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大学校园流行语翻译

2018-10-31 07:10张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流行语

张璇

摘 要 本文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首先从语音,词汇,语义方面列举了大学校园流行语这一语言变体的表现形式。然后根据语言变化观和言语社团的理论分析其得以流行的原因,最后对校园流行语的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 流行语 语言变化 言语社团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年轻人是大多数语言变化的先锋,大学生是创造并使用最新词汇的群体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多元,大学校园“流行语”这一青年社会文化心态的符号表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的流动、翻新,折射着在校大学生的喜怒哀乐。笔者利用在大学校园学习的机会,通过网上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语料,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了解、认识与把握大学校园流行语。

1大学校园流行语是一种语言变体

Richard Hudson (2000:22)认为语言变体是“具有相同的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意旨是由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大学校园流行语具有特定的使用人群和范围,使用频率最高的要数被称为“另类”的“新人类”、“新新人类” ,他们青春年少,是“酷一代”或“新生代”。这种流行语在反映一种大众情绪的同时,特别体现了新潮群体的现行心态。因此,大学校园就成了流行语使用到极致的一个特定区域。自由平等的同学,级差有序的师生关系和知识海洋中的文化氛围构成了校园生活的特定语境综合体。于是,大学生在语言形式的创新、改造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

(1)语音上。一些流行语的产生,用的是谐音法,即利用某些词语读音相似的特点,在不改变原词本意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流行语。如:

(a)“大虾”代“大侠;(b)“克林顿”代“家里蹲”(指下岗);(c)“米国”代“美国”;(d)“偶”代“我”。

另一种方法是同音法,即直接借用某个词语的读音,相应地改变字形,使得语义随字形的改变而改变。如:韩流(寒流)。

还有一种方法体现在音译外来词上,这是一种用汉字直接音译外语词的方法,既方便又省力,给人一种直观感,如:

(a)酷(cool) (b)烘焙鸡(home-page) (c)拷贝(copy)

(2)词汇上。来自祖国各地的大学生在中学教育的基础上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同时接受专业性比较强的高等教育。他们求知欲旺盛、接受能力强、而富有创造性和批判精神。这些生理、心理、认知、社会化特点使他们的流行语词汇的运用上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①日常用语简单化。主要指缩略语。通常被缩略的原词语必须为大家所熟悉,在省去某些形式成分后,仍然保留着该词的原义,让人一听就明白。这种词往往使多音节变双音节,或多音节、双音节都单音节化,以追求发音时的一种简洁、生动。

(a)爽(爽快、清爽)

(b)编程(编制计算机程序)

(c)酱(这样啊)

②地区方言普遍化。有两种情况,一是借用大学所在地的方言词语,进而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如:

(a)蜷牢:沪方言“蜷”发“gou”音,指保持住了某种状态。如:这次考试我蜷牢了,没有一门开红灯;

(b)叉:沪方言发“cuo”音,形容讲话调侃别人。如:他的心态很好,别人叉他,他都当作补药吃。

二是受西方或港台影视文化的影响,从西方或港台影视中借用的词。女生“港台腔”较为明显:如“啊”说成“哇”,“爸爸、妈妈”说成“老爸、老妈”,“很想……”说成从“好想好想……ye”;而男生主要借用港台影视中外语(主要是英语)脏话,如“shit、fuck”等脏话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以至说者不觉得所说的是脏话。

③语码转换频繁化:外语在中学階段习得的基础上继续习得,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表现为出异语(多数是汉语和英语)混合运用,出现频率高,有汉语词语和英语单词的混合,也有汉语词语与英语语法形式的混合的特点,如:

(a)小Case(小菜一碟)

(b)What are you doing now? -Im吃ing.

④专业术语通用化。大学生所学学科除了小部分公共选修课外,大部分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受所学专业的影响,专业术语自觉或不自觉地突破学科范围,在日常口头交际中广为运用。如:

(a) 二硫碘化钾:化学术语。指接吻(kiss)。硫代s,碘代I,钾代K。

(b) n:数学上表示很多,指程度“很”、“非常”。如:n猛、n爽。

(3)语义上。青年是社会生活中最积极、最有生机、最少保守思想的一支社会力量,他们不仅在寻求适应当前社会的方式,更热心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的积极参与。他们拆解某些语义,加入自己的想象,组合成诙谐、幽默的新意义。

①正义反用:将本来是正面的、赞美人的词语转义成一种反面的、嘲弄人的话语。如:天才-天生的蠢才,偶像-呕吐的对象,铁托-铁了心考托福。

②反义正用:把反面的、不好的词语转义成正面的、好的词语。如:可爱-可惜没人爱;早睡-早上已经上课了,还在宿舍睡觉;贤惠-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

③引申法: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开去,产生一种新的含义,如“家庭妇男”由包办家中所有家务的男性,引申为事业上无所建树的男性;“克林顿”由克林顿先生与莱温斯基小姐的特殊关系引申为“很善于说谎(的人)。

④将语义相像的外来词语直接借用过来。如直接用饮料牌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来作为祝福语。

可见,校园流行语大大减少了其他流行语的粗俗性、俚语性、底层性 ,具有来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化,知识性和谐趣性相结合等特点,是在青年学生中广泛流行的一种鲜活的言语形式。而这正是校园流行语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口头交际方式有别于其他流行语以及普通话的重要标志,大学校园流行语已成为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特定群体使用的一种语言变体。

