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哑色

2018-11-02 10:23王铭骊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美色江南诗词

王铭骊

走过孤村,遇见落日残霞,微风悄然,轻烟缥缈,村外那棵老树早已光了枝桠。只有几点寒鸦,依旧数着年华。不禁想起白朴那一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本是索然无味、黯淡萧瑟的景,霎时变得灵动起来,就连迟暮的那一份苍凉,也化作了鲜明活泼的色彩。

中国传统诗词中的色彩可真是巧啊,只一个“青”,一个“绿”,一个“白”,再添上“红”“黄”,便勾勒出一幅明媚而清新的山水画,道尽外国著作中需几段话去描写的境界。中国诗词的美,不仅在其韵律,更有其写意的风格和丰富的色彩。传统的诗词美,传统的色彩亦美。东方属木,色青;西方属金,色白;南方属火,色红;北方属水,色黑;中央为土,色黄。一个再明了不过的公式,却蕴含了几千年文化的底蕴和先人的智慧。

道家崇尚无为,“无色而五色成焉”,玄色自是其首推之色。老子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有,用之不勤。”而儒家崇尚“仁”“礼”,以五色为正色,其它为间色,由青、赤、黄、白、黑,再引出越来越多的颜色。中国的色彩不仅望着美,听着也是婉转温软的,“藕荷”“丁香”“木槿紫”“茶白”“黛蓝”……单是听名字,就美不胜收,就连一种深灰色,也被唤作“百草霜”。

夜微凉,四周一片寂静安宁,池塘中,开满白荷,点点月色静洒,染了花苞,亮了云雾,满目皆是朦胧的浅灰。这样的美色,大抵是中国古代所称的“墨灰”了。另有为“妃色”配图的,远处山峰绵延不绝,天色一片红,中间是一袭华美的长袍,雍容而不失活泼。只听这“妃”字,便又浮现出一幅美人图,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念到“竹月”一词,遥想那清冷之色透竹林,不禁联想到杭城往西有玲珑山,青山深处有琴操。宋女如狐,狡黠却不失善良,多是活泼可人的,而琴操抚琴,却有晋女那一份洒脱淡雅,才情四溢。然苏轼一句“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却点醒了琴操,从此珠花落尽,脱簪覆素衣,于玲珑山修行,伴青灯古卷,广植心莲。我想那“竹月”之色,大抵是琴操一人持书晚读至夜深,忽起身去看月色时,看到的那一抹孤冷吧。

总觉最美是江南,而中国传统之色,恰好能凑出一个江南,天色渐渐暗去,似是要下雨,雨丝欲落未落,唯有一片半青灰色的天。古式的屋子,青砖黛瓦白墙,清淡素雅,又迷人。自然少不了那江南的美人,如花似玉,温婉如水,与塞上胭脂、北方佳人比较,别有一番风味。她当是梳了发髻带了翡翠簪,着一袭天水碧的旗袍,撑一把淡黄色的油纸伞,于灰蒙蒙的桥上。桥下是江南独有的柔和的水,静静地飘着一只乌青色的船,孤独而沉默。

中国美色是在于其蕴含的意义,美在那笔间的流转而泻下的淡妆浓抹,在那文人墨客观天地之间的绝代风华。中国美色,静静地躺在岁月长河的深处,默而无言语。它勾得出山清水秀,杯盏清香,烟波画船,明月高楼;亦刻得出日暮苍草,满眼凄凉,花落风散,终归寒寂。于千百色中,能读出畅意欢笑,乐事雅趣,亦能明岁月无情,浮生若梦。

中国美色是有灵魂的,这本是天地精华,含千百年的记忆,千百年的传承,却千百年不变。它是一种意境,一种你需深悟才能发现的美,一种贯穿古今的语言,一种能让你和时间空间对话的可能。中国很多传统的颜色是不可用工业的标准去将它描述和规范的。例如“天青”,它是周世宗柴荣想要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那种境界,没有一个确切的判定标准,是需用心领悟的。在你心里,大雨初晴云破处颜色是什么样的,“天青”就是什么样的。而今人们总爱用“红、绿、蓝”来描绘一种具体的颜色,少了韵味,自然也少了美意,那种千百年流淌在岁月里的情怀,都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中国美色,暗淌千年,静默于岁月,不语,亦无言……

(编辑:李跃)

文章以“千年哑色”为題,“千年”二字,点出了中国传统色彩的历史源头之久远。而一个“哑”字,新颖独特,设置悬念,吸引人的眼球。文章开篇绘一迟暮秋色图,文笔清丽,引出了白朴《天净沙·秋》的诗句,从而引出文章的中心词汇“中国美色”。文章结构完整,笔灵心慧,颇有韵味,引了道、儒两家对色彩的认识及宋女琴操的故事,丰富了文章内容,亦使文字更灵动清婉。结尾处“不语,亦无言”“静默”照应了标题的“哑”字,又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美色江南诗词
晴朗的诗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星光达/美色当前 戒不掉 星光达珠宝静心选·匠心造星光达/美色当前 戒不掉 星光达珠宝静心选·匠心造
美色当前 戒不掉 星光达珠宝精心选·匠心造
诗词之页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