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写作:深化思维,提升格调

2018-11-02 10:23姚树义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文物古迹天一阁纽带

姚树义

一篇作文,从审题、写作、修改到最后成文,中间需要思维的深化和文章格调的提升,是写作状态由浅层写作到深度写作的转化过程。一篇作文的思维得以深化,语言表达和素材选择就不是写作面临的主要困扰问题。思维停滞不前,单靠语言和事例的堆砌,甚至依靠偏新偏生僻的事例来博取批阅者的肯定,在今天已经不太可能。

怎样深化思维?一般来说,学生的课外阅读和积累是思维深化的基础。但是,仅仅有阅读和积累还不夠,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来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引导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告知学生应该怎么写,但效果不明显,因为下次学生面对新的题目依然可能会无从下手。从实践上看,师生围绕题目进行讨论是比较有效的引导方式。通过讨论,引导启发,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偏差和浅薄,进而进入一种全新的思考境界,最后写成一篇优秀的文章。

题目呈现:(201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分析题目:这一题目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纽带是什么。二是纽带的必要性。三是纽带的现实意义。

学生写作初稿:全文略。文章大概思路:纽带是起联系作用的人或者事物。文物传承历史和现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个个经济论坛也是纽带。

教师评价:题目不存在审题障碍。文章的问题是思路混乱,没有逻辑的体现,没有中心。在高考阅卷中分数应该在43分以下。

师生讨论:写什么——材料具体化

教师:这个题目的三个层次是明显的。纽带是一个既形象又抽象的概念,面对这样的题目,我们最好能把题目的核心词汇具体化,转变成能抓得住摸得着的事物来谈。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中国关键词”这个作文题。我们写作的时候不可能把题目中所列举的所有的事物都涉及到,也不可能把抽象的“中国关键词”作为写作对象进行写作。而是要进行概念的具体化,比如长城、高铁、共享单车都是中国符号。回到这个题目,你觉得写作“纽带”的时候,可以把它具体化为哪些?

学生:可以写经济、文化、社会、校园等方面的具体事物。

教师:这些都是纽带的具体化。那么选择哪一个作为写作的重点?选择的话题,一定是你熟悉的,你的课外阅读或者日常生活有这方面的积累的。想一下,你最近在读什么,或者在关注哪方面的热点话题。

学生:我最近在重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里面提到了宁波天一阁和敦煌莫高窟等文化古迹,我觉得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

教师:这就很好。这样就把“纽带”具体化为文物古迹。文物古迹符合题目中的纽带的“历史的传承”这一功能。这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纽带是什么?实际上我们把“纽带是什么”转化成了“我们写什么”。

怎么写——思维的深度化

教师:对于“文物古迹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你的理由有哪些?

学生:古代文物在博物馆展览,今天的参观者从中得到审美享受、历史知识,文物跨越时空在今天发出光彩,这就是纽带。

教师:这就是文物古迹作为历史传承的纽带的原因。但是仅仅写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深度思考。纽带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真正起到纽带的作用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

教师:是不是文物古迹一定能起到纽带作用?今天社会上有哪些文物纽带,没有起到纽带的作用?

学生:我们经常看到文物古迹不被重视的事例,或者文物被破坏,或者文化瑰宝被束之高阁。

教师:再具体举一些例子。

学生:比如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博物馆,建好以后就封闭起来,只在一些重大活动的时候作为应景的陪衬开放。

教师:很好。我们发现,纽带的作用有强有弱。要想让纽带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什么条件?以你读过的文章来说明。

学生:《风雨天一阁》和《道士塔》可以作为纽带强弱的代表。天一阁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几百年来,天一阁依靠严格的家规制度和历朝官府的重视与尊重,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是宁波当地的文化和旅游标志。而敦煌莫高窟因为有王道士的愚昧、腐败官员的不作为、外国传教士的偷盗,它曾经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文化传承的纽带功能也大打折扣,今天我们国家重视敦煌文化保护和修复,它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教师:纽带发挥作用,关键看人和人制定的制度。只有它的拥有者尊重它、敬畏它,恰当地使用它,它才能起到纽带的作用。

学生修改稿:全文略。大概结构和思路:作为城市文化地标的博物馆及其文物是传承文化的纽带。具体解释博物馆的纽带作用。联系当今社会一些博物馆沦为政绩工程谈纽带价值的实现。以天一阁和敦煌莫高窟为例进一步从人的角度谈纽带的价值的体现最终要靠人和制度。最后写文化传承的纽带要想体现出作用,传承者要有敬畏之心。

教师评价:原稿是一种浅层次的写作,没有重点,没有清晰的结构,更没有深度思考。比较修改稿和原稿,我们发现文章的思辨性、现实针对性和文化深度都有了增强。我们在写作中要努力达到这种深度写作。

深度写作没有唯一的标准。它是基于写作者的现状而做出的一种优化和提升。因此,不同的写作者经过思维的深化,层层深入,使文章的格调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就可以成为他自己的深度写作。不能用专业评论家的文章标准来俯视中学生的写作,从而否定基于中学生实际的深度写作。教师评价学生的写作,主要还是要着眼于提高和肯定——目标不要太宏大,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就行;标准不要太高,只要进步了就要多表扬。让学生从日常的写作中感受到进步、得到老师的肯定,从一点一滴的进步中体会到属于自己的“深度写作”,找到写作的乐趣。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文物古迹天一阁纽带
泉州市鲤城区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策略
冯登府与天一阁
天一阁知见录
天一阁四事备忘录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浅析基层博物馆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以古建筑为例
天一阁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