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路径探析

2018-10-31 10:29冯艳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6期
关键词:路径探析

冯艳丽

摘 要 大学生宪法意识是大学生法律素养重要部分,其发展水平间接体现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广度与深度,是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具体体现。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育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在现实中,我国大学生宪法意识存在很多问题,如大学生宪法认知水平较低、宪法信仰不够坚定等。特别是在艺术类院校,学生由于入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再加上学校比较重视专业发展,学生对宪法的关注度更低,导致学生宪法意识缺失现象较为严重。本文通过对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探寻解决路径。

关键词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 宪法意识 宪法信仰 路径探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大表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深刻体现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这一重大举措将宪法重新推进广大人民的视野,“宪法宣誓制度”的确立更是从国家领导人的层面展现对宪法实施的重视。青年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的接班人,其法治意识的高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有着重要影响。宪法意识是法治意识的核心,大学生要树立法治意识,关键就是要树立宪法意识。

1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分析

宪法意识是人们对宪法相关问题的理解,主要包括对宪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宪法的要求和态度以及各种行为合宪性评价等问题的思考及观点,是一种观念上的宪法。宪法意识高低是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基础,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公民自身法律素养,更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保障。2014年首个国家宪法日临近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着重强调了“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宪法也正在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公民的宪法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作为建设法治国家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其受教育程度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对其宪法意识就由较高的要求。但在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学生宪法意识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艺术类院校的专业特殊性,与综合类大学相比,学生对宪法知识的学习相对更加薄弱,对宪法理念、宪法功能、基本权利义务规定、宪法修订和完善等内容知之甚少。由此反映出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存在宪法知识缺乏、宪法信仰缺失、宪法意识教育不足等问题。

2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原因分析

2.1学生专业特色背景,主观学习能力差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音乐舞蹈专业知识培训起步早,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针对性,尤其是从一些专业艺校毕业的中专生,在中专阶段主要是对专业技术的训练,对文化课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因为艺考的特殊性,导致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入学文化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宪法意识培育相关的公共基础课程关注度较低,从而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比较单一。此外,艺术类院校学生家庭条件普遍相对较好,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生活学习的独立性能力较差,运用法律武器来解决问题的意识缺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宪法等法律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就更加薄弱。

2.2基础课程设置薄弱,教师教学技巧单一

就目前我国高校课程目录中,除去专业的法学专业教学,非法学专业与宪法意识相关的课程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而且随着课程内容改革,与法律相关章节内容越来越少。在一些综合类的院校中,专业门类多、师资力量较大,会有一些法律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开设,但在艺术类院校,以浙江音乐学院为例,因为专业特色、师资力量等原因,没有一门法律基础公选课。而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老师,多是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背景出身,没有接受系统的法学教育,在授课过程中过度拘泥于教材理论,讲授形式也多以教师讲为主的单线式、灌输式教学,不利于艺术类院校学生法律思维和宪法意识的培育。

2.3专业建设特色突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滞后

艺术类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学好专业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对教育教学有较大的影响。以浙江音乐学院为例,在考试评价中创新引进“教考分离“制度,此制度在专业考试评价中具有较大的作用,每门专业考试邀请包括外校专业在内的5-7名评委参与考核,对学生每个学期专业水平进行客观打分评价。在这样制度的设置下,不打“感情牌”、没有关系分,学生就会打消侥幸心理,在期末考试阶段排练厅通宵备考、琴房排队已然成为一道靓丽的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较大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但反观思政等基础课程,多以开卷考试、论述题等形式结课,且几乎没有不及格现象,导致学生在无形中出现应付心理,未能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3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路径探析

3.1完善宪法课程设置,深化思政教学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承担着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和职责。思政教学改革必须立足“入脑入心入行”的基本原则,要严守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宪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该(下转第106页)(上接第101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为基础,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严格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和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此外,结合专业实际,积极开设宪法相关选修课程,突出宪法的重要性以及宪法教育的核心地位。

3.2拓展课堂教学思路,将专业融入课堂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要义。要积极探索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式培养模式,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建立 “课堂思政”的大格局,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宪法相关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对“负面新闻”关注较高等情况,要加强正面引导;改变传统的讲述式授课模式,引进案例教学法等,引出宪法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如何结合的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专业技巧展现宪法教育成效。同时扩大教学督导队伍,除了专业课教师,增加思政序列教学人员,实时督促基础课教师教学内容与技巧的革新,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3.3创新宪法教育途径,激发内在动力

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途径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应该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紧密结合,全面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重要理念。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以“国家宪法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如宪法知识竞赛、“我与宪法有个约会”等主题活动;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以专业为支撑,用演唱、舞蹈、舞台剧等艺术形式生动展现宪法知识,积极探索“宪法宣传专场文艺演出”等模式,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宪法意识,坚定宪法信仰。

4结语

青年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参与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文明的主力军。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是文艺工作者的代表,具有较大社会号召力与影响力。培育和提升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宪法意识将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进程,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的总要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刘丽霞.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7(08).

[3] 李诗林.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分析与思考[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04).

[4] 程凌.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

[5] 張美赞.大学生宪法意识培养途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立足点[J].教育理论研究,2017.

[6] 赵翠.当前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