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及建议

2018-10-31 10:50苏章锋符家安杨维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成效制约因素建议

苏章锋 符家安 杨维

摘要 近年来,潜江市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与产业化建设步伐,但仍然存在农业生产成本全面上升、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科技转化,转变增长方式,构建品牌农业,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本文介绍了潜江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分析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建议,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制约因素;建议;湖北潜江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257-02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这充分说明了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潜江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潜江市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与产业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虾、稻、豆、菜等特色农业产业。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

近年来,潜江市立足实际,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发展总目标,紧盯在全省率先转变農业发展方式、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2个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先后荣获第一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水利先进县(市)、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是中国虾稻之乡、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全国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县(市)、全国农业气象服务标准示范县(市)、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市。

1.1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渐成规模

立足市场实际,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按照“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基地、争创大品牌、促进大发展”的思路,坚持“一个农业产品、一个龙头企业、一个知名品牌、一片规模基地、一方农民致富”的全产业链发展理念,形成了“潜江虾稻”“潜江稻虾”“潜江大豆”“潜江蔬菜(瓜果)”“潜半夏”等特色产业格局。目前,全市小龙虾养殖总面积4.00万hm2(其中虾稻共作基地3.29万hm2),高蛋白大豆基地0.33万hm2,优质蔬菜(瓜果)基地0.67万hm2,潜半夏面积0.13万hm2。水产品加工业出口创汇1.9亿美元,占全省小龙虾加工出口产值的60%以上,稳占全省水产品出口的半壁江山。201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24.73万元,比2005年增加4.0%;农业增加值73.55亿元,比2005年增加4.0%。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 113元,比2005年增加7.37%,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幅居全省第10位[1]。

1.2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

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潜江市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狠抓龙头企业提档升级,使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基本形成水产、粮油、畜禽、棉花、家居五大产业集群,已跨入产值过500亿元的先进县市行列。截至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5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7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达506.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9.5%;实现销售收入457.58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利润19.45亿元,同比增长8.7%。成功打造“良仁”“楚江红”等4个中国驰名商标、“虾乡稻”“尝香思”等30个湖北省著名商标,有中国绿色食品10个、湖北省名牌产品企业9家、品种13个[2]。

1.3 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潜江市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全力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三个全覆盖”,稳步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全年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8%。全市“三品一标”7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0个、绿色食品1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基地总面积4.78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7.75%。畜产品产地检疫开展面、规模化饲养场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均达100%[3]。

1.4 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产业链

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搭建农产品内展外销平台,加强农超对接,构建冷链物流体系。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扩大“潜江龙虾e通”覆盖范围。积极开展“智慧农业”试点示范和应用推广,着力打造12316益农信息社。建成潜网电子商务产业园,农村电商服务网点380家,年交易额30亿元。大力推进农旅融合,提升农业的生态、休闲和文化价值,建成了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兴隆生态旅游区获省政府批复,生态龙虾城获批全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入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库,曹禺文化周、剧本创作交易会和龙虾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以虾为媒、以戏结缘、一线串珠、三足鼎立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1.5 农业新动能稳步发展,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以产业为主导,不断培育壮大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加强新型经营主体规划化建设,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服务引领作用。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96家、家庭农场352家、专业大户2 510户,年培训和认定职业农民逾500人。积极推进按户连片模式,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实现市场资源更优配置,全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98万hm2,占农村集体耕地面积的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基地,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技术优势,加强科技攻关,提高稻田综合种养水平,促进“潜江虾稻”“潜江稻虾”双轮驱动,打造国家级虾—稻科研创新基地0.33万hm2。

2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约因素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潜江市农业现代化,就需要破解困扰农业发展的“两难”问题,最难解决的矛盾为大宗农产品全面降价与农民持续增收目标的实现;最难突破的瓶颈为农业生产成本全面上升、生產效率低下、产品缺乏竞争力。具体而言,目前主要任务是解决四大问题。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优。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失衡,农产品存在“卖难”现象,农民增产不增收。二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附加值偏低。三是产业融合机制不健全。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数量不足,农业产业化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四是生产经营成本加大。农业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滞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缓慢。

3 建议

3.1 加快农业科技转化,转变增长方式,合力推进效益农业

一是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科技带头作用,致力于改良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方法,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二是大力推广现代农业发展技术,提高适用技术的转化效率。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抓好大面积生产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增强科技入户能力。三是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积极转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各涉农部门应加强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科研院校联系。四是加强农技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服务指导能力,增强农技推广活力,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加快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的步伐,使其走出传统农业技术指导与推广的局限,掌握适合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技术,强化农技推广的有效性,吸收农业学院的大学生,充实农技推广队伍,提升农技推广技术指导人员的素质[4]。

3.2 依托销售网络,加快优势产业开发,大力构建品牌农业

一是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要充分利用已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建立的销售网络,打响“潜江龙虾”“虾乡稻”等品牌知名度。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促进农业与加工业的整合。通过招商引资或引导地方能人开办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副产品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延长农副产品销售链,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5]。

3.3 创新农业管理和农技服务体制,加大农业资源整合力度

要紧紧抓住面临的各种发展机遇,结合潜江市实际,利用水产、粮油、蔬菜(瓜果)、畜禽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农业特色园区,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要整合上级农业专项资金,加大对规模农业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紧密结合农业发展资金与现代农业项目,用好、用活上级支农资金,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 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结合潜江市传统农业的优势和特色,创新农业发展机制,为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加快推进按户连片模式和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从政策上支持农村土地向大户集中,实行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在现代农业中的基础作用。二是农业项目建设要紧密结合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的发展,避免重复投资,充分发挥农业资金效益。三是从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进行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四是按照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要求,制订积极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城市工商资本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上。五是要把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积极支持华山水产、莱克水产、巨金米业、虾乡食品、尝香思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扩规上档,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农业产业项目的组织、策划、生产管理,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6]。

3.5 大力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时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既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7]。

4 参考文献

[1] 王红,王鄂湘.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6):119-124.

[2] 刘丽丹,戚敏.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J].中国民商,2017(12):94-95.

[3] 任晓萍,王晓娟,李相霖,等.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促农业可持续发展探析[J].农业展望,2017,13(7):48-50.

[4] 苗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与建议:以河南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6(12):16-20.

[5] 王双.天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J].城市,2016(8):40-44.

[6]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研究”课题组.推进云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建议[J].社会主义论坛,2017(4):9-10.

[7] 赖晓璐.推动辽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J].辽宁农业科学,2016(5):76-78.

猜你喜欢
成效制约因素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