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模式及其特征探究

2018-11-04 15:30黄玉兵黄玉将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3期
关键词:金岳霖材料课文

黄玉兵 黄玉将

高效语文教学导入模式区别于传统导入模式的很重要一点是它与正式教学内容的距离性,即导入性材料与正式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距离,两者是相关但不相同,有距离但不陌生的关系。我们从导入材料的类型上,可以将高效语文教学导入模式分为以下四种:

1.故事型导入:在讲授正式的内容时,教师先讲授一个具有内容相关性的故事,从而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2.图画型导入:图画具有直接性、形象性的特点,文字则具有含蓄性、联想性的特点,两者的紧密结合可以很好的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理解问题的能力。3.音乐型导入:流行音乐很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音乐型导入材料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4.视频型导入:视频具有立体性、综合性特点,能够声情并茂的传达事物的特点。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充分利用视频的这一优点,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语文教学导入要想便捷、高效,选择的导入材料必须是合适、有效的。教学导入的材料虽然可以分为文、音、图等各种不同的载体,但这些载体必须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相关性

这是语文教学导入材料必须具备的首要特征。所谓相关性,就是指导入性材料和课文内容之间必须具有内在的联系,两者之间必须具有沟通彼此的一条红线。相似性越高,导入材料越有效,教学开展的越顺利。

在教学《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时,选用的导入材料是关于文章主人公金岳霖先生的一个逻辑故事。金岳霖先生在十多岁时,就发现中国的“朋友值千金”、“金钱若粪土”两句俗语存在逻辑问题,因为这两句俗语连在一起就可以推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朋友若粪土。笔者在讲这个故事时,先将故事的主人公隐藏起来,讲罢故事再问学生是否知道主人公是谁,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入了课文,而且学生通过这个故事也获得了一些关于逻辑的基本印象。材料和课文之间相联系的那条红线就是逻辑。反之,没有相关性的语文教学导入材料是无效的,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二、适切性

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曾选择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海报,当时设想的很好,因为电视剧的片名出自毛泽东的这首词,通过询问学生是否看过电视剧,很自然的引入到课文中去。但本人在正式上课时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处境: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部电视剧,学生统统摇头。原来设定好的导入却进行不下去了。后来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导入失败的原因就在于老师太过于重视自己怎么想,而没有关注学生如何接受,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我的学生年龄都在十六七岁左右,而这部电视剧播出时他们才三四岁,他们没法回应我设计的导入也就不难理解了。学生喜欢追星,教师若能根据学生此特点设置导入材料,则及容易击中学生的兴奋点,引起学生的共鸣,除此之外,学生还会觉得自己和老师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觉得老师并不是那么的陌生。

三、趣味性

无论导入性材料采用什么样的体裁呈现,都必须注意趣味性,都必须使导入性材料尽可能的吸引学生。无兴趣则无动力,无动力则无效率。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时,尤其要注意导入材料的趣味性,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开头能否成功。

比如《劝学》这篇文章,老师如果先向学生呈现诸多关于学习的名言,然后转到荀子是如何看待学习的,这种导入方式转换很自然,而且注意到了导入材料的相关性、适切性,但这种导入却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空洞的名言、警句理论性较强,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无论教师如何用力导入,学生终觉着隔了一层。

四、简洁性

导入性材料的目的在“导”,是正式教学的辅助性材料,它在课堂呈现时不能占据太多的时间,否则会喧宾夺主。有的教师喜欢用故事作为导入性材料,可是故事讲了七八分钟,还是看不出与课文内容有什么相关性,这就是很明显的喧宾夺主。导入性材料必须言简意赅,一步到位,教师要让学生在三分钟之内明白材料与课文的关系,从而做到水到渠成。

在教学《劝学》时是这样导入的:先问学生是否到过台湾,然后讲台湾的国学之发达,最后说台湾国学之发达是重视学习的结果,通过这样进入课文,讲古人是如何看待学习的。粗略地統计,如此导入至少花了七分钟时间,很显然,这种导入设计犯了不够简洁的毛病。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选择那些简单易懂、一般不需要向学生讲解的材料,这样才可以保证导入与正式内容的有效衔接,否则极易产生头重脚轻的不良后果。

猜你喜欢
金岳霖材料课文
善的原意
大师的“遗忘”
可爱的小瓢虫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较真的金岳霖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