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焚烧秸秆意愿的实证研究

2018-11-06 09:11周砚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意愿秸秆变量

周砚军

(沧州渤海新区南大港产业园区管委会,河北沧州061103)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电气化逐步走进农家,广大农民摆脱了过去以烧秸秆取暖做饭为主的生活方式,从而造成了大量秸秆剩余的现象。秸秆由过去生活必需物资转变为农村环境的污染源。有些农户怕农田秸秆影响生产放火烧掉,既损坏空气质量,又极易引发火灾。政府虽然三令五申禁止焚烧农田秸秆,但是仍有一些农户偷偷放火烧掉,另有农户把秸秆偷偷倒到河道中或公路边,造成很大安全隐患[1]。

2 数据说明及变量设置

本文数据对周围村庄的60户人家进行实地调研得到。农民焚烧意愿的影响(变量y,0=不愿意焚烧,1=愿意焚烧)。因素包括农户特征:教育程度edu(变量X1,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及以上)、年龄age(变量X2,1=35岁以下,2=36-45岁,3=46-55岁,4=56岁以上)、收入结构inc(变量 X3,1=25%以下,2=25%-49%,3=50%-75%,4=76%及以上)种植制度cro(变量X4,连续变量)、种植规模acr(变量X5,1=一年一季,2=一年两季)、饲养牲畜情况ani(变量X6,连续变量)、农户参与政府“焚烧”秸秆活动的预期收益exp(变量X7,1=有收益,2=零收益,3=负收益)和对焚烧秸秆危害性的认知情况:农民了解焚烧秸秆对环境的危害env(变量X8)、对交通运输的危害tra(变量X9)、对土壤结构的危害 soi(变量 X10,X8、X9、X10,1=不了解,2=有点了解,3=较了解,4=很了解)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政府政策pro(变量X11)、法律环境pun(变量X12,X11、X12,1=基本没影响,2=有些影响,3=影响较大,4=影响很大)、当地机械化作业水平mec(变量X13)、秸秆的利用uti(变量X14)、秸秆业的补贴sub(变量X15,X14、X15,1=没有,2=有较少,3=一般,4=较多)三个方面。

3 影响农民焚烧秸秆因素实证分析

3.1 农民焚烧秸秆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总体上农民愿意焚烧秸秆的人数所占比例为65%,将近三分之二的人支持焚烧秸秆。农民受教育程度的均值为1.6167,整体上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在文盲与小学之间。农民的预期收益为2.41667,大部分农民认为参与政府“禁焚”秸秆活动的预期收益为负,这必然阻碍“禁焚”活动的开展。在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中,各个变量的均值均接近平均水平,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对农民焚烧秸秆的影响介于有和一般之间。

3.2 Logistic模型分析

3.2.1 模型回归结果

本文运用stata统计软件对存在相关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在影响农民焚烧秸秆的15个因素中,只有4个因素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分别为文化程度(edu)、收入结构(inc)、牲畜饲养情况(ani)和当地政府查处力度(pun),其他影响因素均不满足检验[3]。

本文建立以下模型:

代入数据,可得:

3.2.2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一,从农民特征来看,文化程度、收入构成和牲畜饲养情况对焚烧秸秆意愿有显著性影响。其中,文化程度这一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为负数,说明农民文化程度越高,其焚烧秸秆的意愿越小,由模型回归结果可知,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民愿意焚烧秸秆概率相对于不愿意焚烧秸秆的对数减少0.9466。收入构成这一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为负数,说明对于农业收入在家庭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其焚烧秸秆的意愿越强烈。收入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民愿意焚烧秸秆概率相对于不愿意焚烧秸秆的对数减少2.2125。牲畜饲养情况这一解释变量对农民焚烧秸秆意愿的作用方向为正,说明牲畜饲养较多的农户,更愿意把秸秆当作牲畜饲料,而不是烧掉。第二,农民对焚烧秸秆危害性认识对焚烧秸秆意愿无显著性影响。就模型回归结果看,三个变量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在本模型中,农民了解焚烧秸秆对环境的危害env、对交通运输的危害tra、对土壤结构的危害soi对焚烧秸秆意愿的影响微弱。这可能与当地农民文化水平低,对这方面的认识比较薄弱有关。第三,外部环境中当地政府处查力度这一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为负数。随着政府查处力度的增大,农民焚烧秸秆被处罚的风险越大,其焚烧秸秆的意愿也就随之减少。

4 政策建议与结论

4.1 政策建议

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出路在于改变现行的秸秆利用技术效率较低、经济效益差、投入产出不合算的状况。为秸秆找好出路,就是解决秸秆就地、高效、环保使用的问题,不会因为秸秆的综合利用而产生新的污染。为秸秆找好出路,必须发挥政府在规划方面的引路作用,合理规划相关产业,做到不过剩,有市场,发挥政府监督引导作用,要积极促成秸秆综合利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在政策、资金等各方面做好服务,维护市场秩序,破解各类政策上的顽疾;为秸秆找好出路,必须符合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快相关产业发展,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并且形成产业链;为秸秆找好出路,必须使秸秆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手段,依靠科技创新寻求秸秆新价值。

①发挥政府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奖惩制度,对秸秆利用企业和农民实行“以奖代补”,秸秆禁烧不能一味堵,要疏堵结合,奖惩结合,政府应该预留资金建立和完善“以奖代补”制度,拿出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发放给农民,鼓励农民实施秸秆还田,鼓励和支持有机肥生产企业和食用菌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能力,更多地收购和利用秸秆。同时加大宣传和服务工作的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秸秆综合利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②发挥市场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积极作用。秸秆的消化需要市场,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发展需要符合市场规律,因此秸秆综合利用必须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秸秆综合利用必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符合市场规律的长效机制。③发挥科技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科技创新破除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本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把有限的科研经费投入到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上,投入到能够快速转化为实体的项目上。推动产业化发展拓宽秸秆利用渠道,支持秸秆代木、纤维原料、清洁制浆、生物质能、商品有机肥等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完善配套产业及下游产品开发,延伸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

4.2 结论

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消化、科技支撑三方面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发展,企业按照市场机制有效运作,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企业的发展动力和支撑,充分发挥秸秆利用企业主体作用,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全面体现。发挥政府引导就是要做到规划先行,规划要做细、做实,要结合区域布局、产业布局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好秸秆综合利用规划,使秸秆利用方案成为规划的必要章节,同时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搭建产业交流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侵权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秸秆产业发展的好不好关键还要看其符合不符合市场机制的要求,因此要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发展秸秆产业,借助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秸秆利用产业链、产业网,依托科技进步来解决秸秆利用效益低的问题和解决秸秆科研成果转化瓶颈问题。地方政府还可以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等领域,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大力推广用量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综上所述,通过完善制度,配套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消化、科技支撑三者的积极作用,并借助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产业链、突破技术瓶颈的方式,一定能够解决秸秆资源利用问题,并且可有效杜绝焚烧秸秆引发的环境问题,秸秆资源也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企业发展的新活力,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

猜你喜欢
意愿秸秆变量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抓住不变量解题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也谈分离变量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