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巡测实践与思考
——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

2018-11-02 07:06吕兰军
江西水利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彭泽水文局九江市

吕兰军

(江西省九江市水文局,江西 九江 332000)

0 引 言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旨在提高中小河流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和洪水预测预报能力,为中小河流防灾减灾提供及时、准确的水文信息支撑。江西省流域面积在200~3 000 km2且有防洪任务的222条中小河流被纳入。至2015年12月,九江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基本建成。

九江市地处江西省北部,东经113°57′~116°53′、北纬28°47′~30°06′,全境东西长270 km,南北宽140 km,国土总面积18 823 km2。境内流域面积10 km2以上河流312条,1 km2以上湖泊30个,大、中、小型水库1 067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5座。

1 系统运行带来监测管理模式的改革

九江市下辖修水、武宁、永修、德安、都昌、湖口、彭泽7县,共青城、瑞昌、庐山3市,浔阳、濂溪、柴桑3区,共13个县(市、区)。2010年,九江市水文局下辖11个国家基本水文站,大都地处乡镇偏僻地区,其中在修水、永修各设有3站,瑞昌、武宁、德安、都昌、庐山各设有1站,湖口、彭泽、共青城、柴桑4县(市、区)未设水文站。

2015年底,九江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基本建成,水文监测站点数量大增,辖区内共有水文站27个,水位站117个,雨量站449个,蒸发观测站12个,流量、水位、雨量、蒸发监测任务较2010年分别增加170%、608%、475%、175%。而从事基层测站水文工作人员则一直维持在45人左右,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有限的人员和先进技术高效地开展水文监测工作,不断提高水文测验工作质量,是我单位面临的现实而急迫的问题。

2013年水利部水文局《关于深化水文测报改革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巡测优先、驻巡结合、应急补充”的水文测验管理体系。按照水利部水文局的指导意见,开展水文巡测是一种可行的监测模式。

2015年初,九江市水文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原有的10个基本水文站进行了测站特性分析。基于近些年来水文测验技术水平的提高,水文测验设施设备的快速发展,水位、雨量的遥测方式已十分成熟,部分水文站采用了电波流速仪自动监测,主要水文站配备了走航式ADCP等先进测流仪器,巡测车辆也已配备,开展水文巡测可行。对中小河流17个水文站则根据交通、通信条件,划分给就近的基本水文站实施巡测。

由基本水文站根据属地、就近原则兼顾中小河流水文站开展水文巡测,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基本水文站大都处于偏僻乡村,如遇到大的暴雨洪水,受交通、通信条件的限制,加上各个水文站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水文巡测很难在面上展开。

1996年前,修水县的高沙、先锋、杨树坪水文站在管理上互不隶属,直接受九江市水文局领导,在为当地防汛抗旱服务方面形成不了合力,而且管理成本较大。1997年1月,成立修水水文勘测队,统一管理修水的水文工作,效果明显,修水的水文工作多次受到修水县委、县政府和省、市水文局的肯定。受此启发,经过多次分析论证并经上级同意,决定设立彭泽、瑞昌、永修、修水4个水文水资源巡测中心(以下简称“巡测中心”),分别管理2个以上县(市、区)的水文工作。具体情况表1。

表1 九江市水文局各水文水资源巡测中心基本情况表(2015年12月)

2 水文巡测效果分析

2016年4月1日修水、永修、瑞昌、彭泽4个巡测中心正式运行,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2016年入汛以来,九江市遭受了1998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汛情,先后经历了22次强降雨过程,平均降水比常年多5.2成。特别是7月份,出现的高强度暴雨历史少见,严重的外洪内涝形势历史少见,长江、鄱阳湖水位持续超警戒一个月,有十多天时间与1998年同期水位持平,人民生命财产面临极大威胁。4个巡测中心沉着应战。

