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高师《幼儿科学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8-10-31 10:29李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6期

摘 要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精心设计的结构不良的问题情境为载体,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的现代教学模式。文章主要探索PBL教学模式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科学教育》课程中的实施过程与应用成效,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当前P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与难题。

关键词 PBL 幼儿科学教育 应用成效

1 PBL教学模式概述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高度契合。该模式最早应用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北美高等医学教育领域。加拿大知名学者Howard Barrows 与Ann Kelson 认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由仔细选择和精心设计的问题构成,这些问题要求学习者综合应用批判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的能力、自我指导的学习策略以及团体合作能力组织学习。 然而,在本研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与PBL(Project-Based Learning)两种教学模式的区别,二者虽皆简称PBL,但却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鉴于前人研究多有论及,本研究对此问题不再赘述。

PBL教学模式是对“以教为中心”,“以知识单向传递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质疑与批判。该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精心设计的结构不良的问题情境为载体,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的现代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现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工程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并收获了较好的教学成效,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与推崇,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新热点。

2 PBL教学模式在《幼儿科学教育》课程中的实施流程与注意事项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的创始人,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神经学教授Barrows曾提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型。该模型大致包括以下环节:形成一个新的学习小组——启动一项新问题——执行问题解决(包括初探问题和再探问题)——展示成果——在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因此,《幼儿科学教育》这门课程便依循这一框架开展PBL教学过程。

2.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现代高等教育应时刻注重将这四大教育目标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之外,PBL问题复杂、异构性的特征也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因此,如何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则是制约PBL教学模式成效的关键。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PBL教学模式的开端环节,教师在此环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避免学生主观随意结合。教师应充分注重自身在学生学习小组组建过程中的指导引领作用,并注意小组成员间的异质化特征。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活动时往往会以宿舍、亲疏关系等标准进行分组。而且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也会在分组选择时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非正式群体都是优良的群体类型,不良的非正式群体会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组建学习小组时要结合学生性别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个性特征、人际关系等因素,争取把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打造成具有异质化特征的高效学习共同体。

(2)为合作学习小组选配优秀的促进者(Facilitator)。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成员5-7人,并为每个学习小组选配一名优秀的促进者(Facilitator),即小组组长。小组组长的产生由成员自荐、小组推荐、教师委任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小组组长都应符合性格特征良好、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强、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等标准。

(3)加强过程监控,严防合作小组出现社会惰化现象。在合作学习开始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过程监控,防止社会惰化现象的发生。所谓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即群体成员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时,表现出的个体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单独完成该任务时偏少的现象。而成员之所以会在群体生活中出现惰化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个体缺乏对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之外,如果成员认为自己对于群体的贡献无法识别,即自己的努力在群体中不能被识别时,社会惰化也会发生。因此,在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合作学习质量,严防“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要细化过程考核标准,督促个别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2.2创设情境,设计精选问题

问题情境是PBL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情境的创设质量对PBL教学模式的成效将具有重要影响。问题的呈现方式,不能拘泥于形式,语言、多媒体、图片等方式皆可,使学生的多个感官都受到刺激。同时,教师也要多渠道涉猎专业知识,借助于教辅资料、网络、期刊杂志,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选择最佳切入点,提供最合适的问题情境,力求与教材内容相吻合。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的逻辑起点与结点,而这一过程实则为PBL教学模式界定了一套严密的学习框架 。首先,教师应在熟悉学情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发,深入联系幼儿园实际,并通过学生关注的兴趣与焦点,通过问题提出引发学生进行问题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例如: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实施途径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当下学生感兴趣的STEM课程,以及幼儿园科学实验室创建项目等为契机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上述问题的兴趣与热情。指的注意的是,问题设计不仅要要契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开展实际,又要是学生日常关注与熟悉的事物与现象;同时问题的设计还应体现层次性,体现较强的开放性,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考与表现空间。

