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哈尔滨市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8-11-05 09:55张卓宁
对外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产业带区域

[摘 要]产业联动是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产业国际化的原动力。哈尔滨市要积极推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从哈尔滨市区域产业联动的现实基础入手,详细分析了哈尔滨市区域产业联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给出了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产业联动;产业带

[中图分類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5-0018-03

Abstract: Industrial linkage is the basis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nd also the motive force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y.Therefore, Harbin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dustry linkage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urban internationalization.Starting with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linkage in Harbin,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linkage in Harbin, and then gives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District;Industrial Linkage;Industrial Belt

[作者简介]张卓宁(1980-),女,山东平度人,科员,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经济。

产业联动是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产业国际化的原动力。因此,哈尔滨市要借助哈长城市群规划实施与建立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契机,积极推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加快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步伐,进而促进哈尔滨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

一、哈尔滨市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哈尔滨市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

2016年,哈尔滨市实现GDP61016亿元,较上年增长73%,其中县域共实现GDP16289亿元,较上年增长71%。哈尔滨市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6810亿元,较上年增长4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763亿元,较上年增长62%,其中县域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8亿元,较上年下降42%。全市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01亿元,较上年增长97%,其中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19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42亿元,较上年增长103%,其中城镇零售额33638亿元,较上年增长101%;乡村零售额3804亿元,较上年增长117%。

(二)哈尔滨市梯次产业带初步形成

从目前哈尔滨市区域内的产业结构情况来看,已经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的以哈尔滨新区为主,临空经济区和哈东地区为辅,卫星城市为支撑的梯次产业带。由平房区、南岗区、香坊区、阿城区、五常市等区域围成的哈南工业新城;由松北、呼兰等区域围成的哈尔滨科技创新城; 呼兰区依托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的利民健康产业带;依托航空港区和临空产业区建成的临空经济区;借助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哈尔滨内陆港、华南城、中铁国际集装箱哈尔滨中心站等产业载体建立的哈东经济区;以及由双城区、阿城区、宾县和呼兰区组成的卫星城市。

(三)哈尔滨市区域产业密集度相对较高

2016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7∶324∶559调整为113∶311∶576。其中,市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3∶339∶598调整为61∶323∶615;县域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4∶284∶452调整为256∶276∶468。市区、县域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大体一致,均为一产、二产比重降低,三产比重上升。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县域对哈尔滨市一产的贡献率高、拉动幅度大,是一产密集度较高的区域;而市区对于哈尔滨市二产、三产的贡献率高、拉大幅度大,是二产、三产密集度较为集中的区域。

(四)哈尔滨市产业联动流通网络逐步完善

交通网络是保证产业联动要素流动的基础。近年来,经过黑龙江省实施的“三年公路决战”战略,哈尔滨市内部干线公路网络基本形成,行政区域内有公路4532条,全长24137公里。依托哈大客专、哈齐客专、哈嘉铁路、哈牡客专等铁路大通道,围绕哈西站、哈站、哈东站、太平国际机场等外部交通综合枢纽,已初步形成了覆盖东北、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外部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二、哈尔滨市区域产业联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哈尔滨市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现象一直十分突出,区域二元经济特征较为明显。无论是区县之间,还是各县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哈尔滨市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733%,而县域生产总值仅占267%。其中,生产总值超500亿元的区域有四个;生产总值在400亿元到500亿元的区域有两个;生产总值在300亿元到400亿元的区域有三个;生产总值在200亿元到300亿元的区域有两个;生产总值在100亿元到200亿元的区域有三个;生产总值低于100亿元的区域有四个。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县域经济发展增速相对较快,但因其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同步以及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与市区中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落差。

(二)产业联动机制不健全

目前,哈尔滨市针对区域间经济合作和产业联动的制度和政策尚未出台。虽然,哈尔滨市域内的区县间已有一些产业正在进行合作与互动,但相关制度的缺失、政府调控能力的薄弱以及行政区域的壁垒等问题仍然是产业联动发展的阻力。哈尔滨市各级政府虽然一直致力于发展区域内产业以及经济联动,并希望通过市域内部产业联动尽早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及域内产业垂直分工与合作的良好局面,但缺乏具有宏觀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政府协调机构、能够保证区域间产业联动顺利实施的合作机制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产学研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产学研合作是推进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促进区域产业合作的主要因素。然而,哈尔滨市95%的高校、80%的科研院所、90%的科研人员都集中在市区,科研力量严重分布不均。县域中除了少数几家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保持密切联系,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与科研院所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甚至企业内部的科技活动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对科技的重视不够、对合作伙伴不了解、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四)产业链垂直整合不到位

产业链垂直整合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联动的基本模式。目前,哈尔滨市的企业大多数还在采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商贸物流、加工生产、推广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一条龙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使企业不仅要在找资源、找渠道、找市场上花费精力,还要在物流、销售、售后上花大力气。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上的投入与关注度不足,失去了整合外部优势资源、合理国际产业分工的机会,使企业长期处于高成本、高风险、高资源的生产模式。

