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不可以少了歌唱”写作示例

2018-11-02 01:48孙晓鸣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歌

□ 丁 磊 孙晓鸣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旅途不可以少了歌唱。有人喜欢边走边唱,一路娱情;有人却喜欢默默前行,在终点高歌。

一、材料解读

本则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话观点鲜明地表达了“歌唱在旅途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追问一下原因,可以认定为歌唱是一种减压方式,是自娱自乐、丰富旅途、提高生活品质的途径。第二句话根据“歌唱”所处阶段的差异具体分述了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人生态度和价值标准。其中第一种是“旅途中歌唱”,关键词是“旅途、歌唱”,“歌唱”除了实指唱歌,还可以引申为“享受过程”“赞美生活”“及时抒发情怀”“自我调节”“怡情养性”“欣赏沿途的风景”“适度宣泄”等等。第二种“默默前行,在终点高歌”,关键词是“旅途、终点、歌唱”,意在强调“为了目标耐得住寂寞”“关注结果”“享受成功”“最后的精彩”等。两种喜好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无优劣高下之分,都是乐观向上的表现,无涉人生的忧伤悲苦。

二、立意要点

这道作文题在审题立意上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歌唱不能仅仅理解成字面意义上的“唱歌”,如简单描写几次唱歌的画面,因与人生旅程无关系,则显得肤浅。对“歌唱”内涵的挖掘,不妨多一些追问:如“谁歌唱”“歌唱什么”“怎么歌唱”,还可以进一步写出“歌唱”具体的比喻或象征意味。行文时,可由浅入深,由实到虚,从具体的歌唱逐步引入抽象的解读。

2.因“歌唱”所处阶段的差异,可以选择前后两种行为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来写,也可将两者结合起来写,但后一种角度难度较大。四个关键词“旅途、过程、终点、歌唱”不需面面俱到,但至少要扣住一种生活方式(生存状态或生活品质)来写。

3.材料由两句话构成,如果忽视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只是断章取义,抓住一句话或材料中个别词语则会出现偏题,如:不扣住第一句中“歌唱”这个关键词,写“边走边唱”的,最终偏离材料中心,写成“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同样,写“终点高歌”的,仅仅抓住“默默前行”四个字,立意为“厚积薄发”“勤奋”“积累”“学会隐忍”等,则完全跑题。

三、例文赏析

逐鹿见山

一考生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追逐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诚哉斯言,可,因了一只鹿,却将沿途的风景化作了身旁的一抹掠影,这值得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终点固然重要,但过程也必不可少。这一路上走走停停欣赏到的风景必定是一路埋头,一味向前所不能比拟的。纵使途中真的无甚景致。你也可一路高歌,自得其乐。

丰子恺先生在《豁然开朗》一书中说道:“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生活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生活。”同样,

不是旅途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旅行的方式。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心中有景,则目之所及皆为风景。

心中有景,纵是滂沱大雨,也可成绝美景致。山中遇雨,同行皆狼狈,而苏轼却竹杖芒鞋,高声吟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难道真的不畏暴雨吗?是因为心安于一抹淡然,才能享受漫步中的一份惬意。

——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辞别故友,走着远离官场,乘一叶轻舟泛过桃花潭水深千尺;饮一壶浊酒,常感“钟鼓馔玉不足贵”;他似一块美玉,在官场磨折半生,却仍能熠熠生辉,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且不论结局如何,李白的一路高歌也确是让这过程中多了几分诗仙的洒脱、浪漫。

心若安于风景一隅,则枯燥的过程也可变得妙趣横生。心居于景中,则眼底繁杂琐碎的欲望便可化为虚妄,让你心无旁骛地追逐远方。白云苍狗,云卷云舒,你也可以从中体会到时间的安之若素。

在追逐鹿的途中,不妨慢下来,也许你会看到满山茂密繁盛的绿荫,小溪涂涂,鸟鸣枝头……

慢下来,一切都是最好的样子。

过走边唱,一路娱情。于过程中得一份淡然清浅的禅意。尘世陆离,于途中开一朵花,满径芳香。

亮点评析

本文由“追逐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提出疑问——这值得吗?引出自己的观点:“终点固然重要,但过程也必不可少。——你也可一路高歌,自得其乐。”后用丰子恺、苏轼、李白为例证,散文化的议论富有语文味。言而无文,行而不远也,在看多了程式化的考场议论文后,本文的语文味为之增色不少。

潜 心

一考生

古人做学问讲究潜心,准备著书了,便隐居深山,闭门谢客,耗费数十载,一本巨作惊艳当世,流芳千古。这时推门而出,仰天长歌,胸中自是壮怀激烈。他们默默潜行,等的就是这放歌的一天。

而现在虚荣浮华之风盛行,学术造假的新闻屡见不鲜,那些教授未必没有才华,未必是庸碌之辈,但学术路上的诱惑让他们心中有浮躁,难以静下心来完成课题,只想早日享受鲜花与掌声,拥有金钱与名声。

由此可见,要想在终点高歌,专注与自我的沉淀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抛却那些夸奖与俗世的诱惑,埋下头来,专注自我,方能成就一番伟业。法国作家雨果在写作时,会在门外挂上一块写有“雨果不在家,请勿打扰”的牌子,而正是这份忘身于文学的专注,让他写出了《巴黎圣母院》等佳作,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而倘若在人生路上被路边的鸟语花香所吸引,把那些美丽的花儿放在自己的行囊中整日欣赏,那些花儿不仅加重了身体的负担,更让我们的心灵不再纯净,若没有一颗澄明的心灵,那又如何从名利的泥潭中脱身,坚定不移地在那条通向最后胜利的曲折小径中前行?