2.3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问题

本阶段是PBL教学模式开展的核心阶段。在问题解决的开始环节,教师作为促进者首先要引领学生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界定、明晰,并确立出明确的问题解决框架与思路。此时,各学习小组应准备一份记录本,并选择1-2名记录员随时记录小组对问题的理解与解决思路,记录格式可因循PBL学习过程框架表(如表1)。其中,第一栏想法(IDEAS)记述学生对所陈述问题的理解以及问题解决的想法与假设;第二栏事实(FACTS)记述学生已经了解的有关问题所涉及的现实情况;第三栏学习议题(LEARNING ISSUES)记述经小组成员明晰之后的,需要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需进一步探究的学习课题与知识点;第四栏行动计划(ACTIONS)记述如何收集资料,通过何种途径收集资料,主要记述的是问题解决的具体行动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及时地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建议,幫助学生细化、拓展、提升资料收集的路径质量。在这一阶段,各小组通过教师提供的文献资料和网络平台上的各种资源,按照各自的任务查找信息、传递信息、加工信息、讨论问题、实验探究并定时或不定时地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成员将各自所找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合,在小组讨论时彼此分享和交流,整合形成探究成果。这一过程中,应时刻做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师生、生生合作学习探究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来建构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学习目标。

2.4成果展示与评价反思

成果的形成与汇报环节是PBL教学模式中最具魅力、也是最具活力的环节,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沟通与解释能力的培养皆有裨益。小组探究成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不必拘泥一格,可以是论文、报告、图片、PPT、视频、短剧表演、微课等形式。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论文报告、微课、录像等形式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诠释。

PBL教学模式是基于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的学习过程。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容易让师生出现只重视学习过程,而忽视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反思与总结。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综合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PBL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及时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作业的方式形成并提交一份总结反思报告。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建构起完善的知识结构。

3 PBL教学模式在《幼儿科学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成效与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于五大领域之一的教法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该课程主要涵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与途径,以及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评价等内容。该课程的开课学期为大三下学期,而本次课改对象为本校2015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该年级有三个班共118人。本次课改采用PBL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依照上述五个环节循序开展,而每一个PBL学习过程平均持续两周共计4学时。

3.1成效分析

为了全面评价PBL教学模式在《幼儿科学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分别从三个班各随机抽取6人,共18名学生进行教学成效访谈,经过对访谈结果的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课程开展的满意度整体较高。调查显示,88.9%的学生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的开设状况表示非常满意,尤其是94.4%的学生都非常喜欢PBL这种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表示通过课程学习自己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知识结构掌握更加牢固,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2)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师-生单向知识传递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以往的课堂里时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晕头晕脑地听,很多学生不是低头玩手机,就是翻看与课程无关的其他材料,即使有学生似做认真听课状,也大都不过是满含水分的注视罢了。PBL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幼儿科学教育》这门课程的课堂氛围大为改观,男生Y说:“过去我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门课是我目前唯一一门从未缺勤的课程。课堂上我不自觉的就参与小组问题探讨,这或许是环境影响吧,而且我还有幸代表我们小组做过两次汇报”。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出勤率明显高于以往的课程,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明显高涨,问题意识也不断增强,发问频率与问题质量均有显著提升。

(3)对师生的角色认知不断改观。近年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尽管教师极力尝试探索,但是以教为中心,教师作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教学状态却始终未得到有效改善。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与小组探索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它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教学内容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整个PBL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传统的师生角色认知已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通过访谈和教师自己的切身感受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帮促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支持者、示范者、点评者,学生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宰者、问题解决者、知识探索者。

(4)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切实提升。调(下转第75页)(上接第53页)查显示,83.3%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灵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能够切实提升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际应用的认知范围。小组合作学习是PBL教学模式开展的主要形式,这种学习形式是目前教育领域所倡导的学习模式,也是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学习模式,通过现实的课堂氛围即可管窥一斑。P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加工,最后共同整合形成研究成果。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分工协作的意识与能力等。

3.2总结与反思

总之,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满意程度,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改善了师生相互的角色认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从而有效构筑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模型。但是,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容回避的难题与问题:例如班额过大,对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提出了很大挑战;部分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阶段滥竽充数、浑水摸鱼,导致课堂监控与教学秩序维持难度大;高校教材市场缺乏适宜的依照PBL教学模式编排的教材,这对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也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之外,PBL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自制性要求很高,部分学生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由于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容易受网络无关刺激的干扰而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等。而这些难题与问题也是后继课程实施过程中亟待关注与解决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丽霞.大学物理文科探索实验PBL教学模式的构建[D].长沙:湖南大学,2008.

[2] 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05):53-56.

[3] 李辉.班级场域中幼儿教师群体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 张潆心.初中历史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

[5] 赵德成,梁永正.培训需求分析:内涵、模式与推进[J].教师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