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系膜平滑肌瘤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

2018-11-06 07:45郑朋超王学梅李银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系膜平滑肌肠系膜

郑朋超,王学梅,李银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辽宁 沈阳 110001)

图1 乙状结肠系膜平滑肌瘤 A.经阴道超声声像图; B.增强CT图像; C.病理图(HE,×100)

患者女,29岁,以“子宫肌瘤术后4年,发现腹部肿物10个月”入院。查体:下腹部可触及约6.0 cm×4.0 cm包块,活动度尚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经阴道超声:子宫前方低回声范围约7.28 cm×5.95 cm×6.70 cm,边缘较清晰,形态较规整,边缘及内部可见点条状彩色血流,与子宫未见确切相连,与双卵巢界限较清晰(图1A)。CT:平扫盆腔内见6.6 cm×5.8 cm×4.6 cm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见盆腔占位性病变无明显强化(图1B)。影像学检查提示子宫肌瘤。遂于全麻下行开

腹探查+肿瘤切除术,术中见乙状结肠系膜上约6.9 cm×5.3 cm×4.5 cm肿物,呈类圆形,切面呈灰白灰红、质中。术后病理诊断:肠系膜平滑肌瘤(图1C)。

讨论原发性肠系膜肿瘤主要来源于间叶组织演变的各种软组织,临床少见,仅占胃肠道肿瘤的1%~2%,好发于男性,术前明确诊断困难。平滑肌瘤多发生于胃肠道、子宫等富含平滑肌的组织和器官,鲜见于肠系膜。本例为乙状结肠系膜平滑肌瘤,十分罕见。肠系膜肿瘤的活动度因肠系膜长度而异,多数肿瘤直径不超过5 cm,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出现腹痛、腹部肿块等临床表现。乙状结肠系膜肿瘤多具有一定活动度,易坠入盆腔,表现为盆腔肿块,易误诊为生殖系统肿瘤。本例患者曾有子宫肌瘤切除史,超声及CT特征均与子宫肌瘤相似,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

猜你喜欢
系膜平滑肌肠系膜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对Ang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MMP-2、TIMP-2的影响
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