6月18~19日,湖口、都昌、彭泽县平均降雨量分别达223.8 mm、193.4 mm、153.4 mm。单站以都昌县中馆站346.0 mm为最大。彭泽中心成功抢测到完整暴雨洪水资料,并第一时间向都昌县防汛指挥部报告雨情、水情,为人员转移、水库安全度汛、路桥管控起到了关键作用,无一人伤亡。彭泽巡测中心管辖都昌、湖口、彭泽3个县7个水文站,只有8位人员,按以往每站3人定员,需要21人,如今得益于巡测中心的设立,8人就已将水文测报预报工作完成得精、准、快。

进入7月后,位于九江市城区的赛城湖水位低于长江,无法外排,加上再次遭遇暴雨袭击,赛城湖水位于7月22日8时达到21.32 m,超警戒2.32 m。瑞昌巡测中心在每天早上6点之前完成赛城湖入湖河流测流,迅速计算入湖水量,根据赛城湖水位~面积~容积曲线,预测未来赛城湖的水位。

永修、德安是九江的防汛重镇。进入7月份以来永修站水位一直在警戒水位以上高位运行,至5日6时水位上涨至22.92 m,潦河万家埠站7月5日10时洪峰流量3 000 m3/s,省、市水文部门预测如柘林水库继续保持现有的泄量3 140 m3/s,永修站水位极有可能超过历史最高水位23.48 m,永修县城将会受淹。永修巡测中心加密流量测次,为上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最终省防办采纳了水文部门的建议,柘林水库下泄流量减少至1 820 m3/s,7月5日13时永修站出现洪峰水位23.18 m。

7月2日至4日,位于赣西北的修水、武宁遭受暴雨至大暴雨过程,强降水导致修水、武宁辖区内各河道水位迅速上涨,修水先锋站5日凌晨2时洪峰水位100.98 m,超警戒2.48 m,涨幅5.65 m;修水县城站4日22时洪峰水位95.16 m,超警戒0.16 m,涨幅3.21 m,强降水造成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全县36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修水巡测中心抢测到了各水文站的洪峰,把最新流量监测成果形成简报呈报修水、武宁两县,为抗洪抢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自2016年4月1日修水、永修、瑞昌、彭泽4个巡测中心运行以来,管理模式、测验观念、仪器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更新,水文监测由以前固守一点的工作模式变为机制更加灵活、反应更加快捷、服务范围更广、工作成本更低的水文工作模式,在2016年洪水期间,对防汛工作反复研究论证、提供数据和建议,为各级领导综合研究、分析判断、作出决策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

一是解放了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开展了水位流量单值化分析,使巡测成为可能;各中心都配备了巡测车,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巡测工具的改进使巡测更有保障;微机测流系统、GPS、ADCP等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使巡测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时效性大为提高。

二是节省了人力资源,拓宽了服务面。人员的相对集中,既发挥了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又充分展现出集体的智慧,在服务地方防汛工作中游刃有余。

三是巡测中心都建立在县城,解决了由于长年分散在乡村僻野驻测导致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增加了职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思考、敢于开拓、综合素质较高的业务技术骨干,知识和信息面得到拓展,有利于基层水文职工队伍的稳定。

3 几点思考

修水、永修、瑞昌、彭泽4个巡测中心运行以来,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如人员仍然不足、现代化的测验设施设备不多、信息化水平不高、机动能力不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有以下几点思考。

3.1 适时对中小河流水文站进行功能调整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的初衷是为了防汛,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发现有部分中小河流站与设站目标不一致。如都昌徐埠、土塘水文站,高水时受鄱阳湖顶托影响较大,可以把这些站调整为以水资源监测、服务水资源管理和河长制为主兼水文防汛服务功能。

3.2 加快提高巡测中心的监测能力

一是充实巡测中心工作人员。搭配好技术力量,加大对巡测中心人员的培训力度,把之前一些由市局负责的测站管理、资料整编、仪器维养、水质采样等下移到巡测中心,充分发挥各巡测中心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有获得感、成就感。

