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毛泽东井冈山诗词特色

2018-10-31 10:29孙疏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乐观井冈山毛泽东

孙疏影

摘 要 毛泽东井冈山诗词体现了坚定的革命信仰和自信,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气磅礴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关键词 毛泽东 井冈山 诗词 磅礴 乐观

我父亲孙续恩教授很喜爱毛主席诗词,我的名字也与毛主席《卜算子·咏梅》词有关。我父亲书法好,是湖北省孝感市书法协会会员。我父亲经常用毛笔书写毛主席诗词并装裱好赠送给索字的亲朋好友及学生。我从小经常看父亲毛笔书写毛主席诗词,父亲也给我和弟弟书写了一本毛主席诗词和许多书法作品。受父亲影响熏陶,我也很喜欢毛主席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等都是我很喜欢的毛主席诗词名句。但这是我第一次写有关毛主席诗词研究的论文,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斗争的摇篮,1927年9月湖南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参加起义的革命军挺进井冈山。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军与朱德总司令率领的军队会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红军根据地。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在湘赣两省的宁冈、灵县、遂川、永新四个县之间,方圆550里,山中峰峦叠嶂,林深谷幽,有五条在悬崖峭壁间开出的小路,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易守难攻,有“飞鸟难过井冈山”之说。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后,革命力量日益壮大,红色区域不断推广。后来井冈山只有人数不足的一个营留守,根据地内部空虚,敌人就乘红军主力下山之际,以多十几倍的兵力进犯山上,红军凭借黄洋界天险奋勇抗战,终于击退敌军,这就是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保卫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虽历经艰险曲折,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井冈山,从这里出发,红军逐渐艰苦卓绝地发展、战斗、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毛主席对井冈山的感情很深,他先后为井冈山写了三首诗词,即《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念奴娇·井冈山》(1965年5月)。

有说毛主席逝世后,一行人扶灵柩车经过井冈山回韶山去,可是车队走到井冈山后抛锚了,车怎么也发动不起来。有人说是不是毛主席老人家对井冈山感情深,留恋井冈山,当天车队一行人就在井冈山住了一晚,第二天车子顺利地发动了,回了韶山。此事虽不能坐实,但毛主席对井冈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却是千真万确的。

战争年代,戎马倥偬,毛主席的许多诗是在马背上和战斗间隙吟就的,后来毛主席自诩为“马背诗人”,很形象。后来诗词经修改后发表。《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发表了毛主席关于词六首的按语:“这六首词,是一九二九——一九三一年在马背上哼成的,通忘记了。‘人民文学编辑部的同志们搜集起来寄给了我,要求发表。略加修改,因以付之。毛泽东1962年4月27日”其中讲的六首词是指《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西江月·井冈山》1957年1月发表于《诗刊》创刊号,《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76年元旦发表于《诗刊》1月号,《念奴娇·井冈山》收载在《毛泽东诗词选》的副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此书有《出版说明》:“副编诸作……作者写成后都没有最后定稿。其中虽可能间或有因作者忘了,未及再看到和考虑修订的,但一般是作者所不准备发表,有些还明确表示过拒绝发表的。可以推想,作者至少对这部分作品(尽管各篇情況不同)中的许多篇不认为满意”。(转引自《毛泽东诗词鉴赏》公木著,长春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二版P305页)。此首词大概作于《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后面几天,与《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起赏读,能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澎湃心潮。

众所周知,毛主席酷爱读书,经史子集涉猎甚广。“中南海毛泽东故居里有大量藏书,它给每个来瞻仰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菊香书屋的南房叫松寿斋,线装古籍大部分保存在这里。西厢房、北房的起居室、卧室里也散放着不少线装古书。……我根据书中留有他(毛主席)读过印记的,剔除重复的,汇集成一份毛泽东圈划批注过的诗词目录。……其中包括1180首诗,378首词,12首曲,20首赋。诗词曲赋总计1590首,诗人429位。至于他读过而未留下印记的、散失在各地的诗词究竟有多少,一时很难统计。”(《毛泽东和诗》张贻玖,春秋出版社,1987年10月北京第一版,P1~2页)

笔者曾参观韶山毛泽东遗物馆,毛主席的卧榻上也是堆放了半床书籍,为防止书倒下来打着人,还特意设计毛主席的卧床堆放书的一侧稍低点。

毛主席终身酷爱读书,涉猎范围很广,这与毛主席在青年时代就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分不开,也最终成就了毛主席一代伟人,国家领袖的独特的儒雅气概。

下面就毛主席井冈山三首诗词特色略作论述。

西江月

井冈山

(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是毛泽东1928年秋天井冈山保卫战之后所作。战斗前当时红军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作了较充分的思想政治工作,当时全国其它地方的武装斗争都失败了,仅剩下井冈山这块小小的红色根据地,井冈山的红旗不倒,就是红色政权还在。因此,井冈山保卫战意义重大。敌人用多于我军十几倍的兵力,将井冈山重重包围,我军岿然屹立顽强抗击。“我自岿然不动”一句体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自信和对敌人的渺视,战士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英勇顽强,凭借天险黄洋界,击溃了敌人的进犯。当时红军调来了仅有的一门大炮,一说共有三发炮弹,前二发未炸响,第三发炮弹在敌群中炸响了,一说红军打出了仅有的二发炮弹,二发都命中,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回来了,吓得连夜逃跑了。毛泽东著名的诗句“黄洋界上炮声隆”,应该说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写当时的炮声战斗威力也略带有一点夸张,却将红军的神威很形象生动地写出来了。

黄洋界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报道敌军宵遁”也是名句,写战斗的结果,充满了对敌人的渺视和自豪之感,具有必胜的信心。敌军长逃回灵县后当知道自己多于红军十几倍的兵力,竟被不足一营的红军打得如此狼狈,心有余悸地连连慨叹,不敢相信不敢相信,这简直是神兵神威啊!

