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商科学生就业力研究

2018-10-31 10:29李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大学生就业

李康

摘 要 首先基于USEM模型解读学生就业力概念,再结合商科学生竞赛的性质、特征与问题分析竞赛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本文发现学科竞赛天然附带课堂教学所不能及的学生就业力提升优势,是值得推广的方法途径,但是如何科学地结合竞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则要求指导老师有意识地培养与探索高效指导能力。对此,本文最终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就业力 大学生就业 USEM模型

1基于USEM模型的就业力概念

在理论层面对就业力比较权威的概括来自奈特和约克(2004)的USEM就业力模型。该模型将就业力分解为四部分,分别为:学科理解力(Subject Understanding)、技能(Skills)、自我效能感(Efficacy)和元认知(Meta-cognition),代表就业能力的四个组成要素。结合商科本科大学生的情况,这四个组成部分的概念可分别获得新的引申含义。其中,学科理解力引申为商科生在校期间对专业性系统化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商科生就业的基础性知识储备要有广度和纵深度以达到知识结构科学化、专业认识全面性、滚动学习自循环的目的。

技能则引申为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可迁移技能和对技能的实践,其中重点是可迁移技能。商科生应注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协同发展,以达到就业技能始终适应行业要求。

自我效能引申为“个体对影响自己生活的事件,以及对自己的活动水平施加控制能力的信念”,主要表现是有自信心达成就业目标。

元认知引申为一种与一般能力相独立的能力,是人们在行动中和行动后对问题的反思及反思后的经验总结,是对自我“认知的认知”。

2学科竞赛提升就业力的依据

商科竞赛基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研究型,如浙江省统计调查大赛,主要的形式是提供基于学科背景的竞赛平台,一般在主题上侧重于热点问题,注重考核与锻炼学生发现热点,解析热点和解决热点的综合能力;

(2)操作型,包括模拟竞赛和操作竞赛,如浙江省互联网金融大赛,此类竞赛多为现场赛事,考查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知识现场灵活运用能力;

(3)综合型,如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既有模拟操作部分和也有调查研究部分。此类竞赛的综合性较强,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最高。

凡学科竞赛,基本规则与目标大同小异,其特征共性为:

(1)学科性,即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是以培养与发掘学科人才为目标,制定竞赛规则;

(2)实践性,即考量从学科知识到职业技能的灵活转化与运用;

(3)独立性,即成员要有独立思考意识,要有主观能动性和自理判断能力;

(4)合作性,即要求学生团队参赛作品制作与解说环节中懂得如何分工合作,因势利导;

(5)创新性,即注重作品的创新程度,将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程度作为关键的评分标准之一。

由此可见,商科竞赛的本质要求与就业力的评价内容一致,两者都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问题,让学生在竞逐中了解到当下就业环境对人才素质的新规定和新要求,最终起到带动学习的作用。同时,由于竞赛高仿现实场景,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唯有充分掌握新时期人才需求变化、当下学科发展趋势以及时下教育教学上的弊端,才能推进指导能力的应时调整和指导思维的强化提升,最终带领学生从众多竞赛组中脱颖而出。

3学科竞赛提升就业力容易出现的问题

(1)无规划,即时间上的随意性,内容上的无计划性。凡参赛都属持久战,无论是团队的凝聚力、默契度,还是任务的完成度,都是基于团队长期筹备完成。根据经验判断,一个无组织无章法无目标的团队一般很难形成团队向心力,很难提交高质量的作品。

(2)无规则,即不去了解竞赛规则。参赛者容易过度关注于对手分析,却忽视最基本的竞赛规则,因此犯低级错误以至于失利的情况时有发生。缺乏研读竞赛规则的习惯或是对一些规则一知半解却不寻求正解都是常见问题。

(3)无调查,即不了解市场。学科竞赛的另一常遇問题是没有走出去。这个问题可能存在学生身上也有可能存在导师身上,任何一方若在这个方面存有不足,并且坚持于利用非专业的认识判断对团队决策施加影响,终会把团队能力发展引向错误的方向。

(4)无交流,即不充分沟通。竞赛交流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内部沟通,另一个是外部交流。团队通过内部沟通提升决策效率,通过外部交流掌握即时信息。内外兼顾、互相促进是维持团队力量长盛不衰的关键。

(5)无热情,即做事三分钟热度。竞赛兼具竞争性和挑战性,而这两者在竞赛中却有其两面性。一面是对学生的感召力,学生常会携带好奇心而参赛;另一面是挑战终会令一些人产生畏难情绪,遇难而退缩,遇难而放弃。

4优化学科竞赛指导提升学生就业力的思路

结合就业力的内涵特征,以及学科竞赛的常见问题,利用USEM模型,基于优化学科竞赛指导以提升学生就业力的对策思路如下:

(1)以竞赛为平台,强化技能训练。学科竞赛本身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学科技能具有明确指向性,鼓励学生参赛,或是以竞赛为依托开展相关选拔活动,对培养学生夯实技能和提升技能的意识均有所助益,这其中做好竞赛宣传是关键。

(2)以竞赛为契机,塑造专业自信。专业自信来自专业锤炼与专业认知,专业认识不清是学生在读期间常犯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认知与就业效率。通过学科竞赛,塑造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以及自我认知自我塑造,可以达到专业自信重塑的目的。

(3)以竞赛为指导,使之全面发展。作为职业模拟场,竞赛规则与赛程设计对参赛者都有具体而全面的要求。应当将竞赛的培训思维带入课堂,通过一系列竞赛基础上的课堂活动设计来增加课堂乐趣,指导学生提升对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有意识地提高自身全面技能发展。

(4)以竞赛为途径,培养自觉自控。让学生认识到竞赛精神与就业市场是一致的,教师可通过竞赛团队协作训练,强化学生团队意识、组织观念以及自主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Knight,P.T.Employability and quality[J].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2001,7(02):93-95.

[2] York,M.&P.T.Knight.Embedding; employability into the curriculum [M].Higher Education Academy,York,2004:4-5.

[3] Harvey,L.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2(07):97-109.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大学生就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群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