而要想懂得默然前行,而不是在路上便被得意之情所包围,保持本真,怀揣一个信仰是至关重要的,信仰是一个人精神力量的来源,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导。当身陷迷雾,信仰之光就会驱散黑暗,伴你前行,简而言之,拥有信仰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想做什么。司马迁正是有着一颗完成父亲遗愿编纂史书的信念才忍着宫刑的奇耻大辱,专心写史,最后那一本《史记》,让他留名青史。

但是潜心绝非自我的沉默与封闭,潜心是一种对于目标的专注和处世的淡然。沉默与封闭只是一种懦弱的自卑,绝非有德有才之人所做之事,他们只会对目光短浅、洋洋得意之人不屑一顾,把得意与夸耀拒之门外。

让我们一路默默前行,学会谦逊与淡泊,在沉心静气中修炼自我,待到成就一番事业时再“仰天长啸”,发出“会当凌绝顶”的感叹。正如俗语所说:让我们做一个“笑到最后的赢家”。

亮点评析

本文小作者选择了观点相对较难的“终点高歌”来写,并根据写作材料提炼出了“潜心”这一写作中心词,文章的优点在于:起承转合自然流畅,论证思路严密,注意运用辩证法,体现思辨性;此外,全文无论是开头的“仰天长歌”,还是结尾的“仰天长啸”都始终紧扣关键词“高歌”,表述集中而贴切。

且歌且行到终点

丁亦禹

且歌且行,则世间万物皆成佳景,看白云,则白云悠悠,心亦悠悠;看新雨,则新雨洽然,一派清爽;看落花,则落花潇然,一派豁达。

一方斜阳铺成信笺,湖中被柔风吹动的柳树是你写诗的模样。

李贺因父亲的名讳而无法金榜题名,因不愿碌碌无为而做了“暗黑中的歌者”,他背上行囊,骑上白马,云游高吟,但有所感,则挥笔放入囊中。煮一壶温暖的香茗,旧时的雨落下曾经走过的足迹,淡淡的甘甜中弥漫着丝丝苦涩,然而他笑对人生,笑谈经历,伴歌前行,多了一份淡然,多了一抹清高。

我们试想,如果李贺悲观前行,以苦为伴,借酒消愁,似乎只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苦叹,他是否还是那位潇洒自如的诗人了呢?他是否还是写下千载名句而被誉为“诗鬼”的大诗人了呢?我想他依旧会是一位诗人,只是,却不会有如今的淡然、如今的伟大。

走过了痛不欲生,才能明白什么是云淡风轻,走过了漫漫长夜,才能赢来黎明的曙光。以歌伴行,记得说:生活,没什么大不了的。

莎士比亚笔下《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去帮助好友;《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卡西莫多以金子般的心灵去扶助他人;《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不懈地追求光明与真理,他们都在默默地前行,以自己微弱的力量去传递更多的无私,他们最终会在终点高歌,实现自我的无限可能。

诗曰: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我曰:我歌故我在,我在故我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掬一捧心灵的泉水,细细咀嚼其中的甘甜,以高歌乐观的心态前行,描绘自己的人生风景。

是的,歌与挫折的交汇,歌与坎坷的融合,歌与荆棘的合奏,才是真正的人生“歌者”。

且歌且行,你也就有了极致的心境,看得见“山外山,楼外楼”,成就了前行的动力,你也就有了无限的可能,以极致的心境去悠然于天地之间,放浪形骸之外,并最终在“蓦然回首”时,登上了属于自己的高峰。

仰观宇宙,俯察品类,让我们且歌且行到终点。

亮点评析

“且歌且行到终点”,本文将“过程”与“终点”巧妙的结合,告诉人们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道理:过程与结果往往高度相似。此外,在例子的使用上详略得当,要突出的例子多写两三句,熟悉的人物则用排列法一笔带过,可见小作者有明晰的谋篇布局意识和一定的写作素养。

猜你喜欢
高歌
高歌祖国
外卖点餐
运动与高歌不可兼得
为中国梦高歌
高歌新时代
青山萦翠茗香幽 奋力谱写茶文章——安顺茶业在改革中一路高歌
高歌前进
吃出来的南瓜盅
我亲爱的叫高歌的小破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