朱茂山,许国庆.辽宁省花生病虫害发生现状及发展趋势[J].辽宁农业科学,2011(4):58-60.

[2] 蔡学清,胡方平.花生疮痂病的研究进展[J].花生科技,2000,23(12):39-43.

[3] 宋洪超.花生蚜虫的综合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2(8):19.

[4] 王勤波,徐红丽,吴瑞敏.郑州市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4):51-52.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发生规律花生
多少堆花生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