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会上的“黑科技”

2018-11-05 23:29
大众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黑科技纳米自动

ET工业大脑 突破传统专家型机理模型的认知局限性,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嫁接到生产线,为制造企业打造智能解决中枢。在不改变生产线设施的前提下,发现运行参数之间的内在关系与特征,帮助工业企业实现生产流、数据流和控制流的协同,从而进行工业优化,提高良品率、降低能耗、提升生产效率。

癌症早筛AI 腾讯觅影是一款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医学领域的AI产品 。该产品将图像识别、大数据处理、深度学习等领先的技术与医学跨界相融合,辅助医生对食管癌早期、肺癌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乳腺癌早期、结直肠癌早期、宫颈癌早期等疾病进行筛查,有效提高筛查准确度,促进准确治疗。同时提供智能导诊技术、病案智能化管理、诊疗风险监控等AI辅助诊疗。

讯飞翻译机2.0 讯飞翻译机 2.0 是科大讯飞继具备离线翻译功能的“晓译”翻译机之后推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翻译产品,产品便携易用且稳定性高,对于解决语言交流障碍,提供了极大帮助。技术上采用了神经网络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图像识别、离线翻译以及四麦克风阵列等多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实现中文与三十多种语言即时互译,覆盖全球大多数国家,同时也包括了我们的方言,像粤语、四川话、河南话等等。讯飞翻译机 2.0 支持对话翻译、拍照翻译、人工翻译等翻译模式,满足消费者多种场景下的翻译需求。

可被人体吸收的电子器件 产品利用纯天然鸡蛋白(Egg Albumen)材料和可降解金属研制出生物兼容的可降解非挥发性储存器——忆阻器。该储存器的核心材料是一层30纳米厚的蛋白,上下电极分别由镁和钨薄膜金属构成。改变电极上的电压可以将器件由高阻抗变成低阻抗状态,或反之,达到储存信息的目的。研究表明,此忆阻器可读写数百次,在干燥情况下信息储存三个月而不变。当器件放入水中时,整个器件在3天时间内几乎完全溶解于水,仅留下少许的痕迹。这项研究为未来植入人体的各类电子系统提供了技术基础。

石墨烯人工喉 项目基于激光直写多孔石墨烯实现声音收发一体化,器件具有平坦宽广的发声频谱,灵敏的声音振动识别能力。佩戴方式便捷,不会给患者带来负担;制备工艺简单、可批量化制备。未来进行聋哑人语言库的丰富,优化音频输出的功放系统,配合机器学习算法提高识别率早日实现临床应用、做种将会成为喉头切除患者的福音。

意念可控假肢 肢体运动功能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之一,是人类独立生活和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保障。对于上肢截肢者,佩戴使用灵活、性能可靠的假肢是幫助他们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意念可控假肢”是针对上肢截肢者的多自由度肌电上肢控制系统,满足上肢截肢者恢复基本手、腕部的运动功能需求,可辅助截肢者自主完成多个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腕部与手部动作,例如喝水、吃东西等。

行人跨镜追踪技术 云从科技的行人跨镜追踪技术通过多支路网络结构的设计,利用三粒度图片分割方法整合图片的全局信息以及局部显著特征信息,结合独SoftmaxLoss与TripletLoss联合训练结构与方法,实现对行人衣着、姿态、配饰等语意信息的提取,克服缺少人脸、图片模糊、光线变化、姿态多变等行人识别中的客观困难,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智能安保、智能商业等领域。

L4级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 实现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和共享化“四化融合”的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方面:实现L4级自动驾驶,APA6.0代客泊车和车内语音控制智能家居等功能。“网联化”方面:通过车与车、车与路的实时互通,扩大车的感知范围,进一步提高车辆安全性和行车效率。“新能源化”方面:双向充电技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给家内设备供电。“共享化”方面:通过长安出行互联网平台,实现手机一键约自动驾驶车、上车人脸识别、下车自动还车等功能。

多功能集成电子皮肤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柔性可拉伸扩展的多功能集成传感器阵列,成功地将电子皮肤的探测能力扩展到7种,实现了温度、湿度、紫外光、磁、应变、压力和接近等多种外界刺激的实时同步监测。同时,这种电子皮肤可用于制造一种具有定制化功能集成的智能假肢,既能赋予假肢触觉功能,同时也使其具备温度感知能力,这将有利于改善残疾患者的康复及生活条件。多功能集成电子皮肤还将有助于开发新型人机接口、智能机器人、仿生假肢、人体健康监测等智能化系统。

医用纳米机器人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驱动更高效的磁场驱动微纳机器人,并搭建微纳机器人的智能自主导航系统,首次实现了微纳机器人的智能化控制。用磁驱纳米机器人可以每秒60个身长的速度快速运动,速度是海洋最快鱼类的6倍。