二是加大对各巡测中心现代水文测验设备的配备。建立视频监控系统,使每个巡测中心在值班室便能看到属站测验断面情况,能通过视频观看水位、遥控测流;建立视频会议系统,使省、市、县三级水文联动,还能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与地方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联系,使水文服务更加及时便捷。

三是拓宽水文服务面。在“水质水量并重”的新形势下,各巡测中心可以通过增加水质监测断面来拓展服务领域,有条件的中心应建立水质分析室,使部分水质项目能在中心检测;开展县级水资源公报、一河一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等,把巡测中心打造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的前沿阵地,真正形成省、市、县三级水文服务网络。

3.3 探索设立县域水文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需要水文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九江4个巡测中心所在县这两年都感受到了水文服务为他们带来的便捷,其他县因没有水文机构感到在防汛中缺少参谋,在水资源管理与考核中缺少助手。像武宁、湖口、九江县都提出过设立水文机构的愿望。

2017年12月5日彭泽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成立了彭泽县水文局,实行九江市水文局与彭泽县人民政府双重管理体制。从目前来看,九江市每个县(市、区)都设有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更是在30个以上,还有水质监测站、土壤墒情站,在每个县设立水文管理机构非常有必要,但编制问题很难得到解决,这就要靠改革的办法。一方面争取省编办的支持,水文与气象的性质是一样的,九江市每个县都有气象机构,争取每个县也设水文机构是可行的,至少巡测中心所在县(市、区)成立县域水文局是可行的;另一方面,由县政府根据需要设水文机构,工作人员及经费由县里承担,管理人员由水文安排,实行市水文局、县政府双重管理。

3.4 做好水文监测管理改革顶层设计

2016年7月水利部《关于深化水文监测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水文[2016]275)指出:“推进水文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水文人才队伍。至2030年,建成项目齐全、功能完备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先进实用的水文监测自动化系统,集约高效的水文监测运行管理体系,实现水文监测现代化”。笔者到过河南、安徽两省,考察他们的水文监测管理改革。从目前来看,全国各地的水文监测改革方向一致,笔者以为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在县域水文的名称上应全国统一。对管理2个以上的县域水文机构,各地叫法不一,河南是“水文测报中心”、安徽是“水文勘测队”;江西在全省的名称叫法都不一样,有“水文水资源巡测中心”、“水文巡测基地”、“水文测报中心”等。为便于管理,应全国统一县域水文机构名称。

二是水文监测管理改革要“一把手”负责制。水文监测管理改革涉及到水文的方方面面,除了完成业务工作方式的转变,更多的是带动用人方式、经费保障、后勤服务、水文信息化、水文现代化等各方面的改变。水文监测管理改革应作为省水文机构“一把手”工程,成立专门的水文监测管理改革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有关处室领导为成员,指定一个牵头处室具体实施。

三是把县域水文监测管理改革作为重点。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水文监测工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水文服务,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基层广大水文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请省水利厅人事、计划财务、防办、水资源等处室以及省河长办等领导到基层水文进行调研,指导县域水文监测管理改革;在机构设置方面,可以请省编办的领导到基层水文进行调研,让他们感受到水文工作不仅重要,而且在体制方面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搞好水文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的建成与运行,使水文监测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新的水文监测管理模式顺应了“精兵高效”的水文发展方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随着水文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水文巡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县域水文也必将做强做大,形成省、市、县三级水文管理体制,在今后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水文的技术支撑作用将更加明显,发挥的社会效益将更加显著。

猜你喜欢
彭泽水文局九江市
九江市审计局开展“七个一”系列活动庆“七一”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Particle captured by a field-modulating vortex through dielectrophoresis force
我的“自画像”
不老的情缘(合唱)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老年大学校歌
广东省水利厅原巡视员彭泽英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错水下地形开测
九江市484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彭泽 “3+X”让基层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