2校园流行语的社会原因

2.1语言变化观

语言是个变数,它所依凭的社会变迁则是更大的变数。社会的发展变迁必然会在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反映各个时代特色的词语,起着历史见证的作用。校园作为科技文化的前沿,年轻人又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他们需要用鲜活、生动的词汇取代陈旧的词汇,因而,来自学生口中的反映新生活、高科技、高技术的词语就令人目不暇接。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动的时代,开放性、高效率性是它的显著特点和实际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使用的语言能够以简洁、明快、易懂的形式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缩略语的使用,恰好适应了这一时代的要求。而网络联系与交流,强势媒体的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青年这一身心尚不完全成熟的社会群体,特别急于模仿社会上那些正在流行的生活方式和语言方式,如对众多外来语、港台词语的使用,反映了当代青年人对西方物质文明的渴求。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针砭时弊、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校园流行语,如“克林顿”、“向钱(前)看”等。这些流行语大多是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某些社会不良现象做出有力的针砭,表现出一种对时弊不满的普遍心态。另一方面,青年们在词语使用上正在形成的一种尚异,求雅的社会心态,反映了他们的勇于创新,个性追求与自我实现的愿望:他们在语言的使用上越来越不满足于旧有的模式,喜欢创新,追求标新立异。受追求更高文化层次的心态影响,青年们都希望自己能够使用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专业色彩的词汇,这是社会科技化程度加深、学科交叉的产物,反映了青年们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上对科学知识的尊崇态度。青年个性表现的心理需求与青年流行语的社会效应发生“共振”,以至在某一个时空条件下,形成共识性的社会符号,校园流行语也就很快地风靡了。

2.2言语社团理论

校园流行语变体的语言特征,表明了“青年人在发音变化和口语变体的使用方面处于所有年龄段中的领先地位,这种领先性归因于年轻人想要构想一种不同于成年人,或至少独立于成年人的身份”(P.Eckert,1997:163)。这种心理驱使青年们极力以自己的言谈举止的独特来引起他人注意,即以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来表现自己的个性与社会身份。同时,语言是作为群体标志而使用的。从青少年语言发展的规律可以发现每个年龄层的青少年都会选择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每个年龄层的青少年都分属于各自的言语社团。青少年阶段是最易接受和创造新事物时段,而首先接受或创造这些的应该是同伴团体中的核心人物,他们倾向于将在他们看来具有更高地位和声望的邻近社团的语言或者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有创新成分包含其中的语言介绍到他们的言语社团中来。

Wardhaugh (2000:202)在总结一系列的语言变化研究之后,指出了语言变化的社会动机:语言使用者总想跻身于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集团;想要表明自己的身份有别于其他集团;想要获得交往者的认同感。根据这种语言顺应理论,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对流行语的接受使其成为该同伴团体的标志语言,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及同伴压力的作用下使得该同伴团体的其他成员及想加入该团体的同学接受并使用此种语言模式,以表示相互间的共同关系。某一言语社团的多数成员所接受,并渐渐的无意识地被使用,以及群体的稳定性又使得这种语言至少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下来.。并且这个群体的社会网络既具有开放性,即可以暴露于各种交替出现的语言形式,又具有一定的密集程度,因而可以使这些语言形式有机会得以确立。

3校园流行语的发展前景

校园流行语无疑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流行文化渗透于校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值得重视的社会文化现象。总体来说,它形象生动,是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的较强的概括性,为话语表现内容增加了弹性,留出了较大的想像空间,富于幽默调侃的意味,丰富了校园话语空间,增加了校园生活中对话的情趣,因而这一类校园流行语获得了稳定生存的凝固性,成为校园里带有世俗气息的经典语言。但是在认识校园流行语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其负面的影响。由于故意的曲解破坏了人们对某些词汇的习惯认识,糟蹋了语言;使用的随心所欲,使得语意混乱;还存在着讽刺挖苦的语言尤其是对他人生理缺陷进行夸大攻击的语言,这无疑是一些语言垃圾。所以作为创造和使用主体的大学青年更应该在语言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随波逐流,甚至随意创造出一些语言垃圾。

从校园新词和新用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社会济发展的脉搏,也能随时捕捉到青少年生思维、观念、心态的种种变化,这是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多向折射,是他们创造出来的某种心态的时代注释。从语言的性质来说,新生事物总是需要新鲜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而富于时代特色的、贴近现实生活的、表现新生事物的语言形式往往总以简洁、快捷、明快、易懂的方式迅速蔓延。“语言的发展其实是一个自我淘汰,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的过程。”所以面对流行语的所谓“流弊”,应当允许它在流行过程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校园流行语并非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而是在现代消费社会情境中,青年冲破“语言的牢笼”(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反叛旧有的语言机制和思维方式时所形成的话语和符号系统。所以教育者们在重视校园文化和现实社会建设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的同时,还应极力设法加以引导。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通过对语言文化的正确培养和塑造来建设校园文化,都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总之,一种成熟的校园文化的培养特别是作为灵魂的校园精神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它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一种良好的语言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4结束语

大学校园流行语构成了校园语言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本文从校园流行语这一语言变体的语音,词汇,语义现象出发,讨论其发展的社会原因,发展前景,旨在引起人们对良好的语言文化的形成做出思考。面对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校园流行语将以怎样的形式,向何种方向发展是每个语言研究者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可以依此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从中了解整个社会生活的现状与变迁;另一方面也能够从中透视当前青年特有的存在方式及价值心态,校园流行语作为沟通社会生活与校园文化的一个纽带,感受语言变化、言语社团巨大力量的媒介的作用上功不可沒。

猜你喜欢
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流行语,考试作文中可用否
巧借 流行语
用古诗文翻译2017年流行语
当网络流行语遇上文言文
流行语试译:
语言交际中的流行语现象:评《当代流行语研究》
“你懂的”:作为话语标记语的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