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缂丝与宋画的邂逅

2018-11-06 01:24张敏
艺术品鉴 2018年9期
关键词:院体现藏缂丝

文◆张敏

和所有事物一样,缂丝最早出现的时候也逃不脱实用品的命运,然而这一点在宋朝发生了转变。宋人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历代所不能及,当精微细致的宋画与缂丝相遇之后,一种集精美丝织工艺和极致绘画情趣为一体的缂丝画产生了。

缂丝画的出现,摆脱了宋之前缂丝实用品的束缚,使其有了较高的艺术观赏性,而其绘画性所展现的艺术格调,不仅再现了宋朝绘画的绝美,也使缂丝艺术远远高出其他门类的丝绣艺术。

“织中之圣”

缂丝历来有“织中之圣”,“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缂丝之所以如此受追捧,是因为它与其他织物相比,有着自己非常明显的工艺特点和艺术风格。

缂丝,又称“刻丝”,是以生丝为经线,各种色彩熟丝为纬线,通过“通经断纬”的方法制造的精美丝织物,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缂丝织造过程非常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宋《缂丝花鸟图轴》26×24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轴以宋徽宗赵佶的画稿为粉本进行摹缂)

南宋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104×36cm 清宫旧藏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从出土文物来看,最早的缂丝实物出现在唐代。唐初,定州等一些地方就能够织造大幅佛像。武则天当时就曾经下令制成多幅缂丝佛像,分别赠送给大寺院和邻国,比如现在日本的正仓院还收藏着中国唐代赠送的缂丝珍品。

由唐始,缂丝技艺不断发展。

入宋之后的突变

目前已知最早的唐代缂丝作品大都出土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像新疆的吐鲁番、青海都兰、甘肃敦煌的藏经洞都发现有唐代的缂制丝带。这些早期的缂丝织品明显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它们不仅花纹配色比较西方化,且有受西方缂毛影响的痕迹。有学者曾经认为,这些缂丝织品应该是出自当地少数民族的织工。

入宋之后,缂丝不仅技艺逐渐发展成熟,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缂丝技法上,宋代相比唐代更加成熟。虽然织造原理和唐代相同,但是宋代缂丝花样更加复杂、门幅明显加宽。唐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的织品主要以丝带等实用品为主,装饰纹样也多是简单的几何形状,平铺的色块,缺少层次感。而宋代的缂丝图案逐渐摆脱了缂丝长久以来的少数民族风格,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美学高峰的宋代书画艺术。

北宋后期,院体画逐渐发展成熟,宣和体的院体画派在宋徽宗赵佶的领导下,涌现出了一大批绘画史上的经典作品。同时,缂丝织品也在北宋不断发生变化,它们跳出实用性的局限,开始转向格调更高级的纯粹性欣赏艺术发展,缂丝的绘画性大幅度提高,并且与宋代院体画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缂丝的艺术功能彻底被改变。

南宋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107.5×108.8cm 现藏上海博物馆

南宋缂丝画的繁荣

缂丝在南宋时期达到了艺术上的顶峰。南宋缂丝艺术的绘画性直接承接了北宋画院的繁盛影响,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如朱克柔、沈子蕃等缂丝名家,他们的作品构图严谨、色彩和谐、缂丝手法工丽巧绝。

赵孟頫曾经评价南宋的缂丝,“具足夺天工之巧,极机抒之工”,“镂织之精,无毫发遗憾”。从缂丝现存的实物来看,南宋缂丝艺人不仅技艺精巧,而且对画稿的选用也非常慎重,除了织造的精湛工艺,他们大多还有很高的绘画功底,力求准确呈现出绘画原本的风采。

缂丝艺人本来属于不具创造力的“匠人”之列,这一点同样在南宋时期得到了改善。宋朝历来被称为是最具“文艺范”的朝代,北宋院体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最终达到巅峰,除了宋徽宗的个人扶持,其实也是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提高的表现。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皆奉行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绘画精神,上至皇帝官僚,下至市井百姓,绘画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被抬高到了一切之上。因此,北宋院体画的成就后人再难以超越。

在这种“纯艺术”的风气影响下,民间审美也趋向院体画风,工艺美术也更多借鉴了院体画的绘画元素。但缂丝画家却不是单纯对院体画风的模仿,南宋缂丝在构图和色彩上向院体画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缂丝技艺,并且整体更崇尚绘画的真实和意趣。

元《缂丝东方朔偷桃图》58.5×33.5cm清宫旧藏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缂丝芙蓉双雁轴》本幅64.4×70.2cm 全幅87.5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例如朱克柔的《莲塘乳鸭图》技法之高超,使今人都为之兴叹。苏州缂丝工艺美术大师王金山在《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丝绸织染》中分析,《莲塘乳鸭图》中仅雄鸭就用了多种戗、掼、结、勾技法,包括长短戗、批梭法镶涩、不规则的木梳戗、套色掼;结、掼、勾勒或辟丝勾等。

宋朝推行“重文抑武”政策,经济、文化一度繁荣,这为缂丝画提供了发展背景。进入南宋,缂丝的生产中心随着宋廷的南渡转向长江三角洲的江南地区,江南一带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缂丝画与文人志趣结合发展,缂丝技术也逐渐提高。尤其是苏州的缂丝织造技艺,在当时就盛名传遍中国,历至明清时期,苏州仍然是缂丝织品的主要产地,缂丝传承昌盛不衰。

明《缂丝山水花鸟册页》33×21cm×12拍卖信息: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 巧功同造化—嘉树堂藏中国古代织绣专场 成交价:2,300,000 RMB

关于“一寸缂丝一寸金”的梦

院体画和花鸟画的勃兴促使着缂丝的书画化,同时也为缂丝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缂丝艺人也不负所望,在整个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宋人将缂丝艺术推向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历代缂丝的绘画表现技法和格调都无法和南宋相比。

南宋之后,元代缂丝中摹缂书画的纯粹观赏性作品便逐渐减少了,缂丝织品又复归到最初的实用性上。元代藏传佛教盛行,不少缂丝唐卡可以称为精品,宗教题材此时成为缂丝的主要内容。

明代的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明代正德之后的吴门画派兴起,并且成为当时的主流画风。吴门画派对缂丝的发展影响也很广泛,但当时的缂丝者社会地位很低,相比宋朝,留下名字的缂丝艺人几乎没有,因此也没能出现有影响力的缂丝名家。

缂丝在清代被皇家垄断御用,民间流传的缂丝画大多数出于匠人之手,题材比较限制,装饰性很浓,对比南宋的缂丝绘画表现技法,实在是相去甚远。

自宋始,缂丝的装饰性作用被凸显出来,宋之后每个朝代的主流画派都对缂丝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但社会整体环境的改变对缂丝的发展同样具有决定性作用,宋人对文学和艺术的推崇,是历代都无法企及的,所以缂丝画在宋朝盛极一时,达到巅峰。

清乾隆《缂丝春雏得饲图》40×107cm拍卖信息:北京东正2016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皇家长物专场 成交价: 575,000 RMB

猜你喜欢
院体现藏缂丝
十二月·热烈
九月·游弋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宋代院体花鸟画设色风格探究
《玄宗避蜀图》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宋代缂丝的色彩符号与审美意趣
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的发展状况探析
焱鼎—KE演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
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