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创作中悬念的形成机制

2018-11-01 15:46王在宁
牡丹 2018年21期
关键词:希区柯克悬念炸弹

王在宁

悬念是剧本创作的技巧之一,是剧作者为引起观众对故事、剧情的期待而采用的具有多重意义可能性的故事讲述手段。悬念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创造观众的审美期待,让受众主动参与到故事剧情的讲述中,去猜测故事接下来讲述的内容。剧本创作中的悬念具有独特的机制,悬念的产生离不开创作者对于信息的扣留,截留信息,使信息结构变得残缺,具有开放性,从而引发受众的疑问,引起受众更强烈的关注。本文通过探究悬念创作过程中对事件信息的处理方式,对悬念诞生的机制做出研究,力图总结出悬念产生的内在逻辑与设置方法。

一、悬念在剧本创作中的运用

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主要是指编剧和导演利用观众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前景的关切与期待心理,在剧中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从而引起观众的关注,并急切期待解决的后果。作为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在他的电影艺术实践生涯中大量采用悬念式的故事讲述手法,作为悬念电影的开山鼻祖,希区柯克曾举例简要说明什么是悬念。他提出,假如两人正在交谈,也许桌下有一枚炸弹,谈话的内容普通无趣,突然一声,炸弹轰然爆炸,这时爆炸的声音引起了观众的注意,但是之前的15分钟聊天内容是没有剧情张力的。如果在谈话过程中,两位主人公知道15分钟后桌子下面的炸弹会爆炸,这时原本普通一般的谈话会带有更多的内涵,观众会猜测炸弹会不会炸死两位主人公,且他们的每一句对白都有了重要的意蕴。在前一种情况中,影片仅仅在炸弹爆炸时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但是在第二例中,炸弹爆炸之前的15分钟谈话都具有了吸引力。

二、剧本中悬念形成的机制

根据对故事信息中过程与结果的扣留方式,人们可以将悬念的形成机制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观众不知晓事件的结果和过程,猜测结果和过程

在第一种悬念机制中,观众与剧中人物对于即将发生什么、如何发生以及最终的命运都没有任何信息,故事被迷雾完全笼罩,只能体验到危险紧张的情境下主人公的命运变幻莫测,随时都会面临不一样的挑战和困境。这种悬念机制往往表现为一种神秘感,并且常常运用在恐怖类型的电影中,作为一种营造惊悚情景的叙事技巧。作为观众与剧中人物,对于故事接下来发生的事件以及结果都没有有效的信息,让故事的情景产生一种较为自由的叙事方向,同时也意味着危险会随时降临,意外会随时发生。

例如,在电影《禁闭岛》中,整个故事的第一层逻辑中,主人公作为侦探来到一个奇怪的精神病院,这里看到的一切、发生的一切都不可思议,主人公随时处于危险的境地之中,不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件以及最终的命运如何,整个故事处于一种完全的神秘中,构成了悬念。

(二)观众知晓事件的“可能结果”,猜测过程

希区柯克在电影故事中大量运用的悬念类型就属于此种悬念机制。在《后窗》中,希区柯克用剧中人的角色赋予了观众一个上帝的视角,观众看到的故事内容比案件中的人物要多,观众知道人物将要面临的遭遇而故事人物浑然不觉,这样的悬念机制创造出观众为故事人物捏一把汗的观影体验,是悬念机制中重要的类型。故事过程往往比结果更为重要,观众去电影院看电影,为的就是体验一把惊心动魄、欢喜兴奋、感动流泪的心理过程。

这种悬念机制将观众置于比人物更高的地位,让观众提前知晓人物可能会遭遇的危险、困境,让观看体验更加具有带入感。当事人仍蒙在鼓里,一无所知,更无思想、行动上的准备和防范措施。但观众已然知晓他所面临的危险。这样,观众就会为剧中当事人的安全和命运担心,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的心情,期待他能解除危机,摆脱困境,从危难中脱身,获得安全。观众有一种上帝视角的崇高感。例如,在电视剧《潜伏》中,观众从一开始就知道余则成的真实身份,但是这恰恰增强了观众的心理体验,从而感受余则成地下工作的惊心动魄、危机四伏。

在此类型的悬念设置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将事件的“可能结果”预先告知观众。首先可以通过“结果提前”的方式。从观众热烈期待的最重要的必需场面开场,先提示观众将看到的最大高潮可能是什么,先提示观众主人公面临的最大敌人是什么,然后把时间拨到必需场面开始前的一天、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娓娓道来。其次,可以运用同类比较的方式。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在剧本开场时,设置一个和剧本主人公本质上极为相似的同类,把将要发生在剧本主人公身上的重大危机放在他的身上爆发出来,并且让观众看到这场危机可怕的结果,如死亡。然后,主人公开始走同样的道路,以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期待情绪。

(三)观众知晓事件的过程,猜测结果

最后一种悬念機制则是在故事事件发展到紧要关头时,采用戛然而止的方式将结果信息暂时扣留,强行将观众对于结果的好奇心置于半空之中,让观众去体会、去猜测、去揣摩。这种悬念机制不宜多用,容易带来叙事的负担以及观众情感上的反抗。此种类型的悬念机制较为“粗暴”地让观众主动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中,往往运用在电影的结尾,作为一个开放式的猜想让观众去回味。

例如,在电影《盗梦空间》中,主人公费尽周折完成了预定任务,但是回到家中之后,转起的陀螺究竟有没有停止,成为最后悬而未决的悬念。这一悬念代表着主人公全部努力的结果,此时电影画面戛然而止,问题留给了观众。同样,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与派共渡海上漂流岁月的老虎最后头也没回地走进了森林,不见踪影,那么这只孟加拉虎究竟是少年派脑中的构想还是真实存在,也是一个故事当中没有明确揭示的问题,结果与答案留给了观众自己去思考。

三、结语

悬念是故事创作中的常用技法,不仅仅应用于惊悚悬疑类型的故事电影,还作为一种基本的叙事技巧,促使观众参与到故事中来。悬念的形成有其内在的机制,离不开对观众采取故事信息扣留的手法。

(西华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希区柯克悬念炸弹
什么是“高级”的快乐
巧在开篇设悬念
开心炸弹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基于齐泽克后拉康思想的希区柯克电影解读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他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