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棉研36号密植留叶枝效应研究

2018-11-05 04:02王宗文孔凡金王景会邓永胜韩宗福申贵芳段冰李汝忠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衣分皮棉果枝

王宗文,孔凡金,王景会,邓永胜,韩宗福,申贵芳,段冰,李汝忠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

我国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素以精耕细作著称,合理密植、精细整枝是这一传统种植方式的主要内容[1]。长期以来,这种种植方式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原棉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棉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这种传统种植方式已严重制约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近10多年来,不少学者研究提出的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3-6],正逐步被棉农所接受。适当密植、简化整枝是棉花轻简化栽培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品种特性的差异,不同品种对密植留叶枝轻简化种植的效应也不尽一致。

鲁棉研36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选育的常规抗虫棉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前期发棵快,赘芽少,易管理[7],被认为是较适宜轻简化种植和机械采收的棉花品种之一[8]。本试验研究适当密植、留叶枝对鲁棉研36号生育进程、皮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等的影响,以期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于2016、2017年在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临清试验站进行。土质砂壤,地力中等偏上,排灌水条件良好。供试品种为常规转Bt基因抗虫棉鲁棉研36号。

1.2 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

试验设密度 (A)与整枝 (B)两个因子。A因子设每公顷 6.0万株 (A1)、7.5万株 (A2)、9.0万株 (A3)和 10.5万株 (A4) 4个处理; B因子分为去叶枝 (B1)和留叶枝 (B2)两个处理, 共 8个处理组合 (表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5行区,76 cm等行距种植,小区面积34.2 m2。3月中旬结合耕地每公顷施氮磷钾复合肥(25% N、10% P2O5、18% K2O)450 kg作基肥,4月上旬浇水造墒。两年分别于4月27日、4月25日播种。按预定密度设计播量机械条播,播后覆膜。在棉苗第2片真叶展开后定苗,缺苗处及时移栽预备苗,使所有小区达到预定留苗密度。根据长势情况,分别于6月中旬、6月底、7月初和7月中旬用缩节胺15、30、45、37.5 g/hm2化调。见花后每公顷追施尿素150 kg,打顶后再追施尿素75 kg。其它管理按常规大田要求进行。

表1 试验处理

1.3 调查记载

全小区调查记载出苗期、开花期、吐絮期。按小区收花计产,10月25日前所收子棉为霜前花,25日以后为霜后花。留叶枝处理果枝、叶枝分收计产。收花前每小区连续选代表性15株调查烂铃数。每小区收取棉株中部20个内围铃晒干称重,考查铃重、衣分、子指。棉样寄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纤维品质指标测试。收花后每小区连续选代表性10株调查株高、果枝数、叶枝数。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采用DPS 7.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鲁棉研36号生育进程及株高、果枝数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年际间生育期相差较大,2017年开花期较2016年提前10 d左右,吐絮期提前近15 d。不同密度下去叶枝处理开花期无差异,但同密度留叶枝较去叶枝开花期推迟1~2 d。A1—A3密度无论去、留叶枝处理吐絮期一致,而A4密度无论去、留叶枝处理吐絮期较A1—A3均推迟1 d,说明密度与去、留叶枝处理对鲁棉研36号生育进程有一定影响。2016年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但开花期只差1 d。

表2 不同处理对鲁棉研36号主要生育进程及株高、果枝数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株高随着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而2017年不同密度留叶枝株高普遍较去叶枝偏矮1~2 cm,2016年规律不明显。2016年不同密度留叶枝处理平均单株有叶枝1.8个,2017年为2.6个,随密度的增加叶枝减少。主茎果枝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同密度下留叶枝处理较去叶枝果枝数减少。

2.2 不同处理对鲁棉研36号铃重、衣分、子指的影响

由表3可见,随着密度增加,鲁棉研36号果枝铃重呈下降趋势,但除2016年部分处理差异显著外,多数处理铃重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叶枝铃重普遍小于同密度果枝铃重,降幅达0.60~0.97 g,亦有随密度增加铃重下降的趋势,但不及果枝铃重下降明显。同密度去留叶枝铃重差异不显著。去叶枝处理不同密度衣分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留叶枝处理不同密度叶枝衣分表现出显著差异,同密度下留叶枝处理衣分大多略低于去叶枝处理,叶枝衣分亦大多略低于同密度果枝衣分,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说明密植留叶枝对鲁棉研36号衣分的影响不大。不同密度及去留叶枝处理子指除2016年的A3B2与A2B2、A1B2外均无显著差异,同密度叶枝子指略低于果枝子指,说明密植留叶枝对鲁棉研36号子指无明显影响。

表3 不同处理对鲁棉研36号铃重、衣分、子指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鲁棉研36号皮棉产量的影响

两年4个密度留叶枝处理平均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均低于去叶枝处理平均值(表4),其中,2016年总皮棉减产4.85%,2017年总皮棉减产4.31%,差异达显著水平。平均霜前花率年际间互有高低,其中,2017年留叶枝处理较去叶枝处理高0.8个百分点,差异显著。2017年留叶枝处理平均株烂铃1.6个,显著高于去叶枝处理的平均株烂铃1.1个。