当时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部分同志对建立根据地缺乏深刻的认识,有一些错误的言行。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斗争初期,前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有名的文章,进行科学的分析,指明革命方向,对红军干群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毛泽东还创作了许多诗词,体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豪情壮志,鼓舞士气,乃时代之号角。毛泽东39首诗词解放后共分6次正式发表。

这首词艺术上以小见大,叙事、抒情、议论、说理有机融合,夸张、对比、欲抑先扬等艺术方法交织运用,全词一气呵成,辞意畅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我认为此词最突出的特色是:

(1)体现了坚定的革命信仰和自信。

毛泽东、朱德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根据地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中国革命虽历经曲折最终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从井冈山出发,最后历经千难万险,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2)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此词全篇仅八句,属于小令。没有多余的修饰,用朴素而又精当的语言抒写出战斗的曲折激烈惊险和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我自岿然不动”、“报道敌军宵遁”,都体现了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颇有几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意味。

(3)大气磅礴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敌军围困万千重”、“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面对强敌,红军英勇顽强战斗。此诗表现了毛泽东坚毅、坚韧不拔和开阔宽广的胸襟和视野。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与《念奴娇·井冈山》(1965年5月)艺术特色分析。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久有凌云志”,重点在“久”字和凌云志向。“久”字体现出毛泽东青年时期就立下的远大志向。杨开慧烈士在就义前说:我死不足惜,但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可见他们是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杨开慧就义的消息传来,毛泽东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沉痛之情溢于言表。“重上井冈山”,重点在“重上”二字,今昔对比,换了人间,心情前后有所不同。“重上井冈山”诗句朴素平白却有气概,高屋建翎,炉火纯青,高度概括,无感伤只有昂扬的革命斗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念奴娇

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此词似更多个人情怀的感叹吟咏,体现出毛泽东的战斗经历和革命情怀。1965年的革命形势,后来发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毛主席此时的“豪情”、“磅礴”也让人浮想联翩。

郭沫若曾说毛主席经纬外,诗词泰山北斗。这对于一个领袖的诗词、儒雅大气磅礴的风范,评价是很到位的。毛泽东的井冈山三首诗词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毛泽东井冈山诗词的格律如何呢?

1965年7月21日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原载《诗刊》1978年第1期)。

毛泽东主席自己是很谦虚的。在个人崇拜的年代,年幼的我们都敬仰拜读毛主席诗词,从未觉得有何不足。今读毛主席的话,“再则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体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毛泽东1957年1月12日《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刊》1957年1月创刊号)。脑洞大开,重新欣赏研读毛主席诗词,觉得毛主席诗词在格律上也有一些特色。

讲究平仄炼字炼句是近体诗主要的特点。现代汉语中的一些方言象吴、闽、粤、桂、赣、晋、内蒙等地仍保存有入声,但普通话和北方、西南方言就无入声了。近体诗的对仗要求必须平仄相对和不要同字相对,词则不一定,“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是同字相对。近体诗对仗固定在中间两联,首尾两联一般不用,词的对仗的位置则有的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还有用不用对仗完全自由的,如毛主席的《重上井冈山》中有的用,有的没用,有时多用,有时少用。一般词凡相连二句或二句以上偶数句、字数相同,均可对仗,但并不作硬性要求。

毛主席诗词也有省略主语和压缩句子。(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45页)如“久有凌云志”省略了主语“我”或“我们”。“牢骚太盛防肠断”省略了主语“你”柳亚子。“诗言志”,“词言情”。诗比散文更讲究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更注重形象和情感。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说:“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毛主席用他自己创作的诗词很好地实践了这一主张,毛主席诗词学习古典又超越古人。它至今对文学艺术创作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毛泽东酷爱读书,在紧张的战斗间隙中还吟咏诗词,毛主席是将诗词作为革命的战斗武器的。“毛泽东读辛弃疾的词最多,也最爱读他的词。”(《毛泽东和诗》张贻玖,春秋出版社,1987年10月北京第1版P59页)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解放战争时期,某个小部队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因敌我力量悬殊,大部分同志都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了,最后剩下通讯人员和三二个人,大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就把身边所有的东西毁掉,打开收音机,想最后听听党中央的声音,恰好陕北电台正播出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些振奋人心的诗句由电波送到前沿阵地,这些同志受到一股强大力量的震撼,增强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终于突破冲出了重重包围。

毛泽东诗词的名句,如“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到长城非好汉”。“九嶷山上白云飞”。“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等等,都是慷慨激昂,大氣磅礴,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和革命的战斗激情,鼓舞人们奋发向上,有所作为,斗志昂扬。

我们应将井冈山红色精神,红军精神,战斗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乐观井冈山毛泽东
井冈山诗五首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井冈山抒怀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