在自主导航系统控制下,医用纳米机器人可装载药物在血液、细胞液和晶状体等生物环境中自主躲避障碍向病灶区域运动,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并且,纳米机器人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在完成治疗后,可最终降解融入血液中,对肿瘤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然,除了上述被评出的十大黑科技外,以下的这些新创意新产品同样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智能停车机器人 停车时,只需把车开进泊车位,该机器人会自动将汽车从入口搬运到停车位上;取车时,只要在APP上一键预约,机器人就会自动将汽车运送到车主面前,停取车时间2分钟之内就能完成。机器人以AGV车体为核心,采用麦克纳姆全向轮技术,结合了停车AGV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多车自动调度系统、感知系统以及高精度高可靠性组合导航系统。

智能玻璃 “变色”的关键在于中间那层纳米凝胶膜,其主要材料为智能纳米凝胶调光材料。当温室大棚外的温度较低时,玻璃中的纳米分子均匀分散,温度升高时纳米分子在玻璃腔体内会形成胶束,温度再进一步升高时胶束会凝聚聚集形成团簇。即当环境温度升高、太阳辐射强度增强时,玻璃由透明逐渐雾化且不透明;当环境温度降低、太阳辐射弱时,玻璃由不透明逐渐转为透明,从而起到智能调光遮阳、隔绝热量的作用。

地下管道巡检机器人 可入驻地下管道空间,24小时对管道自动巡检,每秒可巡检2米;可实现自动充电,每次可巡航3公里;可将巡查的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发送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管控平台;对巡检过程中发现的管网问题,系统可以自动报警。

该机器人由头和机械臂组成,其头部搭载有高清摄像机、红外热成像仪、高精度惯性陀螺仪,同时配置有毒有害气体、烟雾、光照度、温湿度等传感器以及定位装置系统;机械臂可以自动伸缩,可伸入管网盲区巡检。

智能导航胶囊胃镜机器人 患者将该胶囊吞入肚中,医生可看到人体内存在的病灶,进行健康诊断。该胶囊采用机器人智能控制算法,实现消化道智能路径规划,自动控制胶囊在人体大腔道的运动。在电脑屏幕上,可清晰显示胶囊在腔道中的位置和3D姿态,实现胶囊的实时定位,指导医生对胶囊操控,实现针对具体部位进行精确检查。胶囊胃镜机器人完成使命后,可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

八戒火眼金睛 只要输入企业的名字,系统就会生成相应的报告,内容包括知识产权、互联网+、资质体系等板块,每个板块都会有一个指数得分。“八戒火眼金睛”是一款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风险体检和评估的大數据服务产品,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可针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品牌、运营、科技、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计算出相应的健康指数,并生成相应的体检报告,呈现企业现存以及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一定的指导意见和解决方案。

干净又环保的“生态厕所”“旅发智慧生态厕所”包括智慧厕所云平台、智慧养护系统、新零售无人商超、环境监测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便民服务系统等。在智能养护系统中可以实时监测正在施工的厕所情况、生物制剂余量、厕纸余量、智能灯光、空气状况等相关内容;智能养护系统,便于政府管理机构第一时间了解每一个旅发智慧生态厕所的各项情况,可以及时调度养护人员并合理安排公共资源。

智慧婴儿床垫 在无需穿戴的情况下,实现对宝宝的呼吸和运动进行监测,并将宝宝呼吸运动的数据,通过安装在父母手机上的APP进行反映。如果宝宝呼吸变得急促或缓慢,手机APP便会提醒父母进行查看。

床垫采用非侵入性光纤生理监测技术,光纤内部传递的是光,不是电,所以不会产生电磁波。乳胶垫内置的光纤感应板,可监测宝宝最细微的呼吸变化,以及透过宝宝动作而产生不同的压力所传输的光量改变,进而分析宝宝的活动状态。

无影智能家具 “请变为茶几”,随着操作人员一声语音指令,原本有半人高的餐桌缓缓下降,“摇身一变”成为一张茶几。这款“智能升降茶几”完全由人工智能语音控制系统操作,只需对它发出相应的语音指令,便可以在餐桌、书桌、茶几等形态间自由变换形态。而另一侧,一张普通的双人床,在语音命令的控制下,十几秒钟内便自动收缩折叠成为一张沙发。这样的电动折叠沙发可以实现“一室两用”,白天收起变为客厅,晚上展开变为卧室,能够为房间增加约20平米的室内空间。

充满未来感的两轮汽车 限乘一人,车宽不到1米,长不到3米,重量为400公斤,采用电力续航可达200公里,内部实测速度可达100km/h,具有轻型化、小型化、节能化等优势。该车采用了一项航天领域的技术,即控制力矩陀螺完成车辆姿态调整。通过高速旋转的轮子获得角动量,通过改变角动量的方向对外输出力矩。在车辆转弯、停车时,控制力矩陀螺可保证汽车不倾倒。当车辆断电停放时,汽车两侧会放下轮式支架,防止车辆倾倒。(编辑/任伟)

猜你喜欢
黑科技纳米自动
神奇纳米纸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让小鸭子自动转身
关于自动驾驶
那些仍受青睐的经典“黑科技”
傍晚,路灯为什么能自动亮起来?
VR是“黑科技”,还是科技的未来?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
成语新说
究竟什么才算纳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