表4 去留叶枝对鲁棉研36号皮棉产量的影响

4个密度去、留叶枝平均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年际间表现出一定差异,但均以中间密度处理(A2、A3)产量较高(表5)。2016年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以A3密度最高,A1密度最低,但差异不显著;2017年则以A2密度最高,A4最低,差异显著。随着密度增加单株烂铃数呈下降趋势,密度对霜前花率没有显著影响。

表5 密度对鲁棉研36号皮棉产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鲁棉研36号皮棉产量的影响见表6。两年均以A2B1处理总皮棉产量最高,霜前皮棉2016年以A2B1、2017年以A3B1最高,除2016年以A1B2处理总皮棉产量最低外,其它均以A4B2处理最低,差异显著。留叶枝处理,2016年A3B2、A2B2和A1B2处理霜前皮棉产量显著高于A4B2,总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2017年总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A2B2与A3B2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A4B2。叶枝对经济产量的贡献率在3.8%~16.4 %之间,年份间相差较大,总的趋势是密度越大,叶枝对产量贡献率越低。4个密度留叶枝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低于同密度去叶枝处理,减产幅度1.7%~8.1%,但除A4密度下两年总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差异显著外,其它密度下的差异年际间表现不尽一致,总的趋势是中间密度下(A2、A3)无论去、留叶枝产量水平都较高,2016年A3密度留叶枝较去叶枝处理减产幅度较小,2017年A2密度留叶枝较去叶枝处理减产幅度较小。单株烂铃数去叶枝处理普遍低于留叶枝处理,说明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减少烂铃。

表6 不同处理对鲁棉研36号皮棉产量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鲁棉研36号纤维品质的影响

从表7可以看出,密植与留叶枝对鲁棉研36号果枝铃上半部平均长度影响不明显,同密度去留叶枝与否差异亦不显著。除A1B2外,其它处理2016年叶枝铃上半部平均长度较果枝铃略有提高,2017年则均有降低。相对于上半部平均长度,各处理断裂比强度差异略大,除2016年A1B2处理果枝显著高于A3B1、2017年A2B1、A2B2、A4B2处理果枝显著高于A3B2外,其它处理间均未达显著水平。马克隆值随密度增加变化不大且规律不明显,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密植留叶枝对鲁棉研36号纤维品质主要性状无明显不利影响。

表7 不同处理对鲁棉研36号纤维品质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密植与留叶枝处理对鲁棉研36号生育进程有一定影响,同密度留叶枝较去叶枝处理开花期推迟1~2 d,吐絮期只在最高密度处理无论去留叶枝均推迟1 d。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果枝数呈降低趋势。不同密度留叶枝处理平均单株有叶枝1.8~2.6个,株高较去叶枝矮1~2 cm,随密度的增加叶枝减少。王宗文等[9]对鲁棉研21号留叶枝效应研究表明,开花期、吐絮期较去叶枝处理推迟3 d。申桂芳等[10]对不同生态区抗虫杂交棉稀植留叶枝效应研究表明,稀植留叶枝对杂交棉株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果枝数则没有明显影响。本研究在密植条件下留叶枝对鲁棉研36号生育进程的影响远小于鲁棉研21号。鲁棉研36号留叶枝株高、果枝数均呈降低趋势,这一结果与王树林等[11]研究结论较为一致。但单株叶枝数却低于上述研究结果,也低于王宗文等[9]对鲁棉研21号留叶枝效应的研究结果。这说明,一是鲁棉研36号本身叶枝发育较弱,二是密植对叶枝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鲁棉研36号铃重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留叶枝对铃重影响不明显。马克隆值随密度的增加变化不大且规律不明显,密植留叶枝对鲁棉研36号纤维品质无明显不利影响,这与徐立华等[1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不同密度留叶枝处理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低于同密度去叶枝处理,减产幅度1.7%~8.1%,以每公顷7.5万株 (A2)和9.0万株(A3)无论去、留叶枝产量水平都较高,且留叶枝较去叶枝处理减产幅度较小。叶枝对产量的贡献率为3.8%~16.4%,密度越大叶枝对产量的贡献率越小。这与王阶祥等[13]营养枝对产量的贡献率平均为27%左右的研究结果相差甚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鲁棉研36号叶枝较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较为协调的特性。

综合本研究结果,适当密植留叶枝对鲁棉研36号产量及纤维品质影响较小,该品种对密度的适应范围较宽,易管理。以每公顷7.5万株至9.0万株适当密植、留叶枝,简化管理、减少管理用工是完全可行的。

猜你喜欢
衣分皮棉果枝
浅析影响皮棉清理机清理效果的因素
密植条件下陆地棉不同果枝铃重、衣分及纤维品质差异研究
南疆矮化密植骏枣建园前期空间结构及产量分布初探
一种新型皮棉加湿工艺的应用
鲁西南植棉区种植密度对蒜后直播短季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海岛棉不同果枝类型杂交F2代产量品质性状分布规律
浅析棉花衣分和价格的关系
棉花果枝节间伸长规律研究
吃苦大干加紧生产优质棉
美国2018/2019年度皮棉总产达400万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