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比较

2018-10-31 10:29李正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6期
关键词:比较普通话方言

李正军

摘 要 芦山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比较,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调值三个方面。芦山方言只有20个声母,较普通话缺少“zh、ch、sh、r”和“n”,多出[] 、[z] 和[v];只有35个韵母,比普通话少了“eng、ing、ueng”、“e”、“-i[]”和“uo”,多了“[yo]”、“[]”,且在韵母的采用上有区别;在调值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阳平(21)、上声(31)、去声(212),入声字分别归入31调、55调。

关键词 方言 普通话 比较

芦山地处雅安北部青衣江之源,东与雨城、邛崃、大邑、崇州接壤,北与汶川连接,西与宝兴毗邻,西南与天全相连,面积1364平方公里,人口10余万,今属汉族。古芦山属青衣羌族,汉属青衣羌国领县。羌人是秦献公时代由黄河上游甘青地区“附落而南”进入川西高原,建青衣羌国的。公元184年,青衣羌国被东汉灭亡。之后,青衣羌人的活动逐渐淡化,消失在了“二郎山、夹金山区”。明代“穆坪董卜韩胡土司”系青羌后裔,曾强盛一时,在清代与明正土司结为一家,逐渐与汉民族融合。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以及青衣羌族的汉化历史,尔后逐渐形成了今天芦山人多样的、融合的方言特点。在此,就芦山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进行比较,从声母、韵母、调值三个方面浅谈芦山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帮助芦山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推广普通话。

1声母的差异

普通话有22个声母,芦山方言只有20个声母,差异如下:

1.1芦山方言较普通话少5个声母

(1)芦山方言没有翘舌声母“zh、ch、sh、r”。芦山方言和四川大多数地区的方言一样没有舌尖后音,“zh、ch、sh”念成“z、c、s”,如“支持”念成“zici”。聲母“r”多数念成了平舌音[z](后文有具体论述),少数念成[j],如“光荣”的“荣”就念成了“[]”或“[yn]”。

(2)芦山方言没有鼻音“n”。芦山方言只有边音“l”,“n”都念成“l”,如“南方”念成“蓝方”。 芦山方言在部分零声母音节前增加了辅音声母[l],如“意义”念成“意义[li]。

1.2芦山方言较普通话多3个声母

(1)芦山方言增加了声母[],如“爱[ai]护”。

(2)芦山方言增加声母[z]。芦山方言没有舌尖后音,声母“r”念成平舌音[z],如“日[zi]子”。

(3)芦山方言增加声母“v[v]”。凡整体认读音节wu都念成“[vu]”,如 “乌[vu]鸦”。

1.3芦山方言部分字的声母与普通话所采用不相同

(1)普通话中“h”与“u”相拼的音节,芦山方言全念成声母“f”,如“老虎[fu]”等。

(2)芦山方言有坝区方言和山区方言之分。坝区方言中,凡舌尖音“d、t”与齐齿呼韵母相拼时,全都念成了舌面音“j、q”,如“天[ian]地[]”。

(3)芦山方言将部分舌面前音“j、q、x”的字音念成了舌面后音“g、k、h”,例如“街[kai]道”、“敲[ #秛]门”、“咸[xan]菜”等。

(4)芦山方言将部分送气声母与不送气声母刚好发音方法相反,如“拔[]高”、“向导[]”、“劫[]难”与“澎湃[pai]”、“犒[k#秛]赏”、“翅[]膀”等。

2韵母的差异

普通话有韵母39个,芦山方言只有35个韵母,差异如下:

2.1芦山方言较普通话少6个韵母

(1)芦山方言没有后鼻韵“eng、ing、ueng”,其中“eng”念成了“en”和“ong”,“ing”念成了“in”,“ueng”念成了“ong”。如“灯[]笼”、“蒙[]古”,“英[jin]雄”,“渔翁[]”等。

(2)芦山方言没有单韵母“e”和“-i[](后)”。其中“e”念成了与“o”同部位的不圆唇元音,或念成[],如“哥哥”、“一刻[]”;没有翘舌音,“-i[](后)”都念“-i[](前)”。

(3)芦山方言没有合口呼韵母“uo”,所有的合口呼韵母“uo”都念成开口呼韵母[o]或“[]”(后文有详述)。念成开口呼韵母[o]的如“过[ko]错 []”。

2.2芦山方言较普通话比多了2个韵母

(1)芦山方言增加了韵母“[yo]”,如“大约[yo]”、“教育[yo]”、“角[]色”等。

(2)芦山方言增加了韵母“[]”,如“国[]家”、“收获[]”等。

2.3芦山方言部分字的韵母与普通话所采用不相同

(1)芦山方言里“”能直接与“b p m d t l g k h z c s”12个声母相拼。如“北[]京”、“墨[]水”、“特[]别”、“千克[]”、“热[]闹”等。

(2)芦山方言中部分字音节丢失了韵头“u”,如“团[]员”、“护短[tan]”、“乱[lan]说”等。

(3)芦山方言中部分字音节丢失了韵腹“辍保纭暗鵞ti]娘”、“借[]书”等。

(4)芦山方言将部分“ao”韵母念成了“o”韵母,如“烙[lo]印”。

2.4芦山方言韵母规音极不到位

芦山方言发音时嘴唇没有紧张感,舌位随意,韵母规音极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单韵母的开口度、圆唇度不够或不圆唇,复韵母发音没有动程,前鼻韵没有收音动作等。最明显的如“u”不圆唇,发成唇齿音[v];复韵母“ao”、“ou”、“iu”收音时没有圆唇的动作;复韵母发音没有动程;鼻辅音[n]没有舌尖抵住上齿背的收音动作。

芦山方言里没有高升调,语言习惯没有向上扬的调值。阳平与上声调值和去声调值差不多,特别是去声调值“212”在语流中由“1”升到“2”的时间被缩短,有时候也没有到位,就和阳平“21”调没多大区别。

(2)芦山方言中古入声字调值的归向。古代汉语分平、上、去、入四个调类,与现代汉语的阴、阳、上、去四声不同。把古今声调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声调的变化遵循“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的规律。芦山方言古今调值变化也大致遵循这些规律,只是入声字的派向有自己特点。

①靠近邛崃、大邑、崇州地界的上半县,大部分古入声字归入(31)调。如“桌、砸、铁、色”等入声字,全念31调。

②靠近天全、雅安、宝兴地界的下半县,大部分古入声字归入(55)调。如“桌、砸、铁、色”等入声字,全念55调。

(3)音变的区别。普通话有轻声、儿化、上声变调、“一、不”音变、“啊”音变等音变现象,芦山方言音变只有儿化,且发音只有直接加“er”一种类型,特别强调儿化,甚至有替代韵腹的趋势。如“黄花儿”、“老头儿”、“白兔儿”等。

芦山方言在词语朗读的轻重音格式刚好与普通话相反。普通话词语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其轻重音格式为“轻、重”或“轻、次轻、重”等。而芦山方言的词语重音一般落在前面的音节上,为“重、轻”或“重、次轻、轻”等。

芦山方言与普通话标准音有很大的差异,但作为北方次方言区,同吴方言区的浙江、上海,粤方言区的广东,闽方言区的福建等地相比,学习普通话还是更容易。只要我们掌握了方言特点,抓好与普通话的对比学习,则再不会有“四川驴子学马叫”之说了。

参考文献

[1] 徐中舒,徐亮工.川大史学·徐中舒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 范晔.后汉书·西羌传[M].中华书局,1965.

[3] 明史·西域三[M].中华书局,1974.

[4]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中华书局,2009.

[5]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会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 邢福义.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比较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