(五)产业外向型联动欠缺

产业外向联动程度高低直接影响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和水平。目前,哈尔滨市能够参与国际分工的企业较少,只有少数的大企业集团作为产业链的供应企业参与到全球产业链当中。因为企业技术能力有限、知名度不高等原因,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而哈尔滨市大多数中小企业不仅没有参与国际分工,就是与市域外的企业联系也不多。这种“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不仅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对哈尔滨市产业的承接与转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哈尔滨市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哈尔滨市产业联动机制

产业联动机制是保障产业联动发展的基础。哈尔滨市政府应牵头,联合区县各级政府组建“哈尔滨市产业联动发展办公室”,共同制定发展方案,组织实施。各区县要相应成立产业联动办公室的分支机构,并实行领导会晤制度,每年定期举办碰头会议,共同制定哈尔滨市产业联动发展的重大决策与决议,从而保障哈尔滨市区域内产业决策统一、联动有序。根据哈尔滨市各区县产业发展情况制定区域产业发展的规划,制定当前的首要任务以及产业联动的布局,使各县市之间、区域与外域之间、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和谐发展,并与周围省市以及深圳等发达地区联合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联动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的政策保障,进而打造哈尔滨市区域内梯次产业带以及东北亚区域内协同效应强的产业经济带。

(二)加大哈尔滨市要素市场供给

要素供给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更是促进产业联动的主要推手。哈尔滨市政府要为区域产业联动提供最强有力的制度供给。政府要为产业联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还要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解决因区域壁垒引起的产业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哈尔滨市政府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协助建立产业联动管理机构,并为产业联动制定一系列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通过宏观调控来合理区域分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哈尔滨市要通过引导和调控打破区域壁垒,建立统一开放的各类要素市场,实现技术、资金、人才以及资源等要素在区县间的整合利用和合理流动。

(三)推动区域间企业联盟

哈尔滨市要积极推进域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组建企业联盟。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系统,为中小企业联盟提供从市场调研、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方面的一体化服务。还要着手培育一批能与跨国公司开展竞争与合作的大企业集团,扶持一批具有创新实力、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的大企业集团,在特定领域或针对某一项目、某一产品组建研发战略联盟,提高哈尔滨市企业整体创新实力,为参与国际分工做好准备。哈尔滨市区县在机械制造、食品以及生物医药等产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为适应产业的发展需要,应由政府牵头进行企业的跨区域联盟,联合域内外同产业的各大龙头企业组成更具发展规模和竞争优势的超大企业联盟,并通企业联盟整合优质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一批立足哈尔滨市,走向全世界的巨型企业集团,使哈尔滨市参与到东北亚地区乃至全球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当中。

(四)提高哈尔滨市县域工业发展水平

哈尔滨市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给予优惠政策,以此推动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利用县域广阔的土地资源和廉价的人力资源,吸引大项目进驻,通过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使每个县(市)尽快形成特色的工业产业集群项目。以各县(市)的产业园区为载体,积极发展产业配套型和科技应用型工业企业,主动承接域外和市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通过产业联动,引进关键技术提高现有产业层次;通过参与域内外垂直产业整合,引导生产要素向县域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集中,加速优势企业和龙头产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县域工业发展。

(五)加快哈尔滨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哈尔滨市要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就要消除区县间基础设施发展不同步的现象,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一是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公用设施。哈尔滨市要在市域内实行统一的基础设施标准,对每项公用设施都有标准,排水管线的密集、防洪标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环境噪声平均值等指标都要明确规定,统一标准;二是建立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哈尔滨要积极推进快速路网建设,提高区县间的快速公路的通达能力,形成区域间两地高速公路连接、多条快速公路联通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城区之间的地铁连接,城际之间的轻轨、快速公路连接的区域交通一体化新格局;三是搭建覆盖整个哈尔滨市的信息网络平台。哈尔滨市政府应大力促进政务、经济、科技和旅游等信息资源上网,并且及时更新,加快形成信息综合服务体系,为产业联动发展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颖琦,邓元慧,郭名.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产业联动模式研究[J].科学决策,2009(2).

[2]王德利,方创琳.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特征[J].地理研究,2010(8).

[3]周松兰,刘栋.产业关联度分析模型及其理论综述[J].商业研究,2005(5).

[4]高伟,聂锐,张燚,张磊.区际产业联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软科学,2011(5).

[5]刘玥.产业联动网络演化模型与联动路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

(责任编辑:乔虹 董博雯)

猜你喜欢
产业带区域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分割区域
央视点赞!《新闻直播间》聚焦澄海玩具产业带
硬核!玩具产业带综合体助力,看广东澄海宝奥城怎么做?
京喜与澄海玩具产业带携手
论区域分工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北京市北部山区旅游产业带建设与旅游型城镇化研究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