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一根导丝祛病痛

2018-11-01 10:30钟红珊
共产党员·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胆道内科经皮

介入医学是现代医学园地中的“美丽奇葩”之一,神奇之处在于诊疗范围大、治疗难度高,在人体中“探幽入微”,几乎无所不能。介入治疗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高、见效快、可重复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和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并列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

人食五谷杂粮,难免病痛之苦,老百姓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很多人脑子里都有这种固定思维:病情不重,只需要吃药、挂吊瓶就去找内科医生;病情急,症状重,可能需要做手术,就去找外科大夫。事实上,您还应该知道,早在20世纪80年代,介入诊疗技术就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成熟起来。这一技术充分融合了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医学,并形成了与内科、外科并列的第三大临床学科——介入科。

那么,什么是介入技术?能够有效诊治哪些疾病?如何进行治疗呢?

介入治疗既不同于内科的“吃药打针”,也不同于外科的“开刀手术”,它介于两者之间。所以,美国医生给它命名intervention,意思是介入干预,于是就叫作“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如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剂、超声等),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切口,通过人体原有的腔道(如血管、胃肠道、胆道和气管),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介入治疗的特点是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创伤小、疗效好、见效快,以及可重复性强等。

能够采用介入治疗的疾病种类非常多,几乎包括了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主要疾病。由于介入治疗所涉及的疾病有多种分类方法,为方便大家理解,下面,我们按照肿瘤疾病介入治疗、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和非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分类,来给大家逐一讲解。

肿瘤疾病的介入治疗

肿瘤疾病的传统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内科放化疗和外科手术切除。如今,介入治疗在肿瘤疾病诊疗领域中独树一帜,因为它无须“大动干戈”,就能有效地控制肿瘤,通过向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和(或)栓塞剂,实现“毒死”“饿死”肿瘤的目的,其局部药物浓度高,对全身毒副作用小,相对于“开膛破肚”的外科手术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内科放化疗,介入治疗能够真正实现“微创、高效、术后恢复快”的治疗目的。

以肝癌为例,肝癌在中国的发病率非常高,被称为“癌中之王”。大约80%的患者发现肝癌时,已经没有根治的机会,也就是说没有手术、肝移植等根治机会。介入治疗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已被多种肝癌诊疗指南认定为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除此之外,介入治疗对肺癌、肝转移癌、肾癌、胰及十二指肠肿瘤、宫颈癌、膀胱癌、妇科肿瘤、肢体肿瘤等肿瘤均有显著疗效。对于中晚期肿瘤,经过介入治疗可使其缩小、降期,以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部分经诊断无法进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经过有效的介入治疗后还可能重新获得外科切除治疗的机会。

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经血管管腔对疾病进行介入治疗的方式叫作“血管介入治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血管介入治疗往往充满着挑战与惊心动魄。对于出血性急症,医生先利用独特的器材对动脉进行造影,逐一排查其供血动脉直至发现破裂的异常血管,然后利用栓塞钢圈或栓塞剂对该动脉进行封堵,能够快速有效终止出血。再比如,门脉高压所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能够有效降低门脉压力,降低出血风险。这不仅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还可以为部分肝移植的患者争取到宝贵时间。

此外,治疗一些常见的动静脉疾病,对于介入科的医生来说也是“拿手好戏”。例如,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可通过下肢动脉成形术(PTA)或支架植入术,立竿见影地缓解下肢缺血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截肢率。再比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或不伴肺栓塞随时都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以及置管溶栓的联合治疗可以在有效降低溶栓风险的情况下高效溶解血栓,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非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不经血管腔内对疾病进行介入治疗的方式,我们称之为“非血管介入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是常见的、典型的非血管介入治疗。对于恶性肿瘤(如胆管癌、胰头癌)或良性病变(如胆总管结石),引起肝外胆道梗阻性黄疸,PTCD可行胆道内或胆道外胆汁引流,故而缓解梗阻、减轻黄疸,为根治手术提供有利条件。非血管介入治疗还可通过扩张或支架置入的方式治疗食管、气管狭窄以及输尿管狭窄等疾病。对于椎体压缩性骨折、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可以通过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术得到有效的治疗。

除了作为治疗手段,经皮穿刺活检同样也是明确诊断的“一把好手”,使用细针经皮直接穿刺身体各部位病变区,由于针头有特殊装置,便于取出病变的活检标本,也可用细针直接抽取病变的组织碎块,再做病理以明确疾病诊断。

总之,介入治療方法种类繁多,可简单概括为以下5个字:

灌——将药物经导管直接灌入病变部位。

堵——将栓塞剂送入需要堵塞的血管,止血或饿死肿瘤。

通——用球囊、支架疏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或其他管道。

消——用射频、微波、冷冻、粒子等插入肿瘤直接消除病灶。

取——通过穿刺针,取出身体深部的病变组织,明确病理诊断。

主讲专家

钟红珊,中国医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兼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介入放射科副主任,辽宁省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委兼副总干事、外周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医学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篇,并参编、参译专业著作和国家教材6部。

钟红珊医生擅长的微创介入诊疗项目主要有:外周动脉狭窄/闭塞的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介入治疗,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及顽固性腹水的介入治疗(TIPS),各种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及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等。

猜你喜欢
胆道内科经皮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